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0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3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篇
药学   1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 毫秒
1.
目的研究糖尿病大鼠心肌缺血预处理(IPC)后其心肌超微结构改变、环磷酸腺苷(CAMP)含量及环磷酸腺苷依赖蛋白激酶(PKA)活性的变化。方法取糖尿病及非糖尿病SD大鼠各30只,设为糖尿病组和非糖尿病组。根据随机分组原则,将糖尿病组和非糖尿病组各分为Sham组、I/R组、IPC组3个亚组,每组各10只大鼠。比较各组心肌酶谱变化,心肌梗死范围、心肌cAMP含量及PKA活性变化。并通过电镜观察心肌线粒体结构变化。结果非糖尿病组大鼠:Sham组心肌酶谱含量明显低于IPC组,IPC组低于I/R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IPC组心肌梗死面积明显低于与I/R组(P<0.05);IPC组cAMP含量及PKA活性明显高于I/R组(P<0.05)。糖尿病组大鼠:Sham组心肌酶谱含量明显低于IPC组(P<0.05);IPC组与I/R组心肌酶含量、心肌梗死面积、cAMP含量及PKA活性变化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PC对非糖尿病大鼠的心肌具有保护作用,而糖尿病大鼠心肌cAMP含量及PKA活性降低,cGMP信号传导不明显,降低了IPC对糖尿病组大鼠的心肌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
背景:对于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动脉高压的治疗,传统降低肺动脉高压的药物效果确实,但存在不易监测、停药后反跳等现象;传统的心脏涤纶补片较易引起吻合口变形、血栓、栓塞、溶血和感染等并发症。目的:观察应用戊二醛处理牛心包补片和雾化吸入伊洛前列环素治疗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动脉高压的效果。方法:选择90例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术中采用戊二醛处理的牛心包补片修补心脏间隔缺损,术后雾化吸入伊洛前列环素30 ng/(min·kg),日间12 h按1次/4 h给药,夜间12 h按1次/6 h给药,连续给药2 d。记录每次吸入药物前、吸入后即刻、吸入30 min后平均动脉压、平均肺动脉压、体循环阻力指数与肺循环阻力指数,于随访期观察有无心包材料相关并发症和心功能情况。结果与结论:90例患者复查超声心动图见活瓣均已关闭,无分流,心脏间隔缺损无回声中断,心脏收缩功能正常,未发现与牛心包补片相关的不良反应。所有患者不同时间点平均动脉压、体循环阻力指数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患者吸入药物后即刻平均肺动脉压、肺循环阻力指数明显低于吸入药物前(P 〈0.01),吸入30 min后平均肺动脉压、肺循环阻力指数亦明显低于吸入药物前(P 〈0.05)。表明应用戊二醛处理的牛心包补片和雾化吸入伊洛前列环素治疗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动脉高压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3.
复杂先天性心脏病往往合并重度肺动脉瓣狭窄、发育不良或闭锁,已往外科修复采用跨瓣环补片加宽右心室流出道(right ventricular outflow tract,RVOT),但解除RVOT狭窄的同时往往会导致肺动脉瓣反流,而长期肺动脉瓣反流可致右心室容量及压力负荷增加,最终导致心律失常、运动耐力下降或心力衰竭[1-2]。我科于2002年6月至2011年11月对例合并肺动脉狭窄或闭锁的先天性心脏病  相似文献   
4.
室上性心动过速(室上速)是体外循环心脏瓣膜成形或替换术后一种较为常见的需要治疗的心律失常,终止室上速发作的方法有刺激迷走神经方法、药物治疗、导管消融治疗、直流电转复等。刺激迷走神经很难奏效;导管消融属有创治疗,不作为首选方法;大多数抗心律失常药对循环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甚至有导致心脏停搏的严重后果。电复律自问世以来,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室上速是同步直流电复律最常见的适应证,  相似文献   
5.
6.
