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内科学   6篇
综合类   1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目的:观察清肠化湿方对三硝基苯磺酸(TNBS)诱导的大鼠溃疡性结肠炎(UC)的治疗效果,以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和核因子(NF)-κB为中心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雄性Wistar大鼠80只,随机分为8组,分别为正常组灌胃(ig)生理盐水2 m L·d-1],模型组(ig生理盐水2 m L·d-1),清肠化湿方低、中、高剂量组(ig清肠化湿方8,16,32 g·kg-1),柳氮磺胺吡啶(SASP)组(ig SASP 0.67 g·kg-1),SASP+双酚A-二甘氨酸醚(BADGE)组(ig SASP 0.67 g·kg-1+腹腔注射BADGE 20 mg·kg-1)及清肠化湿方中剂量+BADGE组(ig清肠化湿方16 g·kg-1+腹腔注射BADGE 20 mg·kg-1),每组10只。除正常组以生理盐水灌肠外,其余组采用TNBS/乙醇灌肠造UC大鼠模型。以柳氮磺胺吡啶(SASP)为阳性药物,同时联合使用PPAR-γ抑制剂双酚A-二甘氨酸醚(BADGE),观察大鼠疾病活动指数及结肠病理评分,蛋白质免疫印迹(Western blot)和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PCR)法分别检测大鼠结肠组织中PPAR-γ,NF-κB的蛋白和基因表达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检测肠组织分泌蛋白黏蛋白2(MUC2)和三叶因子3(TFF3)的表达情况。结果:模型组大鼠结肠出现明显炎症和溃疡,提示造模成功。模型组PPAR-γ蛋白和基因表达较正常组显著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清肠化湿方组和SASP组PPAR-γ表达均有所增加(P0.05);联用PPAR-γ抑制剂BADGE后两组PPAR-γ表达又显著降低(P0.05)。同时,模型组NF-κB的蛋白和基因表达显著升高(P0.01),清肠化湿方各剂量组均能降低NF-κB的表达(P0.05),而清肠化湿方中剂量+BADGE组较清肠化湿方中剂量组NF-κB的表达又显著增高(P0.05)。此外,清肠化湿方组和SASP组能有效升高大鼠肠组织中MUC2和TFF3的表达,而当清肠化湿方或SASP联合使用BADGE时这一作用被减弱。结论:清肠化湿方能有效改善溃疡性结肠炎大鼠的病变程度,其作用机制与抑制NF-κB的激活,减轻炎症反应,并通过促进肠道黏膜MUC2与TFF3的分泌修复肠粘膜屏障有关,而这些作用可能主要是通过激活PPAR-γ信号通路完成的。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牛磺酸对三硝基苯磺酸(TNBS)诱导的结肠炎大鼠肠纤维化的影响.方法 32只SD大鼠均分为对照组、模型组、低剂量和高剂量牛磺酸组.对照组以0.9%氯化钠溶液灌肠,其余3组以TNBS灌肠诱导建立结肠炎模型.低剂量和高剂量牛磺酸组于造模前1周每日分别给予牛磺酸400和800 mg/kg干预,直至造模结束.观察大鼠临床表现及疾病活动指数(DAI),行结肠大体评分和组织学评分,检测大鼠结肠长度、结肠重量.测定结肠组织中羟脯氨酸(Hyp)、Ⅰ型胶原蛋白、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蛋白和mRNA、Smad3蛋白和mRNA水平.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体重减轻、DAI评分升高、结肠狭窄伴近端扩张、结肠长度缩短、结肠重量增加、大体评分也显著升高(P<0.01).牛磺酸干预后,大鼠体重、DAI评分、结肠长度等指标均有所改善.模型组纤维化评分为1.88±0.35.较对照组明显增加(0.25±0.46,P<0.01);低剂量和高剂量牛磺酸组纤维化评分分别为1.25±0.71和0.75±0.47,较模型组下降(P<0.05).模型组大鼠结肠Hyp、TGF-β1、Ⅰ型胶原蛋白、Smad3蛋白和mRNA含量均较低剂量和高剂量牛磺酸组明显上升(P值均<0.05).结论 牛磺酸能有效抑制TNBS诱导的结肠炎大鼠肠纤维化,其抗纤维化机制可能与下调TGF-β1、抑制TGF-β/Smad3通路有关,为解决克罗恩病肠纤维化和肠狭窄提供一定的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激活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I受体后,大鼠结肠平滑肌细胞(SMC)合成干细胞因子(SCF)的变化及其信号途径.