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3篇
神经病学   2篇
综合类   6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研究血管内介入治疗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CVST)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对16例经内科抗凝治疗无效的CVST患者采用血管内介入治疗,16例患者均行接触性溶栓和机械碎栓,其中2例联合行颈动脉溶栓、1例于溶栓后行静脉窦狭窄支架成形术。结果 14例患者症状、体征明显改善,腰穿压力恢复正常,视乳头水肿消失或明显减轻,2例患者症状无改善。11例患者于2周后复查造影静脉窦主干畅通,3例部分主干再通,皮层静脉和深静脉有代偿。无一例症状加重或死亡。结论血管内介入治疗CVST是有效、安全的。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在前庭系统周围性与中枢性眩晕的定位诊断价值。方法对110例前庭系统性眩晕患者进行BAEP检测,并与50例正常人进行对照。结果 110例中BAEP异常83例,总异常率76%,其中内耳型异常26例占29%,脑干型异常57例占71%。结论 BAEP可分别反映出听觉传导通路中内耳及脑干病变受损,对前庭系统周围性眩晕及中枢性眩晕有定位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3.
强彩芹  范百亚 《山东医药》2009,49(48):11-11
虽然动脉输液加压袋的应用可降低神经介入操作中的并发症,但如果术中操作不规范,还会导致严重并发症发生。现就我科自2007年9月份开展神经介入工作以来完成手术108例中应用动脉输液加压袋的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4.
强彩芹 《中国医药》2013,8(2):255-255
脑血管病患者由于病情轻重程度不同,留置导尿管时间长短不一,部分长期留置尿管的患者在拔除尿管后常出现第一次排尿困难和尿潴留,虽然采用多种方法,如热敷、诱导、针刺等措施,但效果都不甚满意。需再次行导尿术者达20%左右。这样,再次导尿既增加了患者痛苦,也易造成尿道黏膜损伤或泌尿系统感染。杨喜乐和孟全国的研究证实,将开塞露灌汤,可刺激肠壁收缩,间接引起排尿。但经导尿管直接将开塞露和氧氟沙星注入膀胱,刺激膀胱壁收缩,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双腔气囊导尿管适宜的注水方法。方法:选择从2007年1月至2007年12月在我院普外科住院需用双腔气囊导尿管导尿的400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0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注水方法,实验组采用导尿管插入膀胱后先注水5ml向外轻拉尿管使气囊部分贴于尿道内口上方,再注入余量水,两组均以有无出现漏尿为判断指标。结果:对照组尿液渗漏者有80例,实验组尿液渗漏者有15例,两种注水方法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差异(χ2=50.47,P<0.01)。结论:实验组采用的注水方法降低了漏尿现象,在临床工作中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6.
7.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脑白质疏松(LA)程度与静脉溶栓治疗后日常生活能力恢复的关系。方法选取2013年8月至2016年2月在我院接受静脉溶栓治疗的ACI伴LA患者135例,根据Wahlund改良LA分级量表(ARWMC)评分对脑白质疏松程度进行分组,分为轻度组(n=49)、中度组(n=34)、重度组(n=52),三组患者均采用静脉溶栓治疗。于溶栓治疗后3个月采用Barthel指数评价三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恢复情况。结果三组患者溶栓治疗后3个月Barthel指数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ACI患者ARWMC评分与静脉溶栓治疗后3个月Barthel指数呈负相关(r=0.452,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重度LA是溶栓治疗后日常生活生活功能恢复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OR=3.952,95%CI 1.586-6.443,P=0.001)。结论 ACI患者LA及其严重程度与静脉溶栓治疗后日常生活能力恢复情况密切相关,了解LA程度对判断患者预后具有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8.
选择性全脑血管造影是脑血管病的重要检查手段。目前国内主要采取股动脉入路。桡动脉位置表浅易于压迫止血,恢复快,无须卧床,缩短了观察时间,降低了并发症。现将2006年10月~2007年8月我科经桡动脉入路行选择性全脑血管造影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主要探讨的是神经肌电图在Ⅱ型糖尿病患者周围神经病变的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分析2011年7月至2014年1月在我院治疗的Ⅱ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入组的Ⅱ型糖尿病患者根据患者的病程进行分组,包括A组(病程〉10年)、B组(病程1-10年)和C组(病程〈1年)。比较三组患者的临床资料,正中、尺神经、腓总神经的MCV(运动传导速度),SCV(感觉传导速度)以及胫神经H反射和尺神经f波的情况。结果本研究共纳入研究对象180例,其中A组57例,B组65例,C组58例。三组患者的正中神经(χ2=9.104,P=0.011)、尺神经(χ2=9.335,P=0.009)、腓总神经(χ2=9.898,P=0.007)的MCV异常比例均存在着显著的差异,且病程越长,异常率越高;三组患者的正中神经(χ2=13.44,P=0.001)、尺神经(χ2=13.56,P=0.001)、腓总神经(χ2=24.09,P=0.000)的SCV异常比例均存在着显著的差异,病程越长,异常率越高;三组患者胫神经H反射异常比例存在显著的差异(χ2=19.12,P=0.000),且病程越长,异常率越高。而尺神经F波异常比例并无统计学差异(χ2=3.152,P=0.207)。结论Ⅱ型糖尿病患者的病程越长,相应的尺神经、正中神经、腓总神经的MCV、SCV中的异常比例,以及胫神经的H反射异常检出率越高。结合尺神经F波可早期客观检测到糖尿病周围神经病神经近端损害,提高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10.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重症脑出血患者108例均经头颅CT确诊,入院时GCS评分≤8分。基底节出血51例,占47.2%,丘脑出血26例,占24.1%,脑干出血12例,占11.1%,蛛网膜下脑出血13例,占12%,小脑出血6例,占5.6%,救治过程中32例患者于病后2~10d(平均2.2~5.3d)出现MOD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