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内科学   6篇
综合类   3篇
  2022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氨氯地平为第二代长效二氢吡啶类钙离子拮抗剂。有关氨氯地平对老年高血压运动血压的影响,国内外文献报道较少,一项大规模临床研究证实,运动时血压过高(SBp>26.7kPa)时,脑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和死亡率均明显升高〔1〕。本文通过氨氯地平对老年高血压24h...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ATl-R)基因A/C1166多态性与老年原发性高血压(EH)血压水平的关系。方法应用PCR-RFLP技术检测87例老年EH患者和55例正常老年人的AT1-R基因A/C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AT1-R)基因A1166C多态性的分布及不同基因型高血压患者对AT1受体拮抗剂 (AT1RB) 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降压治疗的反应.方法 PCR-RFLP法检测上海地区186例老年高血压患者AT1-R基因3'非编码区的A1166C变异,测定1166C等位基因频率.选取60例高血压患者按基因型分成AA和AC两组, 随机进入AT1RB和ACEI治疗组,共57例完成24周随访(AA=41;AC=16),比较治疗前后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结果.结果 (1)1166C等位基因频率为0.062;(2)AT1RB组AA基因型高血压患者总体、白天、夜间的SBP和DBP均较治疗前下降7.36%、7.63%、6.81%和6.48%、6.45%、7.43%;AC基因型高血压患者总体的SBP及白天的SBP、DBP均较治疗前下降5.20%和5.62%、5.59%.ACEI组AA和AC基因型高血压患者总体和白天SBP的下降幅度分别为6.18%、7.13%和4.99%、5.75%,经配对t检验均P<0.05.不同药物不同基因型患者降压幅度经2×2方差分析均P>0.05.结论 (1)国内老年高血压人群1166C等位基因的分布频率较低;(2)AT1RB和ACEI对不同AT1-R基因型老年高血压患者均有降压效应,其疗效与是否携带1166C等位基因无关.  相似文献   
4.
1资料与方法 依据1999年WHO/ISH高血压诊断标准入选患者32例,年龄60~81(68.7±3)岁,排除继发性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及肝、肾功能不全者.  相似文献   
5.
氯沙坦钾和盐酸苯那普利对老年高血压患者疗效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氯沙坦钾和盐酸苯那普利对老年高血压患者的降压疗效和安全性。方法70例轻中度高血压者随机选用氯沙坦钾50mg或盐酸苯那普利10mg,每日一次口服,共24周。24h动态血压监测血压的改变。结果共62例完成随访。氯沙坦钾组(n=35)治疗后总体SBP和DBP较治疗前下降9.05mmHg和4.89mmHg;盐酸苯那普利组(n=27)治疗后总体SBP和DBP较治疗前下降7.19mmHg和2.00mmHg,有效率分别为51.43%和51.85%,两组无显著性差别。随访的老年高血压患者治疗期间无一例发生心脑血管事件。氯沙坦钾组中咳嗽发生率占2.86%,低于盐酸苯那普利组的25.93%。结论氯沙坦钾治疗老年轻中度高血压和盐酸苯那普利均有效,安全性好且耐受性优于盐酸苯那普利。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糖尿病护理中人性化护理干预的护理效果及对血糖水平影响.方法:将入院时间设定为2020年1月到2021年5月,将研究对象设定为50例我院收治的糖尿病患者作为,对其实施随机分组,各25例,对照组接受传统护理,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人性化护理,观察患者护理干预前后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生活质...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不同左室构型的老年高血压患者心功能和颈动脉结构的变化. 方法 78例老年高血压患者根据超声左室构型分为四组:正常构型组(n=34)、向心性重构组(n=18)、向心性肥厚组(n=11)和离心性肥厚组(n=15).测定与比较各组24 h动态血压、左室功能、颈动脉内径、血流参数和斑块发生率.结果 向心性肥厚组24 h平均收缩压高于正常构型及向心性重构组(P<0.01).离心性肥厚组左室射血分数低于正常构型组(P<0.05),Tei指数高于正常构型组(P<0.05).向心性肥厚和离心性肥厚组颈总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均高于正常构型组(P<0.05),且向心性肥厚组颈动脉分叉处IMT高于其他三组(P<0.01).向心性肥厚组斑块检出率(54.55%)较高,但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结论 在老年高血压人群中,不同左室构型左心功能和颈动脉结构变化不同,离心性肥厚者心功能受损最明显,心室肥厚者颈动脉重构发生率较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患者左室肥厚与心律失常关系。方法60岁以上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患者63例,平均年龄77.67±5.67岁,其中男性49例,女性14例,排除其他继发性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疾病,分别测量身高、体重、血脂、血糖、肝肾功能、心脏彩超、24小时动态心电图监测。计算BMI、左室重量(LVM)、左室重量指数(LVMI),根据结果分为左室肥厚组(LVH)及非左室肥厚组(non-LVH),分析其心律失常情况。63例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患者,检出左室肥厚患者20例,占31.75%;非左室肥厚患者43例,占68.25%。结果左室肥厚组与非左室肥厚组在年龄、血脂水平、BMI、房性心律失常的检出率等各项指标上无统计学意义。复杂性室性心律失常(Lown3-6级)的发生率与非左室肥厚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左室肥厚可能是引起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患者复杂性室性心律失常的一个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不同左室构型的老年高血压患者心功能和颈动脉结构的变化。方法78例老年高血压患者根据超声左室构型分为四组:正常构型组(n=34)、向心性重构组(n=18)、向心性肥厚组(n=11)和离心性肥厚组(n=15)。测定与比较各组24 h动态血压、左室功能、颈动脉内径、血流参数和斑块发生率。结果向心性肥厚组24 h平均收缩压高于正常构型及向心性重构组(P<0.01)。离心性肥厚组左室射血分数低于正常构型组(P<0.05),Tei指数高于正常构型组(P<0.05)。向心性肥厚和离心性肥厚组颈总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均高于正常构型组(P<0.05),且向心性肥厚组颈动脉分叉处IMT高于其他三组(P<0.01)。向心性肥厚组斑块检出率(54.55%)较高,但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结论在老年高血压人群中,不同左室构型左心功能和颈动脉结构变化不同,离心性肥厚者心功能受损最明显,心室肥厚者颈动脉重构发生率较高。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