方法 酶解法分离培养SD大鼠结肠SMC,免疫组化鉴定.2.5×10~5/ml SMC接种培养,①加入100μg/L IGF-I分别培养0、8、16、24、48 h;②分别加入0、5、10、50、100、150μg/L IGF-I培养16 h.同时设空白对照组和1GF-I组.免疫荧光、Western印迹、逆转录(RT)-PCR法检测SMC经不同浓度和不同时间IGF-I刺激后SCF的表达.并用50μmol/L LY-294002、PD-98059分别阻断磷脂酰激醇3激酶(P13K)、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信号途径,观察SCF的变化是否与P13K、MAPK信号途径有关.结果 在无血清培养条件下,SCF在大鼠结肠SMC中少量表达,低剂量IGF-I(5和10μg/L)对SCF表达无影响,中、高剂量IGF-I(50、100、150μg/L)诱导其表达增加,100 μg/L可能为体外最大有效浓度,其促SCF合成的最高峰在第16小时.分别用LY-294002、PD-98059预处理SMC、再用IGF-I诱导,LY-294002对SCF的表达无影响、PD-98059能部分阻断SCF的表达.结论 IGF-I可能通过MAPK信号通道诱导SCF在结肠SMC中的表达,提示其可能是IGF-I调控结肠SMC产生SCF的机制.  相似文献   
4.
5.
功能性消化不良(FD)和胃轻瘫是2种常见的功能性胃肠疾病,在中国和世界范围内影响着数百万人。然而,由于其病理生理学涉及多种因素,导致治疗方案有限且制定困难。因此,在治疗前评估和了解这些疾病的病理生理学非常重要。本文就FD和胃轻瘫的病理生理学和治疗最新进展进行综述。除了FD常见的临床症状如胃容受性受损、胃排空延迟和内脏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 对大鼠结肠平滑肌细胞(SMC)表达干细胞因子(SCF) 的影响. 方法:酶解法分离培养SD 大鼠结肠S M C、α-actin 免疫荧光鉴定,然后将大鼠结肠SMC 随机分为IGF-1 不同浓度(0 、5、10 、50 、100 、150 μg/L) 、时间(0 、8、16 、24 、48 h) 及IGF-1α受体(IGF-1Rα)抗体(0 、50 、100 、150 μg/L) 干预组;Western blot 、RT-PCR 法检测SMC合成SCF 的变化. 结果:低剂量IGF-1(5 、10 μg/L) 对SCF 蛋白和mR N A表达无影响(P >0.05),中高剂量IGF-1(50 、100 、150 μg/L) 诱导其表达增加(均P <0.05),100 μg/L可能为体外最大有效浓度(0.820±0.061 vs 0.167±0.015;1.269± 0.219 vs 0.560±0.023,均P <0.05),且其促SCF 蛋白和mRNA合成的最高峰在第16 小时(0.420 ±0.034 vs 0.209±0.001;1.407±0.133 vs 0.477±0.041,均P <0.05),IGF-1Rα抗体可抑制SCF 蛋白和mRNA合成,抑制作用呈浓度依赖性(P <0.05). 结论:IGF-1 能通过作用于SMC上的IGF-1 受体刺激大鼠结肠SMC内SCF 的表达.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黄芩苷对溃疡性结肠炎模型大鼠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κB,NF-κB)表达及下游炎症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采用TNBS法制备大鼠溃疡性结肠炎模型,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黄芩苷(Baicalin)高中低剂量组、阳性对照组(柳氮磺胺吡啶,SASP组)。给药10d后,留取结肠组织标本,观察结肠大体形态变化,采用ELISA法观察UC模型大鼠结肠组织中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介素-8(IL-8)和白介素-1(IL-1)的含量,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NF-κB的表达水平。结果?与模型组相比,黄芩苷100mg/kg组能显著改善结肠大体形态,黄芩苷(25、50、100mg/kg)干预后能剂量依赖性的抑制各炎症因子的分泌,黄芩苷高剂量组能降低IL-1、IL-8和TNF-α表达水平,但与SASP组比较无明显差异。黄芩苷高剂量组能降低NF-κB的水平,促进IκBα水平(P<0.05)。结论?黄芩苷能够抑制NF-κB的活化,从而发挥其在溃疡性结肠炎中的抗炎效应。   相似文献   
8.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