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3篇
神经病学   1篇
综合类   3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2篇
  1篇
中国医学   4篇
  2023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197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小续命汤联合免疫球蛋白对急性格林巴利综合征患者生活活动能力、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脑脊液(CSF)蛋白含量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方法将104例急性格林巴利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52例,对照组应用免疫球蛋白治疗,研究组予小续命汤联合免疫球蛋白治疗,两组均持续治疗2周。比较两组治疗后临床疗效,统计两组治疗前、治疗后3 d、治疗后1周和治疗后2周生活活动能力、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CSF蛋白含量变化情况,记录两组不良反应。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4.2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3.08%(P0.05)。治疗后3 d、治疗后7 d和治疗后2周,两组生活活动能力评分均较治疗前呈现显著升高趋势(P0.05),且研究组治疗后各个时间点生活活动能力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斯堪的纳维亚神经功能缺损量表(SSS)评分、CSF蛋白含量均较治疗前呈现显著降低趋势(P0.05),且研究组治疗后各个时间点SSS评分、CSF蛋白含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续命汤联合免疫球蛋白治疗急性格林巴利综合征,能明显增强患者生活活动能力,降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改善CSF蛋白含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硬膜外是否应用亚甲蓝复合液对晚期癌痛的影响。方法选择是否经硬膜外应用亚甲蓝复合液的晚期癌痛患者分为2组,Ⅰ组为经吗啡类止痛药30~50 mg/d疗效不满意,选硬膜外亚甲蓝复合液止痛的晚期癌痛患者60例。Ⅱ组为2008年5月—2009年11月经电脑统计在本院取吗啡止痛的全部晚期癌痛患者496例。2组癌症种类、性别、年龄、用药情况等均无显著性差异。结果Ⅰ组硬膜外应用亚甲蓝复合液后,疼痛明显减轻;其中58例吗啡用量较注射前减少60%以上,有效镇痛时间在5周以上,药效过后吗啡用量及癌痛性质与注射前相同。2例肺癌腰椎管内骨转移双下肢剧痛的患者,较注射前吗啡用量减少25%~50%,有效镇痛时间在2周左右,药效过后吗啡用量增加且疼痛性质发生了改变。60例患者均无明显并发症发生。Ⅱ组496例晚期癌痛患者初始吗啡用量为20~40 mg,1~2个月后有68例吗啡用量到80 mg以上,最高达140 mg,镇痛效果仍不满意。且疼痛性质也发生了改变。结论亚甲蓝复合液硬膜外用药能显著提高晚期癌痛的镇痛效果,且安全可靠、简单、易行、易推广,未见明显并发症,并能明显减少神经病理性癌痛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在急性脑梗死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40例给予阿司匹林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氯吡格雷治疗,治疗2周后比较2组临床疗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血小板抑制率及溶酶体颗粒膜糖蛋白(CD63)、α颗粒膜糖蛋白(CD62P)表达水平。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159,P0.05);治疗第1、2周时,观察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CD63、CD62P表达水平均低于对照组,AA、ADP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联合应用提高了急性脑梗死患者临床疗效和神经功能,抑制了血小板聚集和血小板活化,值得临床重视。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疏血通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病人血清中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水平的影响,探讨其治疗脑梗死的神经保护机制。方法选取我科住院急性脑梗死病人60例,将其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30例,疏血通治疗组30例。另选取30例来自我院体检中心健康人群作为健康对照组。常规治疗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疏血通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组的基础上加用疏血通注射液6 ml,连续使用14 d,对比2组治疗后1 d、3 d、7 d、14 d血清IL-6、CRP的水平及治疗前、治疗2周后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及临床疗效。结果急性脑梗死病人血清中IL-6和CRP的含量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与常规治疗组相比,疏血通治疗组血清IL-6和CRP含量显著下降(P0.05)。治疗14 d后,疏血通治疗组NIHSS评分明显降低,与常规治疗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的总有效率亦高于常规治疗组(P0.05)。结论疏血通注射液在治疗脑梗死过程中,可通过降低血清IL-6和CRP水平,减轻炎症反应而起到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5.
在农村合作医疗站、卫生院及学校医务室,预防接种及药物注射是经常的事。过去都是用酒精作局部皮肤消毒。从1968年以来,各地医疗单位,陆续使用1‰(即0.1%)新洁尔灭溶液代替酒精,目前已成为临床广泛使用的一种皮肤消毒药。从我们几个单位来说,应用例数已达数万人次,根据观察及调查统计,未发现任何不良反应,可以作为一种安全可靠的消毒方法。  相似文献   
6.
患者,男,73岁,经CT、MRI、血液化验确诊为原发性骨癌。确诊后行放化疗,患者因无法接受不良反应终止治疗,但下床活动十分困难,并出现双侧髂骨翼,肋下剧烈的、间歇性发作的疼痛。每天疼痛突然发作约10次,持续3~5min。每天肌内注射哌替啶5次,每次50mg,外加间断口服吗啡40mg。  相似文献   
7.
患者,男,73岁,经CT、MRI、血液化验确诊为原发性骨癌.确诊后行放化疗,患者因无法接受不良反应终止治疗,但下床活动十分困难,并出现双侧髂骨翼,肋下剧烈的、间歇性发作的疼痛.每天疼痛突然发作约10次,持续3~5min.每天肌内注射哌替啶5次,每次50mg,外加间断口服吗啡40mg.镇痛效果不满意,用药间隔期常出现中度以上疼痛,突发性疼痛发作时上述镇痛药物无效,且发作次数无减少,患者极度痛苦要求疼痛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扶正排毒方联合高效抗逆转录病毒疗法治疗艾滋病合并神经系统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86例艾滋病合并神经系统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单纯治疗组和联合治疗组,每组各43例。单纯治疗组予以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联合治疗组在单纯治疗组基础上加用扶正排毒方联合治疗。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计数、中医证候积分、体质量、血常规的变化情况,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单纯治疗组与联合治疗组患者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计数均明显上升,而中医证候积分、白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均明显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和治疗前相比,单纯治疗组治疗后患者体质量明显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联合治疗组患者的体质量未见明显变化(P0.05);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计数、体质量均明显高于单纯治疗组,而中医证候积分明显低于单纯治疗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治疗组有效率高于单纯治疗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扶正排毒方联合高效抗逆转录病毒疗法治疗艾滋病合并神经系统病变效果显著,可提高患者的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计数,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多巴丝肼片和普拉克索对帕金森病伴抑郁运动功能障碍和抑郁症状的影响。方法收集2016年2月—2018年4月我院帕金森病伴抑郁的100例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两组基础治疗方案均为多巴丝肼片,研究组加用普拉克索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前后运动功能UPDRSⅢ量表评分;两组治疗前后抑郁症状评分;两组治疗前后认知功能评分。结果两组治疗前运动功能UPDRSⅢ量表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治疗后运动功能UPDRSⅢ量表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治疗前抑郁症状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治疗后抑郁症状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认知功能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治疗后认知功能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多巴丝肼片和普拉克索能够改善帕金森病伴抑郁患者的运动功能和抑郁症状,对提高认知功能也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保留肋间臂神经在乳腺癌根治术中的临床价值及手术方法.结果 保留肋间臂神经的35例患者无上臂及侧胸壁感觉障碍.方法 38例乳腺癌患者行改良根治术,35例成功保留肋间臂神经,术后对患者上臂内侧感觉功能进行随诊观察.结论 保留肋间臂神经可有效改善术后患者上肢及侧胸壁感觉障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