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1篇
内科学   2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目的:探讨单孔胸腔镜肺癌根治术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炎症因子、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80例肺癌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每组40例,观察组行单孔胸腔镜肺癌根治术,对照组行传统三孔法胸腔镜手术。对比分析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肺炎发生率、血清炎症因子指标及免疫功能指标。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高于对照组,术后胸管留置时间、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术后肺炎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 d,观察组C反应蛋白、去甲肾上腺素、肿瘤坏死因子-α、降钙素原、白细胞介素-1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CD3~+、CD4~+、CD4~+/CD8~+、IgG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孔胸腔镜肺癌根治术可减轻肺癌患者术后炎症应激反应,降低对免疫功能造成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软式内镜经胸骨上窝进入纵隔进行纵隔检查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健康实验用猪20只,首先在胸骨上窝处行1.5cm切口,随后向胸腔内建立1个隧道,最后软式内镜经隧道进入纵隔并对纵隔进行观察,统计完成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顺利完成对所有猪纵隔的观察,术中未出现无法控制的出血和动物死亡。术后5只猪出现发热、白细胞计数升高;另外有4只猪并发气胸,其中3只在1~6d内死亡。结论软式内镜经胸骨上窝进入纵隔进行观察是可行的,能够完成对纵隔疾病的诊断,为纵隔疾病的微创治疗提供了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3.
目的 通过比较手术内固定与非手术治疗多发肋骨骨折的疗效,探讨手术内固定治疗多发肋骨骨折的可行性.方法 选取96例多发肋骨骨折,其中手术内固定治疗44例(手术内固定组),非手术治疗52例(非手术治疗组).采用最大简明损伤评分( mAIS)、损伤严重度评分(ISS)对病情进行评价,比较两组视觉模拟评分(VAS)下降程度、肺部感染、肺不张等情况,随访3个月胸廓畸形程度.结果 手术内固定组术后VAS下降程度[(6.34±1.28)分]远大于非手术治疗组[(3.58±1.16)分](P<0.05);胸廓优良率[75.0%(33/44)]明显高于非手术治疗组[9.6%(5/52)](P<0.01);术后肺部感染发生率[4.5%(2/44)]明显低于非手术治疗组[28.8%(15/52)] (P< 0.05).两组术后肺不张、连枷胸发生率、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手术内固定治疗多发肋骨骨折切实可行.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分析不同的停循环温度对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围术期脑保护的影响,尤其是对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找到最佳的停循环温度,同时找出影响术后认知功能的危险因素,为临床工作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纳入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66例,低温停循环下行Sun's手术。依据术中停循环期间鼻咽温度分3组(Ⅰ组:18~20℃,Ⅱ组:20.1~23℃,Ⅲ组23.1~25℃)。测定患者术前、停循环期间、复温至36℃时、术后4 h、术后24 h的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specific enolase,NSE)和S-100蛋白含量;术前和术后第7天评估认知功能。结果 3组间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与S-100蛋白含量、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st operative cognitive dysfunction,POCD)发生率、术后常见神经系统合并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Logistic分析,体外循环时间是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低流量顺行性脑灌注下行主动脉弓部手术,18~25℃C停循环温度范围内,温度差异对患者脑损伤程度无显著影响。影响术后认知功能的危险因素较多,体外循环时间在本研究中构成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S-腺苷甲硫氨酸抑制miRNA-34a依赖的肺癌转移机制。 方法选取肺癌细胞A549,分别采用0、50、100、200、500 μM的S-腺苷甲硫氨酸(S-adenosylmethionine, SAMe)刺激A549细胞并检测miR-34a以及下游STAT3信号通路的表达情况,同时检测不同刺激条件下A549细胞的侵袭转移情况;实时荧光定量(real-time fluorescence quantification, qPCR)检测miR-34a、E-cadherin、α-catenin、N-cadherin、Vimentin的mRNA表达水平;Western Blot实验检测STAT3、p-STAT3、β-actin的表达水平;Transwell实验检测A549细胞的侵袭能力变化。 结果随着SAMe浓度的增加,miR-34a的表达水平呈梯度增加,与对照组相比,经t检验分析,差异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Western Blot实验显示,与对照组相比,500 μM SAMe刺激后,下游的p-STAT3蛋白水平下降,总STAT3和内参蛋白β-actin水平不变;qPCR结果显示,随着药物浓度的增加,表皮蛋白E-cadherin、α-catenin的mRNA水平上升,间质蛋白N-cadherin、Vimentin的mRNA水平下降;Transwell实验显示经50、100、200、500 μM的SAMe刺激后,A549细胞的侵袭转移抑制率分别为18.70%、31.24%、47.66%、58.46%,与对照组相比,经t检验分析,差异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 结论SAMe可通过抑制miR-34a依赖的下游STAT3信号通路抑制肺癌细胞的侵袭转移,提示SAMe在肺癌侵袭转移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在活体猪心上进行冠脉吻合术,寻找快速提高吻合冠脉血管水平的方法。方法:对12名外科医生进行为期12个月的冠状动脉吻合训练,通过冠脉造影检查搭桥术后吻合口通畅及出血情况。于训练的第3、6、12个月进行考评,记录吻合乳内动脉与前降支所需要的时间与血管吻合口质量。结果:培训者完成猪冠状动脉搭桥手术所需时间:训练初期平均(22.08±1.14)min、中期平均(17±1.14)min,末期平均(13.16±1.14)min,组间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训练末期血管吻合口质量显著高于训练初期(P=0.001)。结论:通过在活体猪心上进行冠脉搭桥训练可快速提高冠脉血管的吻合技术,为心外科医师熟练掌握冠脉搭桥术奠定了理论基础与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7.
