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7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3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5篇
  200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心脏手术术中输血是导致围术期不良预后的重要因素之一,分析133例行瓣膜置换的非贫血患者术中输血的影响因素,为心脏瓣膜手术围术期合理输血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纳入2015年1月—2017年12月于我院行瓣膜置换手术的133例患者,按术中是否输注异体血分为异体输血组(51例)和非异体输血组(82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  相似文献   
2.
目的:建立人类血浆载脂蛋白M(ApoM)竞争法酶联免疫吸附分析检测方法。方法:建立人类血浆ApoM蛋白竞争法酶联免疫吸附分析(ELISA)检测方法,与人类重组ApoM蛋白标准含量进行对照,并利用该方法对932份健康人群血浆ApoM蛋白进行检测。结果:竞争法ELISA能准确测定人类血浆ApoM的浓度,健康人群血浆ApoM的中位数值为20.58mg/L。结论:竞争法ELISA操作方便、准确,可用于人类血浆ApoM蛋白的检测,为人类血浆ApoM的基础和临床研究提供了科学基础。健康人群血浆ApoM蛋白浓度为20.58mg/L。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感染性心内膜炎(IE)合并肾功能损伤患者的临床特征、诊治和预后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2007年1月至2016年9月收治的126例IE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1例行肾脏病理检查。以血肌酐(Scr)133μmol/L为肾功能损伤标准,将患者分为肾功能损伤组(n=25)和肾功能正常组(n=101),对两组的病原菌、临床特点、诊治和预后情况进行分析。结果:126例IE患者中,25例(19.8%)合并肾功能损伤。病原菌阳性率为60.7%,链球菌(47.3%)是最常见的致病菌。与肾功能正常组相比,肾功能损伤组患者链球菌感染率更高(P0.05),心功能更差,血红蛋白降低更明显,尿蛋白阳性率更高(P均0.01)。肾功能损伤组和肾功能正常组患者的手术方式、术后心功能情况、围术期死亡率及并发症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但肾功能损伤组的手术时间、升主动脉阻断时间、体外循环时间均长于肾功能正常组(P均0.05)。随访期间,肾功能损伤组中22例患者术后肾功能恢复正常,17例心功能改善,无IE复发患者。结论:IE合并肾功能损伤较常见,链球菌感染可能会增加肾功能损伤的发生率,对于IE合并肾功能损伤患者,应积极寻找病原学依据,把握手术时机,以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4.
正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发病急,病情重,死亡率高,发病48小时内病死率每小时增加1%,2周内可达90%。外科手术是抢救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生命的有效方法~([1])。随着手术技术的进步,全主动脉弓置换+象鼻支架手术(孙氏手术)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2-3]),但术后肺损伤的发生比例很高。一氧化氮具有肺保护的作用~([4])。本研究通过回顾性分析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的围术期资料,探讨吸入一氧化氮对患者肺功能的保护作用。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高龄房缺患者的手术治疗经验。方法:1998年1月-2006年12月50岁以上继发孔房缺患者78例,年龄50~76岁,平均58.2±6.1岁,均合并三尖瓣关闭不全,合并二尖瓣关闭不全18例,冠脉造影见明显狭窄者5例。所有患者均行房缺修补术,同期三尖瓣成形65例,二尖瓣成形15例,二尖瓣置换术3例,冠脉搭桥术5例。结果:术后1例死亡,住院死亡率1.3%。术后随访62例,随访率79.2%,随访时间3个月~8年,远期死亡1例,存活者心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好转。结论:高龄房缺患者并发症相对较多,术中术后妥善处理可获得理想的近远期疗效。  相似文献   
6.
