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1篇
内科学   2篇
神经病学   4篇
特种医学   1篇
眼科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背景 本声明旨在复习目前脑动静脉畸形(brain arteriovenous malformations,bAVMs)的临床资料,为破裂或未破裂bAVMs的诊断和治疗提供建议.方法 写作组通过面谈和电话会议的方式确定搜索关键词,讨论描述性文字和制定建议.作者通过PubMed、Medline或Embase完成各自相关章节的文献检索,时间截止到2015年1月底.声明草稿由同行评议专家以及卒中委员会科学监督委员会和卒中委员会领导委员会进行预先审查.结果 本科学声明的重点细分为流行病学、诊断、自然史、治疗方案(包括开颅手术、立体定向放射外科和栓塞治疗的作用)以及破裂和未破裂bAVMs的处理,并且确定了需要更多证据支持的领域.结论 bAVMs是一种相对少见但非常重要的出血性卒中病因,尤其是在年轻成人中.本声明描述了目前关于破裂和未破裂bAVMs的自然史和治疗方法的知识现状,同时提供了处理建议以及对将来研究的提示.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可解脱微导管结合近端血流阻断增压技术(PCT)栓塞脑动静脉畸形(bAVM)的疗效及并发症。方法前瞻性队列研究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冬雷脑科医生集团上海浦南医院采用Onyx胶经动脉途径栓塞治疗bAVM患者133例,其中Spetzler-Martin分级Ⅰ级10例,Ⅱ级54例,Ⅲ级49例,Ⅳ级18例,Ⅴ级2例。按时间段将患者分为A组(n=70,2016年1月至2018年2月结合非解脱微导管)、B组(n=63,2018年3月至12月结合Apollo可解脱微导管),对B组中30例采用PCT。分析两组患者疗效及并发症发生率等。结果 133例患者bAVM总栓塞率为33.8%(45/133);A组栓塞率为25.7%(18/70),B组为49.2%(31/63),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B组中PCT技术组栓塞率为66.7%(20/30),非PCT技术组为33.3%(11/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发症发生在A组为5.7%(术中微导管粘管1例,术中出血1例,术后出血2例,其中1例死亡),B组为4.8%(术后出血3例,其中1例转外科手术)(P>0.05),总体并发症发生率为5.3%,无新发神经功能障碍。132例患者随访3~26个月(平均8个月),再发出血3例,其中1例死亡,完全栓塞患者无一例复发或再生血管畸形。131例患者中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0~1分106例,2分25例。结论经动脉途径采用Apollo可解脱微导管结合PCT技术栓塞治疗bAVM,可在不增加相关并发症情况下提高栓塞治愈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应用血流导向装置Pipeline(PED)治疗前循环大型和巨大型颅内动脉瘤的中长期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2月至2016年12月冬雷脑科医生集团连续纳入采用PED治疗的36例36个颅内大型和巨大型动脉瘤的资料。瘤径为12~33 mm,平均(16.6±4.5)mm;瘤颈为4~10 mm,平均(6.1±1.5)mm。动脉瘤位于颈动脉海绵窦段8例,颈内动脉眼动脉段22例,颈内动脉后交通段5例,大脑中动脉M1段1例。单纯PED治疗7例,PED联合弹簧圈治疗28例,双枚PED治疗1例。采用Raymond分级评价动脉瘤栓塞程度,采用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评价患者预后。结果 (1)患者临床预后采用电话和门诊随访,随访6~33个月,DSA随访25例,动脉瘤完全闭塞(RaymondⅠ级)23例(92%),近全闭塞(RaymondⅡ级)2例(8%)。(2)7例接受单纯PED治疗者,6个月随访完全治愈4例,1例次全闭塞,2例未愈;到最后一次随访(33个月)治愈6例,1例动脉瘤逐步缩小;28例PED联合弹簧圈治疗者,17例接受DSA随访,随访6~8个月,动脉瘤均已完全闭塞(RaymondⅠ级);双枚PED治疗1例术后8个月DSA访可见微小动脉瘤样显影,15个月随访动脉瘤基本闭塞。(3)手术后经MRI证实,发生无症状性散在斑点状缺血灶10例,脑实质出血4例,其中1例死亡,1例经治疗恢复良好(mRS 1分),另外2例为无症状脑出血。24例患者的占位效应消失,8例有明显改善,3例无明显变化。结论 PED治疗颅内大型和巨大型动脉瘤闭塞率高,中期随访结果显示PED结合弹簧圈治疗动脉瘤的闭塞率高于单纯PED治疗;长期随访结果显示,单纯PED(包括单枚或多枚)治疗者闭塞率随着时间的延长逐步升高。手术的安全性尚需大样本研究进一步证实。  相似文献   
4.
