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2篇
综合类   4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2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分析颈动脉粥样斑块与冠心痛及其危险因素的关系,进一步探讨颈动脉斑块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拟诊为冠心病在我院行40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173例,行颈动脉超声检查,观察颈动脉最大内膜中层厚度及斑块发生情况,同时检测患者血超敏C反应蛋白(超敏CRP)、血糖(BS)、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  相似文献   
2.
无症状性心肌缺血动态心电图监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动态心电图(DCG)监测无症状性心肌缺血(SMI)情况,结果34例无冠心病史、无症状,但具有冠心病高危因素(高血压、高血脂、吸烟、冠心病家族史)二项以上者存在SMI。176例冠心病者中,心肌梗塞组SMI发作次数为心绞痛发作次数的6.8倍,心绞痛组为8.8倍。SMI发作时心率与24小时平均心率无明显差别(P〉0.05)。发作时间以5 ̄13时为多。对40例采用钙拮抗剂及硝酸甘油制剂治疗,结果无冠心病  相似文献   
3.
我科近半年来诊断冠状动脉 (冠脉 )痉挛致晕厥 2例 ,报告如下。例 1,男性 ,45岁。 1998年 12月初起 ,进餐或活动中常发生心悸、胸闷和黑 ,先后 5次 ,每次持续不足 1min。1998年 12月 16日上午 10时驾车停下 ,下车时突然心悸、胸闷及黑 ,随即晕厥倒地 ,意识丧失约 2min伴上肢抽搐 ,无尖叫、无尿失禁。醒来后急诊做心电图无异常。患者平素体健 ,无慢性病病史。入院后心电图基本正常、胸片无异常。动态心电图平均心律 5 5次 /min ,最慢心律 46次 /min ,单发室早 16次 / 2 4h ,心电监护 11d ,未见严重心律失常。 1999年 12月 …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血浆脑钠肽(BNP)水平变化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诊断及预后评估中的作用。方法: 检测54例急性心肌梗死(AMI组)患者、35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组)患者、20例稳定型心绞痛(SAP组)患者以及20名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血浆BNP水平;比较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左主干病变及冠状动脉Gensini评分与BNP的相关性,并随访患者住院期间及出院后30天、3个月病死率,以及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心源性死亡、再次心肌梗死、再发心绞痛、继发心力衰竭和再入院的复合终点发生率。结果: AMI组、UAP组的BNP水平显著高于SAP组和对照组(P < 0.01),AMI组BNP水平显著高于UAP组(P < 0.01);冠状动脉3支或左主干病变患者BNP水平均显著高于1支和2支病变(P < 0.01),2支病变与3支或左主干病变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 < 0.01)。血浆BNP水平独立于年龄、性别、家族史、吸烟、高脂血症、高血压、糖尿病等冠心病危险因素,与出院后30天、3个月病死率独立相关(P < 0.05),与住院期间、出院后30天和3个月MACE发生率独立相关(P < 0.01)。结论: ACS患者BNP水平明显升高,并与其冠状动脉病变及心肌缺血程度密切相关。血浆BNP水平变化可能独立于各因素预测ACS患者30天和3个月病死率及MACE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心肌桥的临床意义及治疗。方法对我院2003年1月-2006年9月接受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的437例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共检出心肌桥8例。采用Judkins法进行选择性冠脉造影。结果心肌桥的检出率为1.83%,均为左前降支单发心肌桥,8例患者均有心绞痛症状,7例EKG、Holter检查有缺血性ST-T改变,但2例肌桥近段有粥样硬化及狭窄,3例心脏彩超有阳性发现。肌桥伴冠脉近段狭窄予药物治疗和PCI治疗,单纯肌桥者仅予药物治疗。结论冠状动脉心肌桥多发生于左前降支,可致心肌缺血或心肌梗死,肌桥近段血管易发生粥样硬化,β受体阻滞剂、非二氢吡啶类钙离子拮抗剂可缓解因心肌桥对壁冠状动脉的压迫所致的心绞痛。  相似文献   
6.
目的前瞻性研究最低剂量胺碘酮防止老年患者心房颤动(房颤)复发的长期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共65例老年房颤患者口服最低剂量胺碘酮(84±34)mg/d以维持窦性心律(窦律).其中39例患者为慢性房颤,经胺碘酮药物复律或电击除颤后再服药维持窦律,另26例为阵发性房颤病例直接服药防止房颤复发.平均年龄(70±7)岁,平均随访(24±13)个月(31d~46个月).结果随访满1、2和3a的窦律维持率分别是87%、80%和76%.33例患者房颤复发,但增加药物剂量后30例(91%)又转复窦律,其中27例随访期超过1a,85%维持窦律.因副作用而停药的发生率1、2、和3a分别为0、2.5%和4.8%.副作用有甲状腺毒性2例(3.1%)和干咳1例(1.5%).随访期中未发现有胺碘酮致死亡的病例.结论最低剂量胺碘酮防止老年患者房颤的复发疗效高,副作用小.  相似文献   
7.
