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15篇
内科学   11篇
综合类   6篇
预防医学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4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以硝苯地平及1{β[3-4-甲基苯丙氧基-甲氧苯]-1-H-盐酸咪唑}(SK&F96365)为对照,探讨三七皂苷单体人参皂苷-2A对血小板聚集功能的作用。方法:肘静脉采高血压病人血标本30份,正常人血标本30份,常规制备富含血小板血浆,分别用不同浓度的硝苯地平、SK&F96365、人参皂苷-2A孵育,以2μmol/L二磷腺苷为诱聚药,连续5次测定5分钟血小板的聚集率,以血小板最大聚集率(maximal platelet aggregation,PAGmax)为观察指标。结果:①高血压病人PAGmax为0.89±0.06,与正常人PAGmax0.68±0.07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②两种浓度(10 μmol/L、20 μmol/L)的硝笨地平时正常人和高血压病人PAGmax均无影响;③4种浓度(2.5 μmol/L、5μmol/L、10μmol/L、20μmol/L)的SK&F96365对高血压病组的PAGmax均有抑制作用(均为P<0.05);④4种浓度(2.5μmol/L、5μmol/L、10μ,mol/L、20 μmol/L)的人参皂苷-2A对高血压病组的PAGmax均有抑制作用(均为P<0.05);3种浓度(5 μmol/L、10 μmol/L、20 μmol/L)的人参皂苷-2A对正常组的PAGmax均有抑制作用(均为P<0.05)。结论:高血压病人血小板聚集功能明显高于正常人,血小板呈高反应状态,是血栓形成的重要因素之一;硝苯地平不能抑制血小板聚集;SK&F96365能抑制血小板的聚集功能;人参皂  相似文献   
2.
二次异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成功治疗慢性髓系白血病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病例报告 患者为男性,22岁,确诊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慢性期(CML-CP)1年,Ph染色体100%阳性.供体为患者胞姐,HLA配型结果:血清学完全相合,基因分型(PCR-SSO)HLA-A位点亚型不合.于2003年7月9日入层流病房行异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术,第一次移植失败且自身造血未能恢复,而于9月2日(第一次移植后46 d)行第二次移植(同一供体),随访17个月,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化学感受器瘤11例临床分析及随访报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化学感受器瘤是一种较为罕见的肿瘤 ,国内外文献对该肿瘤报道甚少。本文对我院 1983~ 1998年收治的化学感受器瘤 11例作一临床分析 ,并对部分病例进行追踪。1 临床资料11例患者为我院住院病人 ,均经病理活检确诊 ,部分患者加作免疫组化检查。 11例中男性 6例 ,女性 5例 ,男∶女比为 1 2∶1 0。年龄 6 5~ 5 5岁 ,中位年龄 4 0岁 ,病程 4个月至 13年 ,中位数 3年。原发部位 :颈动脉体 10例 ,鼓室 1例。肿瘤体积最大 10 0cm× 6 0cm× 4 5cm ,最小 1 0cm× 1 7cm× 2 2cm。症状 :8例无明显自觉症状 ,1例有不规则低热、明显…  相似文献   
4.
降低血胆固醇和血小板的高反应性是动脉粥样硬化和血栓住心脑血管疾病防治的主要措施。本文探讨了普伐他汀在体外对血小板聚集和血小板血栓烷素B2(TXD2)及环磷酸腺苷(cAMP)含量的影响。血源标本来自28例高胆固醇血症(HC)病人和10例健康体检者。结果显示,HC病人的血小板功能增强。与加药前比较,不同浓度的普伐他汀(0.03μmol/L,0.3μmol/L)均可降低HC组的血小板聚集反应,降低血小板TXB2量,增加血小板cAMP量,提示普伐他汀具有抗血小板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高胆固醇血症 (HC)患者血小板CD62P及CD4 1表达及调脂药物干预后的变化。方法  2 0例HC患者口服普伐他汀 10~ 2 0mg/d ,疗程 8周 ,治疗前后进行上述指标的检测。在体外研究中 ,于HC患者的血标本中加入不同浓度的普伐他汀 ,测定加药前后血小板CD62P及CD4 1表达的变化。结果 HC患者服用普伐他汀 4周和 8周后 ,CD62P平均荧光强度由治疗前的 31.8± 7.8分别降至2 7.2± 6 .9和 2 6 .8± 4.9;CD62P糖蛋白阳性血小板百分数由治疗前的 (31.3± 9.3) %分别降至 (2 6 .4±7 4) %和 (2 5 .3± 9.1) % ,P <0 .0 5。CD4 1由治疗前的 483.2± 2 6 3.9分别降至 348.1± 192 .4和 30 6 .8±12 8 0 ,P <0 .0 5。普伐他汀在体外对血小板CD62P及CD4 1的影响与与体内相似。血总胆固醇 (TC)和低密度脂蛋白 (LDL C)水平及血小板聚集功能在治疗后均明显下降 (P <0 .0 1)。