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3篇
综合类   3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目的 探讨Rb、β与γ-catenin在进展期胃癌及转移淋巴结癌细胞再表达情况及其与临床病理诸因素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 检测Rb在肿瘤原发灶及β与γ-catenin在86例进展期胃癌原发灶及其转移淋巴结癌细胞的表达情况.结果 胃癌原发灶癌细胞中65.12%出现Rb阳性,38.37%转移淋巴结癌细胞出现β与γ-catenin再表达阳性,Rb与肿瘤分化程度密切相关(P<0.05),β与γ-catenin在转移淋巴结癌细胞再表达阳性与肿瘤分化程度密切相关(P<0.05),γ-catenin在转移淋巴结癌细胞再表达与肿瘤病理类型密切相关(P<0.05),β-catenin在转移淋巴结癌细胞再表达与肿瘤病理类型无关(P>0.05),Rb表达与β-catenin在转移淋巴结癌细胞中再表达情况相关,与肿瘤病理类型、大小、浸润程度等因素无关(P>0.05).γ与β-catenin在转移淋巴结癌细胞再表达相关(P<0.05),Rb在肿瘤原发灶癌细胞表达和β与γ-catenin在转移淋巴结癌细胞再表达无关(P>0.05).β与γ-catenin再表达阳性者3年生存率与再表达阴性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b表达与进展期胃癌发展过程密切相关,与β-catenin在转移淋巴结癌细胞再表达有关,β与γ-catenin在转移淋巴结癌细胞再表达是进展期胃癌发生过程中的重要事件,二者协同发挥作用,并对癌细胞在转移灶中聚集生长起重要作用,联合评价其功能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单链相互作用蛋白3(RBMS3)及分泌型卷曲相关蛋白1(SFRP1)的表达水平与胃癌的临床参数之间的关系及两者表达水平与胃癌患者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收集新鲜人胃癌组织(23例)、对应的癌旁组织(23例),另收集172例胃癌组织及43例癌旁组织制成组织芯片。应用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检测23对新鲜组织中RBMS3及SFRP1 mRNA的表达水平,同时应用蛋白免疫印迹(WB)技术检测RBMS1及SFRP1的蛋白表达水平。进一步运用免疫组化(IHC)检测172例胃癌组织及43例癌旁组织中RBMS3及SFRP1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胃癌组织、癌旁组织中RBMS3及SFRP1均有表达;RBMS3及SFRP1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明显均低于其在癌旁正常组织(P0.05),RBMS3与SFRP1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mRNA和蛋白)呈正相关;RBMS3在胃癌中的蛋白表达水平与胃癌的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显著相关,SFRP1在胃癌中的蛋白表达水平与胃癌的分化程度显著相关;RBMS3与SFRP1在胃癌中的蛋白表达水平均与胃癌患者预后相关,且两者共表达水平是胃癌患者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 RBMS3及SFRP1在胃癌组织、癌旁组织中差异表达且呈正相关;RBMS3及SFRP1共表达水平可能是胃癌患者预后的一个有价值的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三阴性乳腺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627例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表达均为阴性者153例,为三阴组,其余为非三阴组。结果三阴组年龄≤50岁者90例(58.82%),非三阴组162例(34.17%),两组年龄相比P<0.01。三阴组未绝经者87例(56.86%),非三阴组187例(39.45%),两组绝经情况相比P<0.01。三阴组腋窝淋巴结转移66例(43.13%),非三阴组167例(35.23%),两组腋窝淋巴结转移率相比P<0.05。三阴组临床分期Ⅰ~Ⅱ、Ⅲ级者分别为112、41例,非三阴组分别为282、192例,两组临床分期Ⅲ期比例相比P<0.05。三阴组发生复发、转移者45例(29.41%),其中肺、肝、骨、脑转移分别为18、5、12、3例,局部胸壁复发7例,无对侧乳腺转移病例,随访期内死亡28例(18.30%),除3例死于肺转移并发脑栓塞外,其余均死于远处脏器转移。非三阴组发生复发转移187例(18.35%),其中肺、肝、骨、脑转移分别为14、9、35、5例,局部胸壁复发17例,对侧乳腺转移7例,随访期内死亡53例(11.18%),两组复发转移率、死亡率相比P均<0.05。三阴组的5年无病生存率为70.6%,生存率为81.7%,非三阴组分别为81.65%、88.81%两组相比P均<0.05。结论三阴性乳腺癌发病年龄较轻,未绝经者较多,淋巴结转移率较高,组织学分级较高,术后复发转移率高,5年无病生存率和总生存率较低。  相似文献   
5.
智英辉  尼杰  田秀芳  张敏  只向成 《重庆医学》2012,41(27):2812-2815,2905
目的探讨雄激素受体(AR)在三阴性乳腺癌(TNBC)的表达及其预后意义。方法免疫组化检测AR在153例TNBC的表达情况,分析其与TNBC的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及其预后意义。结果 TNBC中AR阳性率为28.1%,与AR阴性者相比,受体阳性者具有更高的淋巴结阳性率。单因素分析显示,AR阳性与TNBC的5年无疾病进展时间(DFS)和总生存时间(OS)相关;多因素分析显示,淋巴结阳性率是影响TNBC 5年DFS和OS的独立预后因素,AR与TNBC的5年DFS具有相关性。结论 TNBC中AR阳性者预后差,AR可能成为TNBC的治疗新靶点。  相似文献   
6.
