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1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3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2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探讨前后10年接受手术治疗的原发性胆囊癌(PCG)患者的临床特点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997年1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320例PCG患者的临床及随访资料。按照时间顺序分为前期组(1997至2007年)98例和后期组(2008至2018年)222例。通过统计分析了解两组患者的临床特点及预后差异,进一步对后期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明确影响预后的因素。结果合并胆囊结石的比例,前期组高于后期组(70.4%vs55.4%),合并胆囊息肉的比例,前期组低于后期组(29.3%vs18.4%);根治性手术比例,前期组低于后期组(48.0%vs66.7%),姑息性手术比例,前期组高于后期组(22.4%vs5.4%);接受术后化疗比例,前期组低于后期组(20.4%vs55.4%),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生存分析显示后期组生存率有一定提高。后期组术后近期及远期生存率均高于前期组(均P<0.05)。进一步对后期组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预后分析,根治性手术、TNM分期、术后联合化疗是影响PCG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虽然PCG的生存率近年来有了一定的提高,但仍处于较低水平。生存率的提高可能与根治性手术及辅助性化疗的开展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检测肾细胞癌(RCC)组织和配对癌旁组织中细胞质分裂调控蛋白1(PRC1)的表达, 分析其表达水平与患者临床特征之间的关系, 从而为PRC1的后续功能研究奠定基础。方法收集2010年1月至2016年12月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的40例手术切除的RCC组织和癌旁组织标本, 同时培养ACHN、786-O和HK-2细胞系, 提取组织和细胞中的总RNA并逆转录合成cDNA, 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技术检测PRC1的表达, 统计分析其表达水平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结果 ACHN、786-O细胞中的PRC1表达均高于HK-2细胞(均P<0.05)。RCC组织中PRC1的表达较癌旁组织明显升高(P<0.05)。PRC1的表达与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临床病理(TNM)分期、美国癌症联合会(AJCC)分期及Fuhrman分级均无相关性(均P>0.05)。结论 PRC1在RCC组织及细胞中的表达水平升高, 提示其与RCC发生机制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3.
张某,女,61岁,已婚,于1977年12月17日入院。病员一年前发现左乳房包块如樱桃大,无任何不适。以后逐渐长大。一月前,左乳外侧敷中药处皮肤溃烂,发恶臭,伴疼痛。因包块沉重而行动困难,食欲锐减。既往无特殊。检查:一般情况好。左乳包块26×24×17厘米~3。质硬,触痛,外侧皮肤发红,糜烂面积约20厘米~2,有恶臭。化验:白细胞13,200,中性78%,胸透:未发现异常。临床印象为左乳腺肉瘤。于1977年12月25日在持续硬膜外麻醉下施行左乳房单纯切除术,四菱形  相似文献   
4.
脑血管畸形同时伴发脊髓血管畸形者甚属罕见。现就我们所见1例报导如下: 男,17岁。因脑血管畸形于1982年5月入院。检查:神清合作,有轻度运动性失语,右中枢性面瘫,右上肢肌力3~4度,右下肢肌力4度。左颈总动脉造影示顶叶脑血管畸形。6月行左顶剖颅探查术,发现硬膜和脑有广泛疤痕性粘连,脑表面可见粗细不均畸形血管网,迂曲成团,约6×5×4cm大小,深达脑室,  相似文献   
5.
患者 ,女 ,2 1岁。主因间断发热、乏力 2个月 ,面部麻木 2d,于 1 998年 6月 3日入院。患者曾于1 998年 4月 2 0日在北京某医院诊断为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 ,并给予DVCP方案化疗 1个疗程 ,病情无明显好转。体检 :体温 37.4℃ ,双侧颌下、左侧颈部可触及 0 .5cm× 0 .1cm~ 2 .0cm× 2 .0cm大小淋巴结 ,质较硬。心肺正常 ,肝大肋下 3.0cm ,脾大肋下 7.0cm。左额纹变浅 ,左眼裂变窄 ,左鼻唇沟变浅 ,舌尖偏向右侧。检查血常规白细胞 65 5×1 0 9/L ,血红蛋白 1 2 7g/L ,血小板 37× 1 0 9/L。骨髓检查示骨髓增生极度活跃 ,…  相似文献   
6.
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肾结石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MPCNL)治疗肾结石的方法与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636例采用MPCNL治疗的肾结石患者资料,男391例,女245例。平均年龄43岁。其中单纯肾盂结石75例,单纯肾盏结石117例,肾盂和肾盏多发结石283例,肾铸形或鹿角形结石127例,双侧肾结石34例。结石大小2.0cm×1.0cm~5.0cm×4.5cm,平均3.0cm×2.0cm。结果 611例患者一期取石,25例二期取石。单通道取石549例,双通道取石78例,三通道取石9例。1次取石471例,2次取石122例,3次取石43例。结石清除率83.6%(532/636),平均手术时间90min,平均住院12d.术中均未输血。17例术后并发出血,经输血、抗炎等保守治疗后治愈,3例并发气胸,经胸腔闭式引流术后治愈,其余未见严重并发症。结论 MPCNL具有创伤小、出血小及并以症少等优点,治疗肾结石安全有效,尤其对肾结石再次手术治疗有较大优越性。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