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2篇
综合类   4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高敏感C- 反应蛋白(hs CRP)水平的变化并与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比较,分析CRP与ACS的关系。方法:6 7例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为冠心病患者分为稳定型心绞痛及ACS二组,分别测定CRP的血清水平并进行分析。结果:ACS患者CRP水平较稳定型心绞痛组明显增高,P <0 .0 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CRP参与了ACS的发生发展过程。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是ACS发生的重要因素。炎症过程在此过程中起关键性作用。早期识别不稳定斑块的存在对转变病程和减少病死率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寻找不稳定粥样斑块血清标志物是近年的研究热点。本组通过观察ACS和稳定型心绞痛患者hs- CRP的变化。从临床的角度进行探讨CRP在ACS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韩友萍  戴淑婷 《实用医技杂志》2004,11(16):1603-1604
目的:探讨尿激酶与低分子肝素钠、阿司匹林联合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的方法和疗效.方法:常规AMI用药的基础上,应用尿激酶100万U~150万U溶于生理盐水100 ml中,于30 min内静脉滴入,低分子肝素钠5000 U脐周皮下注射,每12 h1次,连用7 d,阿司匹林300 mg,每日1次,3 d~5 d改为100 mg/d,长期服用,用药后观察胸痛情况、心电图、心肌酶及并发症.结果:20例心肌梗死患者再通率达80%,无出血等并发症.结论:尿激酶与低分子肝素钠、阿司匹林治疗AMI有效、安全.  相似文献   
3.
急性心肌梗死(AMI)时心电图(ECG)ST段抬高的振幅是反映心肌损伤程度的指标,与梗死范围及预后密切相关。但ST段抬高的形态对评价AMI预后的重要意义尚不明确。AMI时ECG特异的墓碑型ST段抬高是AMI早期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WIMALARATNA报道AMI后住院第一周有较高的不良事件发生。为探讨墓碑型心电图改变对心肌梗死患者左心功能及近期预后的预测价值,回顾性分析了2000年1月-2003年12月首发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并急诊再灌注治疗患者152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戴淑婷 《广州医药》2012,43(6):38-40
介绍SysmexKX-21N血液分析仪的常见问题、维护保养、室内质量控制方面的经验。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接受不同再灌注治疗早期抬高ST段下降幅度对左心室收缩功能的影响,评价急性心肌梗死(AMI)抬高ST段的早期恢复对患者心功能预测的临床意义及住院期间不良事件发生率的相关性。方法入选204例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分别接受不同形式的再灌注治疗或未接受再灌注治疗,测量并比较再灌注前与再灌注后2h;未进行再灌注治疗者测量发病当时及发病12h心电图(ECG)各相关导联抬高ST振幅段抬高总和(ΣSTE)的下降幅度,将ΣSTE明显下降≥50%者分为组,下降<50%者分为组。依据超声心动图测定左心室射血分数,评价心脏收缩功能,并比较ΣSTE下降幅度及不同的再灌注治疗方法对患者心功能、住院期间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的影响。结果两组年龄、性别及冠心病多重危险因素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组在发病4周后心脏射血分数明显高于组(P<0.05);住院期间心脏不良事件(再发急性心肌梗死、再发心绞痛、充血性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急性肺水肿、恶性心律失常、发病30d内死亡)的发生率较组显著降低(P<0.05)。结论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接受不同再灌注治疗后早期抬高ST段下降幅度能较准确了解心肌细胞灌注情况,可作为心脏收缩功能预后和住院期间心脏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的间接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尿激酶与低分子肝素钠、阿司匹林联合治疗急性心肌梗死 (AMI)的方法和疗效。方法 :常规AMI用药的基础上 ,应用尿激酶 10 0万U~ 15 0万U溶于生理盐水 10 0ml中 ,于 30min内静脉滴入 ,低分子肝素钠 5 0 0 0U脐周皮下注射 ,每 12h1次 ,连用 7d ,阿司匹林 30 0mg ,每日 1次 ,3d~ 5d改为 10 0mg/d,长期服用 ,用药后观察胸痛情况、心电图、心肌酶及并发症。结果 :2 0例心肌梗死患者再通率达 80 % ,无出血等并发症。结论 :尿激酶与低分子肝素钠、阿司匹林治疗AMI有效、安全。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替罗非班对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NSTE-ACS)患者血清肥大细胞类胰蛋白酶(MCT)的影响.方法 将NSTE-ACS患者45例,随机分为两组,常规治疗组应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低分子肝素治疗;替罗非班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替罗非班.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6 h、24 h血清MCT的变化.结果 替罗非班组血清MCT浓度在治疗后24h较治疗前降低(P<0.05);治疗后6 h与治疗前及治疗后24 h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治疗组血清MCT浓度在治疗前、治疗后6 h及治疗后24 h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替罗非班可以降低NSTE-ACS患者血清MCT的含量,有利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稳定.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窦性心律震荡(HRT)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组和正常对照组间的变化,及其对AMI后猝死高危患者的预测价值。方法入选50例AMI患者和50名正常对照者,分析入选者临床资料、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查、24h动态心电图(Holter),并分别计算HRT的两个震荡参数:震荡初始(TO)和震荡斜率(TS)。AMI组内又根据患者临床情况、动态心电图及随访中是否发生的终点事件分为高危组和低危组。结果 AMI组的TS值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AMI高危组TS值低于低危组(P〈0.05),前者低于后者。多变量回归分析TO、TS、左室射血分数(LVEF)、QT间期变异度(QTV)、TOTS相结合(TO、TS均为异常),结果显示TOTS相结合、LVEF、QTV、TS四个指标对终点事件的预测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TOTS相结合的预测强度显著高于LVEF、QTV及其他指标,成为预测价值最高的指标。结论 HRT指标预测价值优于LVEF及其他传统指标,HRT可能成为独立预测AMI后高危患者的新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替罗非班对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NSTE-ACS)患者血清肥大细胞类胰蛋白酶(MCT)的影响。方法将NSTE-ACS患者45例,随机分为两组,常规治疗组应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低分子肝素治疗;替罗非班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替罗非班。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6 h、24 h血清MCT的变化。结果替罗非班组血清MCT浓度在治疗后24h较治疗前降低(P〈0.05);治疗后6 h与治疗前及治疗后24 h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治疗组血清MCT浓度在治疗前、治疗后6 h及治疗后24 h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替罗非班可以降低NSTE-ACS患者血清MCT的含量,有利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稳定。  相似文献   
10.
戴淑婷 《护理研究》2005,19(5):863-864
急性心肌梗死(AMI)时心电图(ECG)ST段抬高的振幅是反映心肌损伤程度的指标,与梗死范围及预后密切相关;但ST段抬高的形态对评价AMI预后的重要意义尚不明确.AMI时ECG特异的墓碑型ST段抬高是AMI早期一种特殊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