目的 通过观察分析慢性心力衰竭(CHF)不同分级的患者肾小球滤过率(GFR)水平及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进一步探讨GFR及Hcy在心力衰竭患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CHF患者与对照组的病例资料,按照NYHA心功能分级分为Ⅰ、Ⅱ、Ⅲ、Ⅳ级,4组病例数分别为15、103、123、80例.选取无心力衰竭且年龄性别相当的患者30例作为对照组.记录血肌酐(SCr)和血尿素氮(BUN)、Hcy等指标.应用MDRD方程和简化MDRD方程来估算每个患者的肾小球滤过率(GFR).采用SPSS 15.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MDRD方程和简化MDRD方程计算出的GFR水平在对照组、心功能Ⅰ、Ⅱ、Ⅲ、Ⅳ级组中逐渐降低;MDRD方程和简化MDRD方程中的心功能Ⅰ、Ⅱ、Ⅲ、Ⅳ级组GFR水平,分别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心功能Ⅰ、Ⅱ、Ⅲ、Ⅳ级组中Hcy水平逐渐升高;心功能Ⅲ、Ⅳ级组Hcy水平,分别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进一步验证了肾功能不全已经成为CHF患者死亡的一种独立的预测因素,GFR水平及Hcy水平检测可用来判定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早期肾功能减退程度.  相似文献   
8.
冠状动脉造影及冠心病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242例冠状动脉造影(CAG)形态特点及冠心病相关危险因素,为冠心病诊断、治疗及预防提供依据。方法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分析CAG病例年龄、性别、发病情况、冠状动脉(冠脉)病变特点及可能发病易患因素。结果242例中冠脉异常164例(占68%),包括:冠心病151例(62·40%)、心肌桥14例(5·79%)、冠脉畸形4例(1·65%),正常冠脉78例(32%)。151例冠心病共有271支冠脉受累(平均每例1·8支),病变血管依次为左前降支115支、右冠77支、左回旋支74支、左主干5支;冠心病心电图正常13例(8·61%),ST-T改变100例(66·23%),仅心律失常(房早、室早、房颤、传导阻滞等)38例(25·17%);心肌桥平均年龄60·36岁±13·40岁,男女差别不大,较少合并高血压病、糖尿病;心悸胸闷待诊68例中冠心病20例(29·41%),心律失常待诊33例中冠心病15例(45·45%);冠心病合并急慢性炎症83例(慢性炎症69例、急性炎症14例),占冠心病总数54·97%,合并慢性炎症种类越多则冠心病患病率越高,但合并慢性炎症检出率(61·06%)与未合并慢性炎症冠心病检出率(62·79%)无明显区别,而合并急性炎症19例中检出冠心病14例(73·68%),检出率较高。结论冠心病最常累及左前降支,其次是右冠、左回旋支和左主干。临床症状结合心电图ST-T改变及心律失常可检出大多数冠心病,CAG有助区分冠心病、冠脉畸形及心肌桥。慢性炎症可能与冠心病发生有关,尤其合并多种慢性炎症时,合并急性炎症病例易诱发急性冠脉事件发生,提示及时处理急慢性炎症可减少冠脉疾病及急性冠脉事件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心肌肌钙蛋白T在急性心肌梗死(AMI)及冠脉内溶栓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分析法,进行动态检测。结果 AMI患者发病3小时内CTnT阳性率71%,最大峰值为介值的31倍,持续时间可达31倍,持续时间可达2 ̄3周,溶栓后完全现通者CTnT呈双峰样变化,12小时与72小时峰值比〉1,第1酶峰提前在发病后12小时出现。不完全再通及未溶栓得CTnT虽呈双峰样变化,但20小时与72小时峰值  相似文献   
10.
经右髂外静脉植入心脏起搏器一例戎顺水杨丽萍徐任璇毕瑛朱志远患者女性、77岁,1996年11月2日拟诊冠心病收院治疗。12月28日发作阿-斯综合征,持续1min,心电图示Ⅱ度房室阻滞。翌年1月2日行心脏起搏器安置术。因患者上腔静脉畸形,经左和右锁骨下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