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1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10篇
内科学   2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88篇
综合类   74篇
预防医学   2篇
  1篇
肿瘤学   1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5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胃肠、胆肠及肠肠吻合,采用粘膜外翻缝合外加浆肌层缝合256例,与同期采用Albert-Lambert缝合318例对比。结果:外翻缝合育操作简单、顺手、省时、线头残留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2.
下腔静脉滤器在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下腔静脉滤器在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DVT)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10例DVT患,使用进口铁质滤器,经股静脉或颈静脉途径置人下腔静脉,随访8—20个月。结果:10例患中无一例发生肺动脉栓塞和其他严重并发症。结论:下腔静脉滤器置人方法简单,安全;可有效防止肺动脉栓塞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肝细胞癌染色体异常及其临床意义。方法运用比较基因组杂交技术检测25例肝细胞癌染色体DNA异常情况,并与临床指标作相关分析。结果 25例肝癌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染色体DNA拷贝数的扩增或缺失,较为常见的染色体DNA异常是+1q(72%)、+1p(64%)、+2q(48%)、+2p(48%)、+5q(48%)、+Xq(48%)、+7q(44%)、-4q(48%)、-16p(48%)、-8p(40%)、-17p(36%);相关分析显示+17p、+18p、-8p、-13q、-11q、-8q染色体异常事件与临床指标部分相关。结论肝细胞癌存在明显的染色体异常,部分染色体异常事件是非随机性的,可能与肝癌的发生、发展有关,并与肿瘤的生物学行为和预后相关。  相似文献   
4.
白细胞介素-22(IL-22)是同时具有促进炎症应答作用和保护性作用双重功能的一种细胞因子,其在生物学活性上具有可变性和多效性,可以预防肝损伤、肝炎和多种原因引起的肝纤维化,并可促进部分肝切除术后的肝再生。但目前对于IL-22在肝细胞癌的发生、发展和治疗中所起的作用尚不明确,可能取决于肿瘤实体和微环境。  相似文献   
5.
复发性肝癌的根治性治疗包括再次肝部分切除术及肝移植.有关肝移植治疗复发性肝癌的临床资料国内报道尚少.我院于2004年8月至2005年10月对7例复发性肝癌患者实施肝移植治疗,现总结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肝移植围手术期的液体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自从上世纪六十年代Starzl开展的首例肝移植发展至今,其手术技术和各项治疗手段都取得了长足的进展,肝移植对晚期肝病和急性肝功能衰竭的患者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治疗手段,使众多的患者获得了重生,但各种因素引起的严重的术后并发症影响了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和生存率。如何  相似文献   
7.
胆石病临床流行病学调查--附8 585例分析   总被引:40,自引:0,他引:40  
目的:探讨广西地区胆石病临床流行病学现状。方法:根据中华医学会胆道外科学组制定的全国胆石病临床调查表,对广西地区19年期间(1981.1-1999.12)经手术治疗的8585例胆石病患者进行回顾性临床流行病学登记调查,资料经计算机整理后用PEMS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胆石病中肝内胆管结石的构成比有上升趋势,在农民患者中肝内胆管结石在胆石症中的构成比由1981-1985年间的23.4%上升到1991-1999年间的55.8%,而性别的构成比差别不大,肝内胆管结石发病高峰年龄为31-40岁,病死率在胆石病中最高。结论:肝内胆管结石仍然是非常多见的疾病,在农民中发病率甚至有显著上升,值得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肝移植术后早期非肝动脉栓塞性胆道缺血性损伤并发症的预防。方法:对60例同种原位背驮式肝移植病人术中、术后采用改善供肝血液循环的策略。结果:术后6个月内出现胆道并发症3例,发生率为5%(5/60),1例因拔T管时发生胆漏;1例经T管胆道造影导致胆道感染,胆泥形成;1例胆道吻合口渗漏。结论:肝移植术中、术后扩张血管、改善胆管微循环是预防术后早期非肝动脉栓塞性胆道缺血性损伤并发症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联合使用厄贝沙坦和依达拉奉在大鼠小体积供肝移植早期中对移植肝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 取体重相差20~30g的150对SD大鼠作为肝移植供、受者,其中小体重大鼠作为供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大鼠分为移植对照组(A组)、依达拉奉实验组(B组)、厄贝沙坦实验组(C组)、厄贝沙坦联合依达拉奉实验组(D组)及假手术对照组(E组).采用大鼠30%部分肝移植模型,按二袖套法进行大鼠原位肝移植.术后观察各组受鼠的存活情况,监测门静脉压和肝功能变化,术后6和24 h,检测移植肝组织内SOD活性及MDA含量,采用逆转录实时聚合酶链反应检测移植肝组织Egr-1 mRNA、ET-1 mRNA及Bax mRNA的表达,采用原位末端转移酶标记法检测移植肝细胞的凋亡情况.结果 术后7d,A、B、C、D及E组累积存活率分别为8.33 (1/12),33.3%(4/12),58.7% (7/12),83.3% (10/12)和100%(12/12),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对照组比较,各实验组门静脉压的变化,术后6和24 h的ALT和AST水平,MDA含量和SOD活性,Egr-1 mRNA、ET-1 mRNA及Bax mRNA的相对表达量,以及肝细胞凋亡指数等指标的检测结果均较优,尤以D组最为显著,各组间上述指标的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 联合使用厄贝沙坦和依达拉奉可通过降低门静脉压和抗氧化作用(减轻移植肝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双重保护作用减轻大鼠小体积肝移植术后早期移植肝的损伤,且联合用药效果好于单用其中一种药物.  相似文献   
10.
我国是肝细胞性肝癌(HCC)发病大国,病人占全球HCC的40%~50%,国内年死亡率已达20·40/10万人。但迄今为止HCC病人是否适宜行肝移植,仍是最有争议的问题之一。国内对此存在两种态度:一种是不加选择地将大肝癌、晚期HCC作为首选移植对象;另一种认为在我国小肝癌病人行手术切除疗效好,不宜行肝移植,究竟肝移植在HCC治疗中的地位如何,值得进一步探讨。一、肝移植治疗HCC的历史与现状无论在国外或国内,肝移植初期阶段均将不能切除的大肝癌和晚期肝癌作为主要适应证,但结果病人长期存活率并不理想。除少数病例外,大多数病人在接受移植术后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