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篇
  免费   0篇
内科学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调查区位于东经88°33′~90°40′,北纬37°20′~38°20′。包括部分西阿尔金山和东昆仑山北翼支脉。1985年6~8月,在调查区内捕到啮齿动物15种,喜马拉雅旱獭(Marmota himalayans)为高寒草原带内啮齿动物的优势种。用路线目视法调查,旱獭密度为每公顷0.44只。采到蚤28种,其中Neopsylla angustimanubra,Parancopsylla clavata,Frontopsylla hetera和Paradoxopsyllus spinosus为自治区内新记录种。Oropsylla silantiewi和Callopsylla dolabris是旱獭的主要寄生蚤,其在旱獭体的蚤指数分别为1.49和0.92。用细菌学方法检验各种动物2029只、体外寄生物868组7417只,共检出鼠疫菌24株。其中,从旱獭检出16株、Mus musculus 1株、Oropsylla silantiewi 3株、旱獭虱3株、革螨1株。旱獭自然染菌率为0.93%。用被动血凝法检验各种动物血清1350份,从旱獭和牧犬中各检出鼠疫FI抗体阳性血清3份,其阳性率分别为0.33%和12.5%。 根据以上资料,首次判定调查区内存在鼠疫自然疫源地,主要宿主为Marmota himalayana,主要传播媒介为Oropsylla silantiewi,动物鼠疫在调查期间内均有流行。现已查出的疫源地面积约为9.7万公顷。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