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9篇
内科学   131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22篇
预防医学   3篇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肥厚型心肌病T波改变的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般来说,肥厚型心肌病的心电图异常表现包括:ST段和T波异常、左室肥厚、异常Q波、心电轴左偏、传导障碍、异位搏动和异位心律等。有些心电图改变有一定的特异性,对临床诊断有辅助作用。Ryan等报告,仅8%~18%(甚至3%)的  相似文献   
2.
冠心病指南中有关心电图的解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有关冠心病的国际指南主要有5个:①ACC/AHA处理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指南(1999年第1版,2004年修改);②ACC/AHA处理不稳定型心绞痛和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指南(2000年第1版,2002年第2版,2007年再修改);③ACC/AHA的处理慢性稳定型心绞痛指南(1999年第1版,2002年修改);  相似文献   
3.
专家答疑     
问:哪些心房颤动患者可用射频消融手术?术后还需要服用抗凝药物吗?问:射频消融治疗心房颤动的成功率约60%~90%,影响手术成功率的因素何在?  相似文献   
4.
动态心电图检测T波电交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T波电交替是心室复极不一致的表现,提示心肌电活动不稳定,是患者发生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和心脏性猝死的强有力的独立预测指标。在常规心电图上观察到的T波电交替幅度为毫伏级(mV),又称显性T波电交替。而目前T波电交替的检查已发展为肉眼看不见、幅度为微伏级(μV)的电交替,又称微伏级T波电交替(microvolt Twave alternans,MTWA),需借助特殊的诊断系统和专用软件检测。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新一代冷冻球囊能否提高冷冻消融治疗心房颤动(简称房颤)的远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3年6月序贯接受冷冻球囊消融治疗的房颤患者的介入治疗与术后门诊随访资料。根据术中使用球囊类型不同将患者分为第一代(G1)组和第二代(G2)组。术后3个月后的规律门诊随访中如有房颤或心房扑动或房性心动过速复发的心电学证据则判定为冷冻消融治疗失败。术前经胸超声测量左房前后径。结果共105例患者纳入研究,其中G1组57例,G2组48例。G2组术中即刻肺静脉隔离成功率高于G1组[98.7%(150/152)VS94.6%(174/184),P=0.0429]。G2组不同肺静脉最低冷冻温度均明显低于G1组(P〈0.01),冷冻消融时间[30(16,44)minVS35(25,55)min,P〈0.0001]、手术时间[105(75,145)minVS120(80,190)min,P=0.0056]、X线曝光时间[17(13,28)minVS20(13,32)min,P=0.0470]均明显低于G1组。G1组1例发生心包积液,G2组4例(8.3%)发生手术相关主并发症(2例膈神经麻痹,2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在平均13(5,20)个月随访期内73例完成随访,46例维持窦性心律。G2组冷冻消融术后成功率明显高于G1组[89.3%(25/28)VS46.7%(21/45),P=0.0002]。生存分析亦证实G2组成功率高于G1组(Log—Rank=5.0238,P=0.0250)。复发患者左房内径较大[(48±7)mmVS(44±6)mm,P=0.0079J。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采用新球囊[RR=9.524(2.511,36.121),P=0.0009]与冷冻消融成功率提高独立相关。结论采用新一代冷冻球囊冷冻消融治疗房颤不仅能够缩短术中冷冻标测和消融时间,提高即刻肺静脉隔离成功率,还能提高远期随访成功率,但是在早期应用中主并发症发生率稍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 对导管消融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房颤)合并窦房结功能障碍植入永久起搏器治疗的患者进行分析,比较传统心电图记录判断房颤复发率与起搏器程控记录模式转换事件判断房颤复发率有无差别.方法 所有患者因阵发性房颤接受导管消融治疗,因合并病态窦房结综合征于导管消融前后植入双腔起搏器治疗.消融术后3个月随访开始记录房颤发作情况.分别通过传统记录方式(心电图、24 h动态心电图)和起搏器程控记录(模式转换事件)判断房颤复发情况.结果 共40例(男28例)患者纳入研究,平均年龄(46.00±9.37)岁,左心室射血分数0.52 ~0.73 (0.61±0.03),左心房内径31.00 ~38.00(34.00±6.56)mm,随访4.5~42.0(25.0±8.2)个月.随访结束时,38例患者维持窦性心律.根据临床症状、心电图、24 h动态心电图诊断房颤复发10例(25%);根据起搏器程控记录房颤复发16例(40%).结论 合并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的阵发性房颤患者,需要植入永久起搏器.导管消融术后根据心电图和起搏器腔内电图判断房颤的复发率有无差别.  相似文献   
7.
目的回顾性分析心肌致密化不全患者的体表心电图异常改变和心律失常发生情况。方法选择心肌致密化不全患者103例,对体表心电图、动态心电图及心律失常进行分析。结果 101例(98.1%)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电图异常。窦性心律91例(88.3%),持续心房颤动12例(11.7%)。患者多表现P波异常、各种传导阻滞、QRS波起始切迹(类△波)、终末切迹、R波递增不良、异常Q波、ST段下移、T波双向、倒置。患者以室性心律失常多见,室性期前收缩占58.3%,室性心动过速占50.5%,4例发生心室颤动。结论体表心电图是心肌致密化不全的重要异常表现之一,主要特征表现为P波异常、各种传导阻滞、QRS波起始切迹(类△波)、终末切迹、异常Q波及ST-T改变。心律失常类型多样,以室性心律失常多见。  相似文献   
8.
典型心房扑动(房扑)的成功消融部位是右心房的先天性峡部(三尖瓣环-下腔静脉峡部),而对于手术疤痕折返性房性心动过速(疤痕折返性房速),消融部位则是与手术疤痕相关的后天性峡部。本文报道1例共存有上述两种心动过速患者的成功消融过程。  相似文献   
9.
目的:报道心房耳尖部房性心动过速(房速)的临床特点和射频消融结果。方法:对7例[男性2例,女性5例,平均年龄(24.8±7.9)岁]房速患者进行体表心电图和动态心电图检查。采用三维电解剖(Carto)标测系统,确定房速病灶的起源部位和指导经导管射频消融。结果:7例房速均为持续性发作(5~432个月,中位数96个月),未发现器质性心脏病。房速起源于右心房耳尖部(1例)和左心房耳尖部(6例),呈局灶性和异常自律性增高机制。7例房速均消融成功,无并发症。随访7~28个月(中位数15个月),无一例房速复发。结论:心房耳尖部房速表现为持续性发作和异常自律性增高机制。采用三维电解剖标测系统和盐水灌注消融导管,可提高病灶定位的准确性和消融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0.
九例射频消融术导致的血栓栓塞并发症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回顾性分析 4 0 32例射频消融术 (RFCA)后发生的血栓栓塞并发症。共 9例发生了术后血栓栓塞并发症(0 .2 % ) ,其中股动脉血栓形成 3例 ,肺栓塞 2例 ,肾小动脉栓塞 1例 ,脑栓塞 1例 ,外周动脉栓塞 1例 ,血栓性静脉炎 1例 ,心律失常类型 88.9% (8/ 9)为左侧旁道 ,术中都使用过肝素抗凝治疗。结论 :应重视预防RFCA术后的血栓栓塞并发症 ,尤其是进行左侧心腔消融时。仅靠术中肝素抗凝预防血栓栓塞并发症可能是不够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