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内科学   15篇
综合类   7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6年   1篇
  1975年   1篇
  197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溶组织内阿米巴“Hus:105”株滋养体外有质膜包绕,质膜外面有绒毛状外衣,厚155~210A。胞质中的食物泡内有淀粉粒或细菌(后二者未见于同一食物泡内)。不同食物分别在不同的食物泡内进行消化。淀粉粒的消化从粒的内部开始。胞质内有花瓣形和不规则排列的杆状体,它们可能与阿米巴的致病性有关。胞质内聚合的多核糖体反映了存在蛋白的合成。细胞核外有核膜,核质周缘有染色质粒及钮扣小体,核仁位于中央,钮扣小体的起源及功能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
伯氏疟原虫孢子体经X线或加热处理后,腹腔接种于小鼠,对腹腔内孢子体的攻击感染,有较好的保护作用,但对静脉内孢子体的攻击,保护作用较差。Alger等报道,腹腔内注射正常涎腺,对腹腔内孢子体的攻击,亦  相似文献   
3.
诺氏疟原虫感染恒河猴,一般可导致其死亡。如猴事先用诺氏疟原虫裂殖子加福氏完全佐剂(FCA)接种,再用疟原虫攻击,则在出现短暂疟原虫血症后,感染即被清除。接种裂殖子后产生了清除感染的免疫。它具种株的特异性。本文目的就在于分析与这种免疫有关的抗体介导机理。  相似文献   
4.
蒿甲醚,甘草对实验性弓形虫病的疗效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小鼠腹腔接种1万个速殖子,2h后分别灌胃给予:甘草32g/kg、甘草16g/kg、蒿甲醚200mg/kg、蒿甲醚100mg/kg、乙胺嘧啶50mg/kg及5%淀粉溶液(对照组),连续14d。甘草各组与对照组小鼠死亡天数无差异。蒿甲醚200mg/kg组的疗效与乙胺嘧啶组接近。图象分析表明:蒿甲醚200mg/kg组的虫体,其周长、面积、体积均数大于对照组。说明虫体有肿胀。在透射电镜下,速殖子的核膜消失  相似文献   
5.
作者等用X线照射的子孢子,按不同的时间及不同剂量的抗原接种A/J小白鼠,以研究保护性免疫和抗子孢子(环子孢子沉淀)抗体的产生。研究的方法主要是以环子孢子沉淀测定抗子孢子抗体的存在,并在免疫小白鼠和对照组用攻击接种测定保护性免疫的效果。通过环子孢子沉淀试验检出抗体的产生和持续的时间,并与保护性免疫的有效时间比较,便可查明抗体的产生和保护性免疫的关系。同时还获得有关X线照射和非照射的子孢子免疫作用的比较数据。在1次免疫接种(1.5×10~5或7.5×10~4个X线照射的子孢子)后,许多小白鼠对攻击接种具有完全的保护效果,但是,被保护动物的百分比,在每  相似文献   
6.
乌克兰的许多地区,后睾吸虫病仍然是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本病流行最严重的省、州卫生防疫站和研究机构共同拟定了在不同流行区防治此病的综合措施;在这综合措施中,对人群进行卫生宣教,发现全部感染者并进行治疗具有特殊重要意义。 用乙醚-甲醛法诊断本病。感染者按规定用六氯对二甲苯五日疗法治疗。按十二指肠引流液或三次粪检结果判定疗效。对每个居民村随机抽查30%—40%人群,根据感染率的变动,判定综合措施效果。成人的疗效为42%—58%,儿童的疗效达86%,与过去的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7.
刚地弓形虫速殖子的超微结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弓形虫速殖子呈半月形或香蕉形,虫体表膜分两层。前端有极环和类锥体:极环由内膜增厚形成,类锥体则是一中空的圆锥状结构,它由斜向走行而排列整齐的纤丝组成。22根膜下微管起始于极环而分布至虫体后端。棒状体从类锥体向后延伸至核前沿,其切面呈腺体样结构.棒状体可能具分泌功能.类锥体则与虫体侵入宿主细胞有关。  相似文献   
8.
从感染克氏锥虫的小鼠切取病变心肌组织,同时取培养的锥虫作电镜观察。结果显示:无鞭毛体圆或椭圆形。鞭毛袋内藏鞭毛。无鞭毛体的鞭毛较短,大都藏于袋内。在鞭毛横切面上,周围有9对微管,中央有2根微管。质膜下有排列整齐的膜下微管,约143根。动基体腊肠状,内腔中含有呈“8”字形紧密排列的DNA纤丝。高尔基复合体呈囊状。在小鼠心肌纤维中,常可见簇状排列的无鞭毛体。锥鞭毛体的动基体在核后方,动基体的DNA由平行而疏松排列的纤丝组成。动基体DNA纤丝在无鞭毛体及锥鞭毛体内形态显著不同。阐明这种形态变化的本质,对揭示动基体功能将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The in vivo effects of a single dose of levo-praziquantel,75 mg/kg in PEG 400,on the tegumental surface of adult S.japonicum were compared with the effects of a single dose(150mg/kg) of the mixed isomer preparation,using scanning and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e.Worms were recovered from  相似文献   
10.
从感染墨西哥利什曼原虫的仓鼠的肿大趾跖部位,切取病变组织,电镜观察原虫形态。无鞭毛体平均长度3.64μm。表膜分内外两层。膜下微管中心间距55.2nm。膜下微管总数约100~110根。鞭毛袋内藏鞭毛。鞭毛从基体发出。基体后部鞭毛公式为“9×2+O”,前部为“9×2+2”。动基体腊肠状。内腔中有高度弯曲的DNA纤丝。动基体有时与线粒体相连,表明前者具线粒体功能。墨西哥利什曼原虫的超微结构,与其他利什曼原虫相似。但原虫长度、膜下微管中心间距及膜下微管数有一定区别,可能为利什曼原虫的虫种鉴定提供线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