结论 普伐他汀能改善HC患者血小板功能及CD62P和CD4 表达 ,可能是其促进动脉粥样斑块消退的机制之一 ;体外实验结果提示 ,调脂药物对血小板存在直接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普伐他汀抑制血小板血栓形成和防治动脉粥样硬化 (AS)进程的机理。方法 根据高胆固醇血症 (HC)诊断标准选择HC患者 2 1例 ,口服普伐他汀 10~ 2 0mg/d ,疗程 8~ 12周 ,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进行血小板聚集试验 (PAGT ,比浊法 )、血小板表面α颗粒膜蛋白 14 0(GMP 14 0 ,放免法 )、血小板血栓烷素B2 (TXB2 ,放免法 )及血脂水平的测定 ;2 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HC对照组。结果 普伐他汀治疗 8周 ,血总胆固醇 (TC) ,低密脂蛋白 胆固醇 (LDL C)水平明显下降(P <0 .0 1) ,同时由ADP诱导的最大血小板聚集率 (PAGT Max)由治疗前的 ( 82 .5 2± 18.73 ) %降至( 64 .4 1± 2 0 .78) % ,GMP 14 0由治疗前的 ( 74 8± 15 4 )分子数 /血小板降至 ( 3 78± 119)分子数 /血小板 ,血小板TXB2 由治疗前的 ( 2 .95± 0 .5 3 )pg·10 -6 ·血小板-1降至 ( 2 .11± 0 .5 4 )pg·10 -6 ·血小板 -1,8周与 12周治疗的疗效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普伐他汀对血小板功能的抑制作用是其发挥抗血栓特性并减少心血管事件发生的早期效益之一。  相似文献   
7.
普伐他汀在调脂治疗中对血小板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胆固醇血症 (hypercholesterolemia ,HC)是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crosis,AS)和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在其病理过程中 ,血小板功能的异常受到普遍重视 ,HC患者血小板活性增高。我们观察了HC患者在普伐他汀降脂治疗过程中血小板胞浆游离Ca2 (血小板 [Ca2 ]i)、血小板聚集功能 (PAG)、粘附功能 (PAD)及血小板血栓烷B2 (TXB2 )的变化 ,探讨调脂药的非降脂作用。材料和方法1 对象与分组 HC组 2 4例 ,男 13例 ,女 11例 ,平均年龄5 4.7岁。HC患者入选标准 :血清总胆固醇 …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高胆固醇血症(HC)患者血小板L-精氨酸(L-Arg)/一氧化氮(NO)系统活性的变化。方法采用比色法检测21例HC患者和26名健康体检者血小板的NO水平,采用放射性核素(3H-L-精氨酸)标记法检测血小板一氧化氮合成酶(NOS)及L-Arg转运系统活性。结果HC患者血小板NO水平为(24.06±3.70)nmol/10  相似文献   
9.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24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8,自引:5,他引:8  
目的:总结儿童和成人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diopathicthrombocytopenicpurpura,ITP)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对242例ITP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儿童ITP组,140例,男女比例为1.5∶1,急性型87例(62.1%),起病前50.7%有诱因,治疗前血红蛋白为(121±16)g/L;成人ITP组,102例,男女比例为1∶3.6,74.5%为慢性型,仅15.7%发病前有诱因,治疗前血红蛋白量为(108±30)g/L。两者的性别构成、分型、起病诱因、血红蛋白量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论儿童还是成人ITP,治疗前骨髓巨核细胞数增多者的疗效明显优于巨核细胞数正常或减少者(均为P<0.05)。随访病例中31例(78%)儿童ITP痊愈,2例(5%)成人ITP痊愈。结论:儿童ITP通常起病急、病情可自行缓解,预后好;成人ITP起病隐袭,多呈慢性经过,病情反复发作。ITP患者治疗前骨髓巨核细胞数增高者比正常或减少者疗效好,检查骨髓巨核细胞数有助于临床判断疗效。  相似文献   
10.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的治疗现状及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V)是克隆性红细胞增多为主的一种骨髓增生性疾病,目前尚无统一的治疗方案。治疗的目的是尽量降低血栓并发症的发生率和危险性,其次阻止疾病向骨髓纤维化或白血病方向发展。新近的方法有应用羟基脲、哌泊溴烷等骨髓抑制剂进行化疗及α-干扰素治疗等。本文就PV的各种治疗进行评价及比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