7.
尼杰  智英辉  翟振  只向成 《山东医药》2013,53(16):30-32
目的分析乳腺癌术后骨转移患者的预后相关因素。方法收集2001年12月~2006年12月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收治的乳腺癌术后首次发生远处转移且为骨转移的患者376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病理资料,并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逐步回归性分析。结果本组死亡260例,中位生存时间为33.0个月。单因素分析显示,肿瘤大小、病理类型、组织学分级、分子分型、乳腺癌术后是否规范化疗以及是否相继出现内脏转移与骨转移预后有关(P均<0.05);多因素分析显示,肿瘤分子分型、组织学分级、术后是否规范化疗和相继有无内脏转移与骨转移后预后有关(P均<0.05)。结论分子分型差、肿瘤组织分级高、术后未行规范化疗以及相继出现内脏转移是骨转移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8.
杨永强  陈稳  张国栓  杨月婷  智英辉  陈良 《河北医药》2020,42(22):3379-3382+3387
目的研究腹腔镜下全结肠系膜切除术(CEM)对右半结肠癌患者营养状况及安全性的影响。方法将100例右半结肠癌患者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腹腔镜组和开腹组,每组50例。腹腔镜组行腹腔镜下CEM,开腹组行开腹CEM。观察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肛门排便时间、淋巴结清扫个数、术后进食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2组治疗前后前白蛋白(PA)、白蛋白(Alb)、血红蛋白(Hb)、淋巴细胞(LC)、预后营养指数(PNI)变化情况,随访1年比较2组复发转移情况及生存率。结果腹腔镜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均少于开腹组(P<0.05),肛门排气、排便时间及术后进食时间早于开腹组(P<0.05),淋巴结清扫个数多于开腹组(P<0.05),住院时间少于开腹组(P<0.05)。2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组Alb、PA、Hb、LC及PNI水平均较术前有所下降,但腹腔镜组下降较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开腹组Alb、PA及Hb、LC、PNI较术前明显下降,且低于腹腔镜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相似文献   
9.
张文山  左东明  何淑兵  智英辉 《河北中医》2020,42(8):1175-1178+1182
目的观察黄芪注射液联合丹参注射液治疗进展期胃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30例进展期胃癌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65例予常规FOLFOX化疗方案治疗,治疗组65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黄芪注射液联合丹参注射液治疗。2组均以3周为1个周期,共治疗6个周期统计疗效,比较2组治疗前后肿瘤直径大小及肿瘤侵袭达肌层例数变化情况,比较2组治疗前后血清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及癌胚抗原(CEA)水平变化情况,比较2组治疗期间药物的毒副反应发生情况,随访3年比较患者生存率及生存时间情况。结果治疗组有效率61.54%(40/65),对照组有效率35.38%(23/6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 <0.05)。治疗组治疗后VEGF及CEA水平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均明显降低(P <0.05),且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后(P <0.05),对照组治疗前后VEGF及CEA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与本组治疗前比较,治疗组治疗后肿瘤直径明显缩小(P <0.05),侵袭达肌层例数明显减少(P <0.05),且治疗组治疗后肿瘤直径小于对照组(P <0...  相似文献   
10.
尼杰  智英辉  只向成 《天津医药》2013,41(4):317-320
【摘要】目的 探讨P53对三阴性乳腺癌(TNBC)预后的意义及其与铂类化疗药物敏感性的关系。方法选取 291例原发性乳腺癌患者的新鲜癌组织(新发组),采用肿瘤原代细胞胶原凝胶体包埋化疗药物敏感性检测技术(CD-DST法)进行常用化疗药物(多西他赛、表柔比星、吡柔比星、诺维本、顺铂)的体外检测,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患者中P53的表达,分析其与各临床病理特征及化疗药物敏感性的关系。同时回顾性收集有完整临床和随访资料及完整的生物学指标检测结果的153例TNBC患者资料作为随访组,采用Cox回归分析影响患者无瘤生存期的因素。结果 291例原发性乳腺癌患者中,TNBC患者43例,其中P53阳性表达率为62.79%(27/43),高于非三阴性乳腺癌(30.65%,76/248)。在组织学Ⅲ级患者中,P53的阳性表达率为66.04%,高于组织学Ⅰ级(23.73%)和Ⅱ级(30.17%)的阳性表达率。P53是影响TNBC患者无瘤生存期的影响因素,其阳性表达者的5年无瘤生存率低于阴性者(69.7% vs 89.4%,P = 0.001)。对顺铂化疗药物敏感的TNBC中P53阳性表达率低于耐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8)。结论 P53阳性是判断TNBC预后较差的指标之一,其表达和铂类化疗药物敏感性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