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3篇
内科学   2篇
综合类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基于发展性照护的多维护理对肠造口新生儿疼痛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99例肠造口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时间分为观察组(n=50)和对照组(n=49)。对照组按照常规造口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基于发展性照护的多维护理,包括鸟巢护理、白噪声、非营养性吸吮、甜味剂、体位及温度管理。比较两组患儿操作前、操作中、操作后的心率、血氧饱和度、疼痛评分及恢复基础心率时间。结果 对照组和观察组操作前心率、血氧饱和度、疼痛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操作中心率、血氧饱和度的波动幅度小于对照组,疼痛评分及恢复基础心率的时间均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基于发展性照护的多维护理能够有效减少肠造口护理过程中的不良刺激,降低疼痛评分。  相似文献   
2.
王建荣  施金芬  马燕兰 《解放军护理杂志》2010,27(23):1781-1782,1785
目的比较体外不同冲洗法对清除导尿管白色念珠菌被膜(biofilm,BF)的效果。方法试管内制备导尿管白色念珠菌BF模型,随机分为对照组、输注式冲洗组及注洗式冲洗组。对照组不行冲洗,两冲洗组每隔12h冲洗1次,分别在12、24、48、72h时取出,扫描电镜下观察三组导尿管白色念珠菌BF的形态。结果在白色念珠菌BF形成早期,三组导尿管表面均为酵母样细胞附着,冲洗组酵母样细胞附着明显少于对照组;随着BF成熟,导尿管表面出现菌丝样细胞附着并逐渐成熟变厚,三组BF的厚度从高到低依次为对照组、输注式冲洗组及注洗式冲洗组。结论在冲洗方式的选择上,注洗式冲洗法对导尿管BF的清除效果优于输注式冲洗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重症监护(ICU)专科护士培训班的经验,以提高ICU专科护士的培训效果。方法对来自全军的55名学员进行为期3个月的重症监护培训,自行设计调查问卷,内容包括重症监护理论知识、护理技术操作和常用仪器使用等三方面,分别在培训前后发放调查问卷,对培训效果进行总结分析。结果培训后学员在重症监护理论知识、护理技术操作和常用仪器使用熟练掌握方面均有了显著性提高(P<0.05)。结论ICU专科护士培训是提高护士整体监护技能的有效途径,科学高效的培训模式是确保ICU专科护士培训质量的有力保证。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不同转运体位下健康人急救车转运途中循环呼吸功能的变化情况。方法将青年志愿者20名纳入实验,采用自身对照,分别设计顺车体头朝前平卧、顺车体头朝后平卧及垂直车体平卧三种体位,分析不同体位急救车转运途中心率、收缩压、呼吸及血氧饱和度的变化情况。结果三种体位收缩压均出现较基础值先下降后回复的轻微改变(P〈0.01),变化幅度从大到小的排序依次为顺车体头朝前平卧、顺车体头朝后平卧和垂直车体平卧,其余指标心率、呼吸及血氧饱和度值均未发生改变(P〈0.05)。顺车体头朝前平卧组中男性受试者收缩压出现先下降后升高的变化(P〈0.05),变化幅度较女性受试者大。结论急救车转运途中收缩压的改变可能与转运导致的人体血流重新分布有关。在转运患者途中应加强患者生命体征的监测。  相似文献   
5.
目的 构建一套科学实用的儿科体外膜肺氧合技术护士培训指标体系。方法 以岗位胜任力为指导框架,通过访谈和文献分析法构建儿科应用体外膜肺氧合技术护士的培训指标初稿,遴选20名医疗护理专家进行两轮函询完善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结果 两轮专家函询问卷回收率分别为95.24%和100%;专家参与积极性高,权威系数(Cr)值为0.895;各级指标变异系数<0.25,专家协调系数(W)为0.283~0.400(P<0.01)。最终形成4项一级指标、11项二级指标和58项三级指标的儿科体外膜肺氧合技术护士培训指标体系。结论 基于岗位胜任力的儿科体外膜肺氧合技术护士培训指标体系科学性强,指标全面、实用,可为培养儿科体外膜肺氧合技术的护理人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文章阐述了推行“身心并护”护理模式的必要性以及“身心并护”护理模式的构建。即“身心并护”护理模式要求护理人员按照临床护理路径实施护理,护理行为符合临床护理路径执行标准的要求,在护理实践中应用心理学的理论与方法。该模式符合护理工作实际要求,能够很好地体现“以患者为中心”的理念,促进心理学与护理学的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白噪声联合口腔运动干预促进早产儿喂养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在儿科医学部新生儿监护病房收治的160例早产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研究对象分为4组,对照组38例、白噪声组39例、口腔运动组40例、白噪声联合口腔运动组43例,评价指标使用早产儿准备经口喂养评估量表。结果 白噪声组、口腔运动组、白噪声联合口腔运动组喂养过渡时间、住院时间及喂养效率、喂养不耐受发生次数低于对照组(P<0.05);白噪声联合口腔运动组体重增加高于对照组、白噪声组、口腔运动组,住院时间、喂养不耐受发生次数低于对照组、白噪声组、口腔运动组(P<0.05)。结论 白噪声联合口腔运动干预在增加早产儿体重,缩短经口喂养进程,缩短住院时间方面优于其他3组,效果更明显。  相似文献   
8.
施金芬  王建荣  马燕兰 《护理研究》2011,25(12):1064-1066
[目的]分析重危病人留置尿管生物被膜形成的危险因素并提出相应的护理预防措施。[方法]选择外科重症监护室需留置尿管的重危病人50例,拔除或更换导尿管时留取尿管标本做扫描电镜观察。分析法分析年龄、尿管留置时间以及24h尿量等11项研究因素对重危病人留置尿管生物被膜形成的影响。[结果]年龄、APACHEⅡ评分、性别、尿糖定性以及抗生素使用种类在生物被膜形成组与无生物被膜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尿管留置时间与重危病人留置尿管表面生物被膜形成高度相关(P<0.05)。[结论]尿管留置时间是重危病人留置尿管生物被膜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护理过程中应完善重危病人尿管护理措施,注重对生物被膜危险因素的评估,并对高危病人实施重点护理。  相似文献   
9.
Q—T间期是指体表心电图上QRS波群起点至T波终点的总时限,代表心室除极和复极的总时间,受心率影响较大。迄今为止,人们对长Q—T间期综合征的研究已相当深入,而对短Q—T间期的认识仅始于2000年,由Gussak等人提出。按有无明确原因,短Q—T间期可分为继发性短Q—T间期和特发性短Q—T间期。前者指短Q—T间期有明确的原因,如发热、低氧血症、低血钾、高血钙、交感神经兴奋等,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重危患者留置尿管表面生物被膜的形成情况,探讨有效的护理对策。方法对27例重危患者拔除的尿管进行细菌和真菌鉴定及扫描电镜下生物被膜的观察。结果27例尿管中细菌和(或)真菌培养阳性23例,占85.19%;培养阴性4例,占14.81%。扫描电镜下观察3例(11.11%)尿管表面呈现尿管正常纹路,未见任何物质附着;5例(18.52%)尿管表面见片状不定型基质物覆盖,伴或不伴少量细菌和(或)真菌附着;19例(70.37%)尿管表面见立体状生物被膜形成,大量细菌和(或)真菌聚集。结论重危患者留置尿管表面生物被膜的形成和成熟与多种因素有关。护理人员除做好常规的尿管护理外,还应努力研究有效的防治生物被膜的护理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