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4篇
外科学   7篇
综合类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构建靶向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VEGFR2)可调控活性的小分子门控嵌合抗原受体T(smgCAR-T)细胞系统并在体外验证其抗肿瘤和可调节活性。方法采用基因全长合成和磷酸钙转染法构建smgCAR-T及其阳性(CAR+-T)和阴性(CAR--T)对照细胞。同时构建表达VEGFR2的小鼠结直肠癌细胞(MCA38VEGFR2+)。验证并筛选构建成功的细胞后再体外验证CAR-T细胞靶向结合能力。在不同的效靶比下检测白细胞介素-2和肿瘤坏死因子-γ的浓度来评估CAR-T细胞的体外分泌功能,用乳酸脱氢酶浓度评估CAR-T细胞的体外抗肿瘤活性。组间的比较采用t检验或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基因测序和流式细胞术证实CAR-T细胞和靶细胞构建成功。与对照组比较,CAR+-T细胞+MCA38VEGFR2+组具有最强的靶细胞杀伤能力。在smgCAR-T细胞+MCA38VEGFR2+组中,随着C16-(S)-3-甲基吲哚雷帕霉素(Rapalog)滴度升高靶细胞杀伤率逐渐升高;当Rapalog为40 nmol/L时杀伤率达到最大值,为(66.25±13.20)%。分别向smgCAR-T细胞+MCA38VEGFR2+细胞组(A和B组)加入40 nmol/L的Rapalog后,在24 h时可观察到两组杀伤率出现同步升高[(44.25±6.24)%比(49.25±5.56)%,t=1.197,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置换培养基后,再次添加了Rapalog的A组中观察到靶细胞杀伤率升高明显;而未再次添加Rapalog的B组中靶细胞杀伤率升高缓慢;此时,A和B组杀伤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89.00±3.16)%比(56.50±6.61)%,t=8.873,P<0.01]。结论构建的smgCAR-T细胞在体外展现出一定的抗肿瘤活性,且其活性受小分子化合物Rapalog的可逆调控。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腹腔镜技术在修补食管裂孔疝手术中的应用。 方法回顾性分析武汉市第一医院2013年3月至2014年3月,3例行腹腔镜食管裂孔疝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 结果3例腹腔镜手术均顺利完成,无中转开腹手术。2例同时行Nissen胃底折叠术,1例仅行裂孔修补术,平均手术时间120 min,平均住院5 d,无术后并发症。术后平均随访时间6月,无复发病例。 结论腹腔镜修补食管裂孔疝手术具有微创,安全,有效的特点,符合快速康复外科的要求。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上皮-间充质转化(EMT)关键基因与结直肠癌(CRC)预后的关系,构建个体化预后风险评分模型。方法:从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和基因表达数据库(GEO)分别获取416例和532例信息完整的CRC样本数据,从基因集富集分析(GSEA)数据库下载200个EMT相关基因。分析TCGA的测序数据得到肿瘤和正常组织中...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在内镜下喷洒亚甲蓝对于结直肠癌早期诊断的价值。方法收集2010年10月至2011年5月于武汉大学人民医院行内镜检查,有肠黏膜异常的患者124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用0.5%的亚甲蓝喷洒,然后于染色最深部位取活检。对照组常规内镜下取活检。结果实验组检出癌细胞14例,检出率为23.0%,对照组检出5例,检出率7.9%,实验组癌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内镜下喷洒亚甲蓝染色可以提高结直肠癌的早期诊断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经肛型肠梗阻减压管在结直肠癌性梗阻治疗中的临床应用,并分析比较使用该方法后的择期手术与急诊手术的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10/2012-10我科收治的结直肠癌梗阻病例54例,其中25例给予经肛型肠梗阻减压管治疗,治疗后20例实施手术切除并一期吻合.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比较使用经肛型肠梗阻减压管治疗后择期手术组(观察组)和急诊手术组(对照组)Ⅰ期手术率、围手术期恢复情况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1)观察组25例均一次性操作成功,经准备后,其中20例行腹腔镜肿瘤根治术并Ⅰ期吻合,Ⅰ期吻合率为80%,与对照组的37.9%相比,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围手术期,两组住院天数和手术时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的术中出血量为296.00 mL±18.38mL,术后通气时间为67.60 h±3.72 h,明显少于对照组的318 mL±22.01 mL和72.30 h±3.77 h,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淋巴结清扫数量明显多于对照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观察组并发症总体发生率为12.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7.9%,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经肛型肠梗阻减压管治疗结直肠癌梗阻,可以提高Ⅰ期吻合率,降低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和病死率.  相似文献   
6.
