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3篇
综合类   1篇
肿瘤学   4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肿瘤的发生、发展与细胞凋亡相关基因有密切联系,现综述bcl-2基因在淋巴瘤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及其与预后的关系,着重闸释bcl-2基因的断裂重排方式及检测方法,希望能借助更为敏感和特异的重排检测手段,为临床治疗和预后评估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2.
3.
背景与目的:构建UGRP1基因启动子的定点突变表达载体.材料与方法:以插入UGRP1基因正常启动子的质粒pGL3-UGRP1(-112G)为模板,用重叠延伸PCR定点诱变技术,对-112位点的碱基进行定点突变,并构建定点突变表达载体.结果:DNA测序表明,UGRP1基因启动子-112处的碱基已由G突变为A,成功实现定点诱变.结论:重叠延伸PCR定点诱变技术高效、简便.pGL3-UGRP(-112A)的成功构建,为进一步研究-112G/A多态性对该基因转录活性的影响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5.
血管紧张素原基因多态性与高血压血尿醛固酮水平相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血管紧张素原(Angiotensinogen,AGT)基冈5个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SNPs)及其构成的单倍型在中国汉族人群中与原发性高血压的相关性及各SNP与高血压患者血浆肾素活性(PRA)、血管紧张素Ⅱ(AngⅡ)、血浆和尿醛固酮(Ald)水平的关系。方法采用MassARRAYTM系统质谱检测技术,在50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和500名正常对照者中,对AGT基因启动子区域的C-532T、A-20C、G-6A及编码区的T174M和M235T进行基因分型。用放免法检测高血压患者PRA、AngⅡ、血尿Ald水平。结果5种SNP的等位基因频率和单倍型分布在原发性高血压组和对照组中均无显著差异(P>0.05);男性高血压患者中C-532T多态CT TT基因型个体尿Ald水平显著高于CC型个体(6.52 vs 5.19μg/d,P=0.03);女性高血压患者G-6A多态GG GA基因型个体血Ald水平显著高于AA型个体(78.63 vs 58.86 pg/ml,P=0.015);女性高血压患者M235T多态MM MT基因型个体血Ald水平显著高于TT型个体(78.73 vs 58.81 pg/ml,P=0.03); A-20C多态AC CC基因型与G-6A多态GG GA基因型联合者尿Ald水平(P<0.05)、体重指数(P <0.01)显著高于其他联合基因型。结论AGT基因5个SNP及单倍型分布在高血压患者和正常血压对照之间无显著差异,AGT基因的SNP分布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尿醛固酮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6.
急性髓系白血病FLT3基因突变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FLT3(FMS-like tyrosine kinase-3)即FMS样酪氨酸激酶3,是Ⅲ型RTK家族成员之一,其蛋白结构包括5个免疫球蛋白(Ig)样结构域组成的胞外区,1个跨膜区,1个近膜区(JM),以及胞内由激酶插入区分隔而成的两个酪氨酸激酶(TK)区。目前研究发现,FLT3基因突变主要包括两种形式:串联重复突变(FLT3-ITD)和Asp835点突变,在急性白血病尤其是急性髓系白血病(AML)发生中起重要作用。我们较为全面地分析273例AML患者FLT3基因突变和单核苷酸多态性(SNP),希望最终能为靶向治疗AML提供线索。  相似文献   
7.
慢性骨髓增殖性肿瘤(myeloproliferative neoplasm,MPN)是多能造血干细胞异常增殖导致的血液系统恶性肿瘤[1-2].国外研究表明,MPN患者存在高频率JAK2基因突变JAK2V617F[3-6].我们已报道JAK2V617F突变在我国MPN患者中普遍存在[7].  相似文献   
8.
目的寻求一种可靠、可行的对急性严重呼吸道综合征病毒的早期诊断方法.方法应用多重巢式PCR联合荧光实时定量方法,对广州地区91份确诊和疑似病例标本、25份健康志愿者标本同时进行检测.结果25份健康志愿者标本经两种方法检测均为阴性.91份确诊和疑似病例标本经多重巢式PCR方法检测,阳性标本数53例,总阳性检测率58.24%;荧光实时定量PCR检测阳性标本数68例,阳性检出率74.73%;两种方法联合,阳性标本数76例,阳性检出率83.52%.结论多重巢式PCR联合荧光实时定量方法可进一步提高SARS病毒的阳性检出率,也为今后应对可能发生的其它突发性传染病病毒的检测提供分子诊断基础.  相似文献   
9.
药物基因组学——指导合理用药的基因组学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随着人类基因组研究的发展,人们认识到参与药物代谢的酶、转运蛋白、受体和其他药物靶蛋白基因的遗传多态性(主要是单核苷酸多态性)与许多药物在显效和毒性方面的个体差异有关。药物基因组学作为基于功能基因组学与分子药理学的一门科学,主要通过分析DNA的遗传变异和监测基因表达谱的改变来阐明药物反应差异的遗传学本质,这不仅能改善疾病的诊断、预测可能的药物反应,而且也推动了药物发现和发展的进程,最终将有助于指导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DNA修复基因XRCC1 R280H、XRCC1 TSS+29C/T单核苷酸多态性与非霍奇金淋巴瘤(NHL)易感性的关系。方法 运用MassARRAY技术对73例NHL病例和540名健康对照的DNA修复基因XRCC1多态性进行检测,比较其不同基因型与淋巴瘤患病风险的关系。结果 XRCC1 R280H中G、A基因频率在对照组和病例组中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而XRCC1 TSS+29C/T中T、C的基因频率在两组中的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383)。进一步的分析表明,在XRCC1 R280H中,与携带GG野生纯合子基因型者比较,携带至少一个A等位基因者(GA或AA)患淋巴瘤的风险显著降低(P<0.001,OR=0.309,95 % CI=0.168~0.567)。而在XRCC1 TSS+29C/T中,CC和CT与基因TT比较,携带C基因者会增加淋巴瘤的发病风险(P=0.472,OR=1.262,95 % CI=0.669~2.379)。结论 DNA修复基因XRCC1 R280H的基因多态性与NHL的发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