体外循环术围术期血中游离脂肪酸含量与肺损伤的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体外循环术(cardiopulmonary bypass,CPB)围术期患者血中游离脂肪酸(free fatty acids,FFA)含量与肺损伤的关系及其可能机制。方法:收集60例CPB下心脏手术患者,在4个围术期时点(手术开始前、肝素化后10 min、鱼精蛋白中和后和术后2 h)的血样。检测4个时点血样中的FFA、三酰甘油(TG)和总胆固醇(TC)含量;在围术期术后2 h检测机械通气时的动脉血气(PO2)并记录此时的呼吸机主要参数;同时检测术后2 h血样中的炎性指标,包括血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内皮素-1(ET-1)和细胞间黏附因子(ICAM-1)。以术后2 h氧合指数<200作为肺损伤低氧血症的标准,将CPB术后患者分为低氧血症组与正常组,分析低氧血症与临床资料及血样中各项检测指标的相关性。结果:术后2 h有22例患者(36.7%)发生低氧血症。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大、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PB时间长以及术后FFA浓度高是低氧血症的危险因素(P<0.05)。CPB术中,FFA在肝素化后迅速上升,可达术前的2~5倍,术中和术后逐步下降,但术后仍高于术前。术后2 h时,血FFA含量与氧合指数间存在负相关性(P<0.001);FFA与血ICAM-1存在相关性(P<0.001),但FFA水平与IL-6、TNF-α、ET-1水平均无相关性。术前和术后TG均与术后FFA呈显著相关(术前:P<0.01;术后:P<0.001)。结论:CPB术中伴有FFA明显升高,FFA在术后2 h的含量与术后肺损伤显著相关,其机制可能为高FFA引起肺血管内皮功能改变,诱发白细胞黏附和肺血管通透性增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治疗重症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的可行性. 方法回顾分析2002年1月~12月37例重症冠心病的临床资料.均采用全麻,胸骨正中切口,游离左乳内动脉及大隐静脉.心脏稳定器局部固定心肌,显露目标冠状动脉,切开后置入冠状动脉内血液分流器.一般先做左乳内动脉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的吻合,其余血管桥先做桥血管与主动脉的近心端吻合,然后再做桥血管与冠状动脉的吻合. 结果全组病例均在非体外循环下完成手术,搭桥1~6支,(3.2±0.5)支.术后10 d死亡1例,其余36例未发生围术期心肌梗死,无呼吸功能不全、肾功能不全、脑血管意外等严重并发症. 结论在成熟的手术技术和严格的围手术期管理的条件下,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治疗重症冠心病可行.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比研究外科手术治疗与介入封堵治疗动脉导管未闭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的效果。方法1997年5月至2006年8月共有动脉导管未闭178例,其中伴重度肺动脉高压者32例。32例中21例接受外科手术治疗,11例接受Amplatzer法封堵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前资料及术后疗效等情况。结果32例患者无死亡。外科治疗组发生15例并发症,包括8例低血压,2例术后再通(后行二次手术修补),2例快速心房颤动,1例肺不张,1例乳糜胸,1例肺动脉高压危象;介入封堵组发生1例溶血。Doppler超声测外科手术组术后平均肺动脉收缩压下降24·3±5·1mmHg,介入封堵组平均肺动脉收缩压下降25·5±12·4mmHg。结论Amplatzer封堵器治疗伴有重度肺动脉高压的动脉导管未闭较外科手术治疗风险小,创伤小,并发症少,术后恢复快。对于特殊类型的动脉导管未闭仍应用外科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主动脉瓣置换术(AVR)的病因,讨论手术时机、围手术期处理方式以及小切口的应用.方法 对该科1999年6月~至2006年2月107例单纯AVR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结果 107例患者中,风湿性心脏病占37.4%,退行性变34.6%,感染性心内膜炎引起的主动脉瓣病变16.8%,先天性主动脉瓣畸形11.2%.术后死亡4例,其中1例死于呼吸心跳骤停,3例死于恶性心率失常.7例采用胸骨上段小切口行AVR,无死亡.结论 风湿性和退行性变是单纯AVR的最主要的病因,术后死亡原因以恶性心律失常最为常见,应当重视围手术期处理和心肌保护,选择恰当的手术时机,小切口行AVR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估肺缺血预处理(Ischemic preconditioning,IP)对心脏手术深低温停循环(Deep hypothermic circulatory arrest,DHCA)中肺损伤的保护效果。方法:24只幼猪随机分4组:常规体外循环(Cardiopulmonary bypass,CPB)再灌注组(基线组,n=6)、无肺IP的DHCA组(对照组,n=6)、单纯肺IP的DHCA组(IP-1组,n=6)和合并肺缺血缺氧预处理的DHCA组(IP-2组,n=6)。在CPB前、结束即刻和结束后1 h分别检测左心房(Left atrium,LA)和肺动脉(Pulmonary artery,PA)血中TNF-α、IL-8、IL-10水平以及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上CD18的表达值,计算LA/PA值衡量肺区释放炎症介质量和激活白细胞量;取小块肺组织测肺湿干重比。结果:(1)4组CPB后TNF-α、IL-8和IL-10的LA/PA值均增加;相对基线组,TNF-α对照组和IP-1组CPB后1 h显著增加,IL-8对照组CPB后两时点和IP-1组CPB结束即刻显著增加,IL-10都显著升高;相对对照组,TNF-α仅IP-2组CPB后1 h显著降低,IL-8、IL-10两IP组都显著降低;(2)CPB后单核细胞上CD18表达值比值仅对照组显著降低,而中性粒细胞上CD18表达值比值,IP-1组CPB后1 h和对照组、IP-2组CPB后两时点均显著降低;相对基线组单核细胞上比值仅对照组CPB后两时点和IP-1组CPB后1 h显著降低,中性粒细胞上比值,对照组、IP-1组显著降低,IP-2组仅CPB结束即刻显著降低;相对对照组单核细胞上比值IP-2组CPB后1 h显著增加,中性粒细胞上比值,IP-1组和IP-2组也均在CPB后1 h显著增加;(3)肺湿干重比值,对照组、IP-2组在CPB后显著增加,IP-1组仅在CPB后1 h显著增加;与基线组比较,对照组CPB后两时点和IP-1组CPB后1 h显著增加;与对照组比较,仅IP-2组比值显著减少。结论:研究示DHCA加剧了体外循环肺组织炎症反应,证实了肺IP可以减轻DHCA缺血再灌注炎症反应性肺损伤;合并肺缺血缺氧预处理的DHCA组相对于单纯肺IP的DHCA组,对肺功能具有更好的保护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