原发性小肠肿瘤8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提高对原发性小肠肿瘤的认识及诊治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10年6月收治的88例原发性小肠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88例患者中,良性肿瘤占22.7%(20/88),恶性肿瘤占77.3%(68/88).良性肿瘤以平滑肌瘤多见,占60.0%(12/20);恶性肿瘤主要为腺癌,占45.6%(31/68).88例患者主要临床表现依次为腹痛及腹部不适、消化道出血、体重减轻及消瘦、贫血、腹部包块等.本组术前误诊率为62.5%(55/88),全组均行手术治疗,无手术死亡病例.恶性肿瘤1、3、5年生存率分别为74%(37/50)、46.0%(23/50)、24.0%(12/50).结论 小肠肿瘤临床表现不典型,早期诊断困难,误诊率高,一经诊断,手术治疗是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应用伊马替尼治疗高危胃肠道间质瘤(GIST)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5年6月收治的56例接受伊马替尼靶向治疗的高危GIST患者临床资料,并对疗效进行分析。结果:19例无手术切除机会的患者经伊马替尼(400 mg/d)治疗6~8个月后,无完全缓解(CR)者,部分缓解(PR)14例,疾病稳定(SD)4例,疾病进展(PD)1例;7例(36.8%)PR患者获得手术切除机会。35例行手术切除后服用伊马替尼(400 mg/d)1年,随访3例复发,1年复发率8.6%;2例终断服药,无法评估疗效。结论:伊马替尼治疗GIST疗效肯定,对于高危GIST患者,术前新辅助化疗能让无法手术切除的肿瘤获得手术机会,术后辅助化疗可能提高无瘤生存率,不良反应较轻能够耐受。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出现镶嵌血管的结直肠癌中癌细胞PI3K的突变与结直肠癌远处转移间的关系.方法 收集手术切除,并经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证实存在镶嵌血管的168例结直肠癌标本;PCR测序鉴别PI3K突变,并分析其临床、病理与随访资料,进而探讨PI3K突变在出现镶嵌血管的结直肠癌远处转移中的意义.结果 168例出现镶嵌血管的结直肠癌标本,其PI3K突变率为25.0%,外显子9突变率为15.5%,外显子20突变率为9.5%.56例患者术前即出现远处转移,其中发生PI3K突变的为20例,其远处转移率为47.6%,而未出现PI3K突变的36例,其远处转移率为28.6%,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随访中,发生PI3K突变的复发率及复发伴转移率与未发生PI3K突变相比,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PI3K突变为出现镶嵌血管结直肠癌转移的相关影响因子之一,在出现镶嵌血管的结直肠癌中检测PI3K基因的突变有利于进一步判断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腹部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泛影葡胺和芒硝外敷联用的治疗作用。方法回顾分析3年收治42例腹部术后炎性肠梗阻,对照组21例常规治疗,改进组21例加用泛影葡胺和芒硝外敷治疗。结果两组患者非手术治疗全部治愈。改进组平均初次排气或排便时间(7.3±3.00)d,平均治愈时间(14.2±5.45)d,胃肠减压时间(14±3.28)d,胃管引流量(567±124)m L,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胃管注射泛影葡胺联合芒硝外敷有利于肠蠕动的恢复,也可了解肠梗阻的进展和恢复情况。结论炎性肠梗阻一经确诊,可以行保守治疗,泛影葡胺联合芒硝外敷能明显缩短治愈疗程,是有效、安全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贝伐单抗联合IFL方案(伊立替康、氟尿嘧啶、亚叶酸钙)治疗进展期结直肠癌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总结2007年6月~2009年8月期间分别给予贝伐单抗联合IFL方案(A组,40例)和单独IFL方案(B组,37例)进行化疗患者治疗后有效率、不良反应、治疗前后肿瘤标志物的变化和随访情况。结果A组和B组的有效率分别为40.0%和21.6%;所有患者治疗前后肿瘤标志物浓度均有明显变化(P〈0.05),A组和B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为Ⅰ~Ⅱ度,无严重不良反应,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1年存活率为27.5%,其中生存期(OS)最长者达15.6个月,中位疾病进展期(TTP)为4.9个月,中位OS为10.5个月。B组患者1年存活率为18.9%,其中OS最长者达12.3个月,中位TTP为3.4个月,中位OS为8.8个月。两组1年存活率、中位TTP、中位OS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单独使用IFL方案相比,贝伐单抗联合化疗对于进展期转移性结直肠癌治疗具有良好的效果,多数患者不良反应为轻到中度,毒副作用发生率低,患者能够耐受,能明显延长患者的生存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