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内科学   2篇
神经病学   4篇
特种医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观察不同强度的中频脉冲电疗对脑梗死偏瘫患者肢体功能康复的效果,探讨中频脉冲电疗的最佳刺激强度。方法选择急性脑梗死偏瘫患者66例,分为低频率组、中频率组、高频率组各22例。在常规治疗及康复治疗基础上,对各组均使用YKL-B型电脑中频治疗仪进行中频脉冲电疗,低频率组给予中频脉冲电刺激20~30 Hz,中频率组给予31~40 Hz,高频率组给予41~50 Hz。各组共治疗2周。治疗前及治疗后,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Brunnstrom分期评估神经功能缺损,采用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评估运动能力,采用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分评估日常生活能力。比较三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及其变化值(⊿NIHSS、⊿Brunnstrom、⊿FMA、⊿MBI)。结果总体患者治疗后的Brunstrom分期、FMA评分、MBI评分均高于治疗前,NIHSS均低于治疗前(P均<0.05)。治疗后,中频率组Brunstrom分期、FMA评分、MBI评分均高于低频率组和高频率组,NIHSS均低于低频率组和高频率组(P均<0.05)。结论中频脉冲电疗对脑梗死偏瘫患者的肢体功能康复有明显疗效,且31~40 Hz的脉冲电强度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血清胱抑素C(Cys-C)、白介素-6(IL-6)水平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cute cerebral ischemic stroke, AIS)患者脑动脉狭窄支架成形术后再狭窄的关系。方法 采取回顾性研究,选择2019年6月-2021年6月收治的115例AIS患者临床资料作为研究对象。按患者再狭窄发生情况分为两组,所有患者均接受血清Cys-C、IL-6水平检测,并行脑动脉狭窄支架成形术治疗,分析血清Cys-C、IL-6水平与AIS患者脑动脉狭窄支架成形术后再狭窄的关系。结果 80例AIS患者经脑动脉狭窄支架成形术后,再狭窄17例,发生率为14.78%;再狭窄组Cys-C、IL-6高于未狭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清Cys-C、IL-6水平过表达可能与AIS患者脑动脉狭窄支架成形术后再狭窄相关(OR>1,P<0.05)。结论 血清Cys-C、IL-6与AIS患者脑动脉狭窄支架成形术后再狭窄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3.
目的 对比分析血管内治疗(EVT)与静脉溶栓(IVT)治疗后循环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的早期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8年1月至2022年5月于新乡医学院附属人民医院接受EVT或IVT的后循环AIS患者147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将患者分为EVT组(n=45)和IVT组(n=102)。比较两组一般资料、早期预后指标(治疗后90 d功能预后良好者占比、治疗后90 d内死亡率)、安全性指标(治疗24 h内症状性颅内出血发生率)。结果 IVT组治疗后90 d功能预后良好者占比为27.5%(28/102),低于EVT组的48.9%(22/45)(P<0.05)。IVT组与EVT组治疗后90 d内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VT组与EVT组治疗24 h内症状性颅内出血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VT治疗后循环AIS的早期功能疗效优于IVT,但二者的早期死亡率及症状性颅内出血发生率相似,在临床实践过程中,如后循环AIS患者符合EVT的适应证,则可首选EVT进行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估支架机械取栓治疗大血管闭塞性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的疗效,探讨影响临床预后的因素。方法采用单中心研究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08—2019-05新乡医学院附属人民医院采用支架机械取栓治疗的26例大血管闭塞性AIS患者,对比患者术前及出院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并对比术后90 d时改良Rankin量表评分(modified Rankin scale,mRS)评估患者预后情况。结果26例AIS患者中,前循环梗死24例(92.3%),后循环梗死2例(7.7%)。起病至穿刺时间(139.93±120.22)min,穿刺至血管开通时间(115.50±35.23)min。其中8例(30.8%)患者符合静脉溶栓标准,行静脉溶栓治疗后进行桥接取栓治疗。术后即刻造影21例(80.7%)血流再通TICI分级达到2b^3级,其中TICI 2b级8例,TICI 3级13例。术前NIHSS评分15.0±3.52,术后NIHSS评分6.96±3.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90 d随访,12例(46.2%)预后良好(mRS评分≤2),其中0分4例,1分3例,2分5例。26例中5例(19.2%)出现临床死亡。结论对于大血管闭塞性AIS患者,应用支架取栓技术治疗可以更好地早期开通闭塞血管,改善临床结局。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氟西汀对脑卒中后抑郁患者海马氢质子磁共振波谱(~1 H-MRS)影响的特点。方法以60例脑卒中后抑郁患者为研究组,研究组给予氟西汀抗抑郁治疗8周,以62名脑卒中患者为对照组。采用~1 H-MRS检测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研究组)治疗前后及脑卒中患者(对照组)双侧海马的N-乙酰基天门冬氨酸(NAA)、胆碱复合物(Cho)与肌酸复合物(Cr),以NAA/Cr值和Cho/Cr值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研究组治疗前后左右侧海马NAA/Cr值(分别为1.22±0.31和1.19±0.42,1.46±0.35和1.43±0.41)均低于对照组(分别为1.69±0.33和1.66±0.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研究组治疗前后左右侧海马Cho/Cr值(分别为1.58±0.39和1.59±0.46,1.55±0.43和1.53±0.42)高于对照组(分别为1.26±0.42和1.31±0.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研究组治疗后左右侧海马NAA/Cr值(分别为1.46±0.35和1.43±0.41)均高于治疗前(分别为1.22±0.31和1.19±0.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氟西汀可能改变脑卒中后抑郁患者海马神经元的代谢异常。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估血塞通治疗脑梗死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脑梗死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利用计算机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丹参注射液治疗,观察组采用血塞通注射液治疗。分析治疗后2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不良反应、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及临床治疗效果等。结果经治疗观察组总有效率96.67%(58/60),显著优于对照组的86.67%(52/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前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8.07±6.92)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3.28±7.2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液流变学指标,如血小板凝聚率、血栓形成系数及全血黏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前2组血液流变学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8.33%(5/6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5.0%(15/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塞通治疗脑梗死疗效显著,可显著改善患者神经功能情况及血液流变学指标,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血清microRNA-124(miR-124)、miR-145检测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的诊断价值及与颈动脉粥样硬化(CAS)斑块性质的关联性。方法选取新乡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AIS患者82例为AIS组,同期健康体检者82例为对照组。对比2组血清miR-124、miR-145水平及与神经缺损程度的关系,探究AIS发病影响因素及各血清的诊断价值,并检测不同CAS斑块性质患者血清miR-124、miR-145水平,分析二者关联性。结果AIS组血清miR-124水平低于对照组,miR-145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重度患者血清miR-124水平低于中度、轻度患者,血清miR-145水平高于中度、轻度患者(P<0.05);血清miR-124、miR-145为AIS发病的重要影响因素(P<0.05);血清miR-145诊断AIS的AUC(0.791)>miR-124(0.717);易损斑块患者血清miR-124低于稳定斑块患者,血清miR-145水平高于稳定斑块患者(P<0.05);血清miR-124水平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CAS斑块性质呈负相关,血清miR-145水平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CAS斑块性质呈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血清miR-124、miR-145作为诊断AIS的潜在特异性生物标志物,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CAS斑块性质存在一定相关性,在AIS患者治疗过程中可通过调节血清miR-124、miR-145表达,发挥保护神经功能、抑制CAS斑块病变进展的作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