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2篇
综合类   1篇
中国医学   3篇
  2020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应用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f MRI)观察帕金森病(PD)针刺治疗前后脑活动局部一致性(Re Ho)的差异。方法收集该院针灸科诊治并符合纳入标准的PD患者18例,针刺治疗6个疗程,治疗前、后分别采用帕金森病联合评分标准(UPDRS)评分。利用Philips Achieva3.0T TX多源发射MR成像设备,对PD患者针刺治疗前行T1WI、T2WI、FLAIR和静息态脑功能成像扫描,针刺治疗后仅行静息态脑功能成像扫描。T1WI、T2WI、FLAIR发现异常影像学表现的受试者排除本研究。将采集的原始数据利用SPM8及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数据处理工具包软件进行处理。Re Ho分析在REST软件上计算并获得脑活动Re Ho图像。对PD患者针刺治疗前后的UPDRS评分及Re Ho图像分别进行t检验。结果 PD患者针刺治疗后较治疗前UPDRS评分明显减低(P<0.01)。PD患者针刺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Re Ho增高的脑区有右侧前额叶背外侧皮层、左侧小脑后叶、右侧顶下小叶、左侧楔前叶;Re Ho减低的脑区有:右侧颞下回、右侧辅助运动区、左侧豆状核、右侧豆状核、左侧丘脑、右侧丘脑、左侧尾状核。结论 PD患者针刺治疗前后在静息状态下脑部神经活动存在差异,这些不同的脑部神经活动区可能和针刺治疗后PD患者症状改善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CT定量测定的方法在强肝消脂胶囊对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AFLD)患者疗效评价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56例NAFLD患者,随机分为强肝消脂胶囊组28例和安慰剂对照组28例.分别予强肝消脂胶囊和安慰剂治疗6个月,观察治疗前后肝脏CT值、脾脏CT值、肝/脾CT值比值肝功能、血脂的变化.结果:28例治疗组患者肝功能、血脂、肝脏CT值明显改善,效果优于对照组;发现CT定量可准确诊断脂肪肝的程度并对疗效进行评价,而超声报告没有具体数据,不便统计.两者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x2=7.154,P<0.01).结论:强肝消脂胶囊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病疗效显著,CT是非酒精性脂肪肝病诊断及疗效评价的重要手段,为临床治疗脂肪肝新药开发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应用功能MRI (fMRI)针刺大钟穴对脑的激活效应。材料与方法选取12名健康青年志愿者。分别针刺受试者右侧大钟穴(络穴),同时应用3.0T MR扫描仪完成脑部扫描。所获得的实验数据采用统计参数图软件SPM8(statistical parametric mapping)分析处理。结果针刺受试者大钟穴,激活的脑区有双侧小脑前叶,左侧颞下回BA37,左侧颞中回BA38、BA39,左侧颞极BA38,右侧颞极BA32,左侧脑干,左侧苍白球,右侧额中回BA6,左侧额上回BA6。结论大钟穴的脑激活区主要分布在额叶、颞叶、小脑前叶及脑干和苍白球,它们的主要功能是负责躯体感觉冲动的传入,与足跟痛及腰腿痛的脑内躯体感觉中枢相符合。  相似文献   
4.
分子影像学是指在活体状态下,应用影像学方法对人或动物体内的细胞和分子水平生物学过程进行成像、定性和定量研究的一门学科。分子成像技术具有高靶向性、高特异性等优势,因而能够克服传统成像技术的局限性,从而实现分子水平的精准诊断及治疗。分子影像学中的分子成像探针是实现细胞及分子蛋白等成分可视化的核心和关键,尤其是正电子放射性核素标记类的分子成像探针,因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ET/CT)的广泛应用,且放射性核素成像技术具有敏感度高、可定量、临床转化潜力等优势,是目前唯一可以绝对定量评价体内分子水平改变的分子成像技术,在目前分子影像学研究领域中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肺部疾病发生率逐年增高,可通过CT等影像学手段进行检测但不易鉴别,PET/CT分子成像研究致力于通过研发靶向新型正电子放射性核素标记类的分子成像探针解决肺部疾病的分子水平精准诊断、治疗疗效监测及探查有无远处转移等方面的重大问题。鉴于分子成像的最终目的是应用于临床诊疗,本篇综述拟以肺癌、慢性阻塞性肺气肿、哮喘及特发性肺纤维化为例,聚焦近几年应用于这4种常见肺部疾病的靶向性的PET分子成像探针及其在临床转化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5.
脑功能成像是目前新兴的一种影像诊断技术,包括PET、SPECT、f MRI、ERP、光学成像等多种技术手段,它能够在无创状态下实时地反映出整个针刺过程中脑功能的变化。对近年来针刺脑功能成像的研究进行总结,就机体生理状态与病理状态下的针刺效应,进一步探讨脑功能成像技术在针刺机制研究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运用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观察帕金森病(PD)患者脑活动局部一致性的改变。方法收集该院就诊并符合纳入标准的PD患者30例及健康志愿者30例作为对照组。利用Philips Achieva 3.0T TX多源发射MR成像设备,对健康志愿者和PD患者均行T1WI、T2WI、FLAIR和静息态脑功能成像扫描。经T1WI、T2WI、FLAIR发现异常影像学表现的受试者排除本研究。将采集的原始数据利用SPM5及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数据处理工具包软件进行处理。局部一致性分析在REST软件上计算并获得脑活动局部一致性(ReHo)图像。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PD组ReHo值增高的脑区为右侧中央前回、右侧舌回、左侧枕中回、双侧楔前叶;ReHo值减低的脑区为右侧额中回、左侧颞下回、右侧颞中回、左侧嗅皮层、右侧海马旁回、右侧距状皮层、左侧角回。结论 PD患者在静息状态下存在异常的脑部神经活动,这些异常的脑部神经活动可能和PD认知和行为功能障碍相关。  相似文献   
7.
针刺太溪穴脑功能磁共振成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应用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观察针刺太溪穴后脑激活区的反应。方法:选取健康青年志愿者8例,分别针刺受试者右侧太溪穴,在fMRI下采用静息阶段与针刺阶段交替采集图像,获得数据通过MATLAB 6.1软件SPM模块和REST软件分析,观察太溪穴的脑激活区。结果:8例受试者太溪穴主要激活右侧颞上回(BA22)、颞中回(BA19、BA30、BA39)、颞下回(BA38)、楔前叶(BA7),其次为左右顶叶的中央前回(BA2、BA4)、中央后回(BA40)、左额叶的额下回(BA47)。结论:太溪穴的脑激活区主要位于右侧颞上、中、下各回及楔前叶,主要负责听觉语言及认知功能,与传统的中医理论"肾开窍于耳"、"肾经挟舌本"、"肾主骨生髓,通于脑"相符合。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