目的该研究主要比较二尖瓣修复术和二尖瓣置换术两种治疗方法对缺血性二尖瓣反流(ischemic mitral regurgitation,IMR)的效果,确定二尖瓣手术方式的不同是否会对患者手术病死率、生存率、反流纠正效果及预后产生影响,探索哪种患者能够从二尖瓣修复术或二尖瓣置换术中获益。方法回顾分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从2003年至2013年的296例患者,均为IMR,反流情况为中、重度,两组患者在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CABG)基础上分别进行二尖瓣修复(mitral valve repair,MVP)和二尖瓣置换(mitral valve replacement,MVR),回顾患者基本资料、手术方式、术前及出院后心脏超声结果、围术期事件,对出院患者进行随访,观察长期生存率及心功能状况、再住院情况,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20.0对收集的数据信息进行分析。结果 1)两组患者在基线数据及手术情况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置换及修复组手术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07);3)长期生存率:①随访中发现置换组有优于修复组的总体生存曲线(P<0.05);②在射血分数>30%的情况下,置换组较修复组生存率有优势(P<0.05);③在年龄>65岁的高龄组,置换组的生存率优于修复组(P<0.05);④在射血分数≤30%的情况下,置换组和修复组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在术后情况中,重症加强护理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ICU)停留时间、总住院天数和住院花费方面,修复组要优于置换组(P<0.05);5)在以心脏超声结果为反流纠正效果的衡量标准的比较中,对于反流的纠正的效果和纠正的完全率上,置换组优于修复组。6)在再住院率上,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7)术后随访存活患者心功能情况,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1)对于反流的纠正效果,置换组优于修复组;2)两组手术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置换组长期生存率总体要优于修复组;3)应结合患者情况进行个体化治疗以获得更好预后:①射血分数>30%的情况下,为获取更好的长期生存率,建议行置换;②在年龄>65岁的高龄组,建议行二尖瓣置换;③射血分数≤30%的情况下,置换组和修复组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中年轻患者考虑未来抗凝相关合并症问题,建议进行修复术。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青少年原发性自发性气胸(PSP)患者胸腔镜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为PSP术后预防复发提供依据。方法纳入对象为2010年11月至2016年1月北京友谊医院平谷医院胸外科收治的236例PSP患者,随访24个月,记录术后复发情况。将复发患者设为观察组,未复发患者设为对照组,收集所有患者病历资料,探讨性别、年龄、住院时间等对PSP复发的影响,并通过单因素与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PSP患者胸腔镜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236例患者术后24个月内复发28例,复发率11. 86%,左侧16例,右侧12例,复发时间为(8. 56±2. 12)个月,复发年龄(24. 34±3. 54)岁。2组患者身体质量指数(BMI)、胸膜固定术、性别、术后吸烟、术前PSP发作次数、术后漏气时间、胸管维持时间对患者术后复发的影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而年龄、发病部位、住院时间、手术时间、胸膜固定方法对患者术后复发的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术前PSP发作次数大于等于3次(OR=2. 543,95%CI:0. 765~6. 646)、术后吸烟(OR=2. 764,95%CI:1. 032~7. 521)、BMI 18. 5 kg/m~2(OR=2. 214,95%CI:1. 211~9. 623)、未进行胸膜固定术(OR=2. 486,95%CI:1. 186~7. 326)是PSP患者胸腔镜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PSP发作次数大于等于3次、术后吸烟、BMI 18. 5 kg/m~2、未进行胸膜固定术均会增加PSP患者胸腔镜术后复发风险。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