<正>脑积水可导致高颅压综合征,眼部表现主要为视乳头水肿、视力下降及视野缺损等。脑脊液分流术包括脑室-腹腔(P-V)分流术是缓解脑积水视神经压迫的有效手段。但是脑脊液过度引流可导致继发性中脑导水管综合征,主要表现为眼球上视运动障碍、帕金森综合征、记忆力减退及波动性意识障碍等。本文报道1例老年女性脑积水患者经脑室-腹腔分流后反复调节引流阀压力出现眼球运动障碍、面部及肢体帕金森样表现及记忆力下降等中脑损害症状。经腰穿及影像学检查后确诊为脑脊液过度引流导致。给予第三脑室底部造瘘后,患者症状缓解。通过本例患者的诊疗过程,提示脑脊液过度引流综合征患者可因中脑背侧病变表现首诊神经眼科,强调神经系统定位及定性诊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5.
正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rimary Central Nervous System Lymphoma,PCNSL),占颅内肿瘤的0. 3%~1. 5%,约占非霍奇金淋巴瘤的1%[1],约9 5%为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DLBCL),T细胞淋巴瘤极罕见。大部分位于幕上,小部分位于幕下。我院2018年9月份收治1例原发于小脑的T细胞淋巴瘤。1病例摘要患者董某某,女性,53岁,言语不清40余天。  相似文献   
6.
目的 评价术中运动诱发电位(MEP)作为早期判断取栓术后预后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8月—2021年10月于上海冬雷脑科医院神经外科进行急诊机械取栓的1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为急性大血管闭塞入院,其中3例急性栓塞部位发生在大脑中动脉,7例发生在颈内动脉。所有患者均符合取栓指征,并在取栓术前及血管开通后记录双侧肢体的MEP波幅。术后半年对患者的肌力恢复情况、改良Rankin量表(mRS)的变化情况以及血管开通前后MEP波幅的变化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血管开通后患肢MEP波幅增加幅度较基线大于50%以上,术后预后情况良好。而当血管开通后患肢MEP波幅增加幅度较基线小于10%,即使影像学上脑部灌注情况良好,患者最终预后情况仍不佳。结论 MEP能单独反映在脑组织恢复灌注情况下运动传导通路的受损情况,血管开通后患肢MEP波幅较基线平均增幅大于50%,半年后肌力恢复情况及预后普遍良好。术中电生理MEP监测能较早且准确地反映取栓术后的预后,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7.
初步观察Pipeline栓塞装置(PED)治疗大脑中动脉M1段未破裂夹层动脉瘤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21年1月上海冬雷脑科医院神经外科采用PED治疗的6例(7个动脉瘤)大脑中动脉M1段未破裂夹层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3例患者行弹簧圈辅助PED治疗, 3例患者单纯行PED治疗。6例患者共置入6个PED, 支架均释放成功。1例患者术后出现手术同侧脑实质血肿。6例患者随访时间的中位数为36个月(12~80个月)。至末次随访, 无动脉血栓栓塞事件, 改良Rankin量表评分0分5例, 1分1例;5例患者的6个动脉瘤O′Kelly-Marotta(OKM)分级D级愈合, 1例患者的单发动脉瘤OKM分级B级愈合。  相似文献   
8.
阵发性交感神经过度兴奋综合征(PSH)是一种以阵发性心动过速、血压升高、呼吸急促、发热、大汗、姿势异常或肌张力障碍为表现的综合征, 好发于中重度脑损伤、脑缺氧、脑积水、脑肿瘤及脑炎等疾病。目前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清楚, 临床上极易误诊为癫痫。文中报道1例经基因检测确诊的迟发型线粒体脑肌病伴高乳酸血症和卒中样发作(MELAS)患者。患者男性, 43岁, 在MELAS的治疗过程中出现发作性肢体不自主运动、多汗、心率增快和血压升高等症状, 最初诊断为症状性癫痫, 但长时程脑电监测未见同步化放电, 给予抗癫痫治疗亦无效, 头颅磁共振成像发现左侧岛叶及岛盖新发病灶, 给予右美托咪定、巴氯芬及加巴喷丁等抑制交感神经兴奋性药物有效, 故诊断更正为PSH发作。既往文献中尚无MELAS伴发PSH的报道, 可能与PSH的临床知晓率较低有关。本例在发作期间出现新发岛叶及岛盖区的病灶, 提示可能与PSH发病有关。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