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10篇
综合类   2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肝纤维化的免疫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肝脏是人体最大的消化器官,虽然不属于免疫系统,但由于其特殊的解剖位置和血管系统,使肝脏在免疫细胞的激活和分化、机体的局部和全身性免疫反应、以及免疫调节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免疫应答导致的肝损伤是许多肝脏疾病的发病机制,同时也参与各种病因引起的肝纤维化发生.  相似文献   
2.
益生菌在消化道疾病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顾同进  曹忆嵘  张伟 《胃肠病学》2007,12(11):643-645
益生菌是一种有益于人体健康的肠道微生物,目前已有很多商品化的益生菌制剂应用于临床,特别是在消化道疾病中显露突出的疗效。其安全性和有效性已在临床上得到验证,取得了一定的疗效。本文重点介绍益生菌在防治幽门螺杆菌(H.pylori)感染、炎症性肠病(IBD)和肝硬化等疾病中的临床应用。益生菌是一种有效制剂。值得在临床上研究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回顾性分析老年人群(≥60岁)溃疡性结肠炎(UC)临床及内镜特点。方法收集1998至2003年我院诊断为UC的住院患者45例,老年组(年龄≥60岁)15例,老年前期组(45~59岁)7例,<45岁组23例。判断病情严重程度,并对年龄、性别、腹痛、大便性状、内镜表现等临床特点进行分析。结果腹痛、腹泻、便血均为常见症状,老年前期组的腹泻(85.7%)、黏液血便(85.7%)、体重减轻(85.7%)症状最为明显,老年UC患者次之(分别为73.3%、73.3%和60.0%)。而发热症状以老年患者最多见(60.O%)。老年UC多为轻度(80.0%),中、重度比例少(20.0%)。内镜下,老年组UC病变范围以直胸 乙状结肠及左半结肠所占比例为高(73.3%),而老年前期组和<45岁组UC病变以全结肠及广泛结肠的构成比高(42.8%、34.8%)。老年UC内镜下主要表现为弥漫性黏膜水肿(100.0%)、糜烂浅溃疡(80.0%)和散在出血点(33.3%)。结论老年UC患者以轻度居多,临床及内镜有其特点,临床上应加以重视。  相似文献   
4.
低剂量阿司匹林对粘膜损伤的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公认低剂量阿司匹林(ASA)(75~325mg/d)具有抗血小板聚集作用,可以预防各种缺血性心脑血管病[1],对治疗肯定有益的疾病有:急性心肌梗死、心梗后二级预防、心绞痛、冠状动脉血管重建后(冠脉搭桥、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冠脉置放支架)、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可逆性缺血性脑病、缺血性卒中后二级预防、透析患者动静脉分流;对治疗可能有益的疾病有:冠心病的一级预防、缺血性卒中后的即刻治疗、心房颤动、外周动脉闭塞性疾病、深静脉血栓、人工瓣膜替换术后预防栓子。据临床观察,对各类心绞痛患者均有益,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每天服用75mg ASA,心梗的发生率下降50%。  相似文献   
5.
溃疡性结肠炎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一般国外文献认为该病多见于20~40岁[1],对45岁及以上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较少关注。本文拟对45岁以上的老年及老年前期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临床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发生肝细胞癌(HCC)的危险因素. 方法 收集2009年1月至2014年9月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就诊的来自上海及周边地区的汉族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资料,将其分为肝硬化组和HCC组.收集患者病史、血清学、影像学及病理检查资料,比较两组间的一般情况及临床检测数据,用SPSS 19.0统计软件进行包括采用x2检验的单因素分析和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的统计学分析.结果 共收集715例患者资料,其中肝硬化组281例,HCC组434例.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男性、年龄≥50岁,有肝癌家族史、饮酒史、脂肪肝、可检出HBV DNA、未得到有效的抗病毒治疗与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发生HCC显著相关.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50岁(P=0.005,OR=1.766)、饮酒史(P=0.002,OR=2.570)、肝癌家族史(P=0.014,OR=2.268)、脂肪肝(P=0.023,OR=3.390)、未得到有效的抗病毒治疗(P< 0.001,OR=5.389)是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发生HCC的危险因素.达到持续病毒学抑制(SVS)的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仍可能发生HCC,HBV感染家族史(P=0.014,OR=2.537)、肝癌家族史(P=0.037,OR=3.339)和脂肪肝(P=0.018,OR=11.646)与达到SVS的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发生HCC显著相关.结论 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并发HCC的独立危险因素包括年龄≥50岁、饮酒史、肝癌家族史、脂肪肝和未得到有效的抗病毒治疗.HBV感染家族史、肝癌家族史和脂肪肝是达到SVS的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发生HCC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7.
老年及老年前期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临床特点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溃疡性结肠炎(UC)在西方国家相当常见,UC患病率最高者可达200人/10^5。国内近年报道逐渐增多,尤其在老年和老年前期患者增多。  相似文献   
8.
9.
家族性结肠息肉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病例患者女性,45岁。20年前,患者无诱因下出现排便次数增多,2~3次/日,为成形软便,有间歇性大便带血或鲜血便。当时肠镜检查发现:降结肠、乙结肠多发性息肉约100余枚。并作了家系调查,发现患者母亲以及哥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肝硬化患者胃液体排空功能及其与血清NO水平关系。 方法 应用实时超声法对33例肝硬化患者(Child-Pugh A级10例,B级17例,C级6例)和14例健康志愿者的胃液体半排空时间进行测定,并测定其空腹血清NO浓度。 结果 肝硬化患者饮牛奶后胃液体半排空时间为48.6±8.71分钟,血清NO浓度为66.46±11.96umol/L;健康对照组则分别为26.14±7.32分钟,50.23±9.7umol/L,均有显著性差异。Child A,B,C三组之间无差别。结论 肝硬化患者胃液体半排空时间延迟,NO在动力延缓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实时超声检测法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