目的:探讨心房黏液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研究统计93例心房黏液瘤患者,所有患者在体外循环下经右心房入路摘除黏液瘤。术中注意摘除瘤体要完整,适度去除瘤蒂周围的正常组织。如有合并瓣膜问题,注意同期处理。结果:体外循环时间31~440 min,平均45.2 min,主动脉阻断时间(10~250)min,平均27.2 min,实行左心房黏液瘤切除87例,右心房黏液瘤切除6例,围手术期死亡1例。术后随访3个月至2年,复发2例,余预后良好。结论:心房黏液瘤应积极早期手术治疗。保护瘤体完整性和同期处理心脏其它病变,摘除瘤体后维持心脏正常解剖是手术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心脏结构及功能对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术后心房颤动(AF)发生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330例行OPCAB患者的临床资料,165例术后发生AF的患者作为心房颤动组(AF组),非AF患者165例作为非心房颤动组(NAF组),记录两组患者临床基本资料以及心脏彩超指标,单因素分析中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进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以分析影响OPCAB术后AF发生的危险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该独立危险因素预测OPCAB术后AF发生的诊断效能.结果 AF组患者左房内径、左室舒张末容积、合并二尖瓣关闭不全者大于NAF组,左室射血分数小于NAF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左房内径是OPCAB术后心房颤动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左房内径预测OPCAB术后AF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29,敏感度为68.8%,特异度为66.8%.结论 左房内径是OPCAB术后AF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左室收缩功能、左室舒张末容积、二尖瓣关闭不全可能影响OPCAB术后心房颤动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术前急性肾损伤与急性主动脉夹层院内死亡率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北部战区总医2015年1月至2019年1月Debekay Ⅰ型主动脉夹层手术31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分为住院死亡组和生存组。分析两组术前基线特征以及围手术期、预后情况。结果:全组共有312名患者入选,住院总死亡率为6.73%(21/312)。术前有无AKI与院内死亡率之间无差异。进一步亚组分析显示,AKI3期显著增加院内死亡率(45.5%vs17.2%;P=0.022)。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65岁以上(42.9%vs20.3%;P=0.021),术前心包填塞(46.7vs19.0%;P<0.001),术前休克/低血压(57.1%vs10.9%;P <0.001)和3期AKI(16.7%vs4.8%;P=0.039),4个因素显著影响住院死亡率。多变量分析显示:术前休克或低血压(OR=5.2;95%;CI=2.2-2.3)和术前3期AKI(OR=4.9;95%;CI=1.3-19.3)是影响AAD手术住院死亡率的独立预测因素。老年心血管疾病(22.5%vs8.6%;P=0.028)与术前AKI也存在显著相关性。多变量分析提示老年心血管疾病(OR=3.3;95%;CI=1.2-9.3)是AKI的独立术前因素。结论:术前3期AKI是影响AAD患者外科治疗预后的重要风险因素。心脏外科医生在处理AAD患者时应加以重视,对主动脉夹层患者更有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失败后封堵器脱落的原因,提出应对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15年12月沈阳军区总医院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失败后封堵器脱落的1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患者均行外科手术,成功取出封堵器,心脏畸形修复完善,术后恢复良好,无手术死亡。结论对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失败后封堵器脱落患者,及时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可最大限度避免病情恶化,矫治心脏畸形。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同步电复律治疗瓣膜手术后室上性心动过速的观察要点与护理体会.方法 回顾性分析56例瓣膜手术后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应用同步电复律治疗的资料.所有患者均返ICU,心电监测下缓慢静脉注射异丙酚1.5~2,5 mg/kg,总量80~120 mg,患者进入朦胧状态时,行胸外同步直流电复律,1~2 J/kg.室上性心动过速停止,心室率<100次/min为有效.电复律前进行心理疏导及采取个体化护理,提供相关信息,完成术前各项常规和特殊检查,电复律时患者保持情绪稳定,电复律后动态观察病情,出院后定期复诊.结果 本组电复律后有效55例(98.2%),无效1例(1.8%),此例结合胺碘酮静脉泵入12 h后心室率得到控制.电复律后均未出现不良并发症,顺利出院.结论 同步电复律治疗瓣膜手术后室上性心动过速安全、有效.术前严格掌握适应证和禁忌症,给予细致的心理护理,做好电复律配合及防治电复律后并发症,并做好出院指导,可以保证复律术的顺利进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