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1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1篇
药学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影响IgA肾病预后因素的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IgA肾病是最常见的原发性肾小球疾病之一,发病时临床表现各异,预后不同。个体差异较大。对患病个体来讲,较难判断从发病到终末期肾衰的疾病进展过程及其预后。本文就影响IgA肾病预后的因素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肾脏疾病的发生、发展大多与免疫异常有关,免疫调节或免疫抑制是治疗肾脏疾病的基础方法,糖皮质激素(glucocorticoid,GC)是治疗免疫性肾脏疾病的主要药物,具有强大的抗炎和免疫抑制作用,在肾脏病临床治疗中应用甚广.但其种类繁多,使用不当会造成严重的不良反应,必须严格掌握其适应证,并规范GC的临床使用.本文重点介绍GC的临床药理、适应证、禁忌证和不良反应等.  相似文献   
3.
4.
<正>心脑血管疾病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最主要的死亡原因,在普通人群,高血压是心脑血管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严格降压治疗可以获益,血压应控制在140/90mmHg(1mmHg=0.133Kpa)以下。然而,对于高血压比例达70%~80%的血液透析人群,血压和心脑血管死亡率及全因死亡率的关系如何,最佳血压控制目标值应如何设定,降压治疗是否有益等  相似文献   
5.
营养治疗在肾脏病治疗中占有关键地位,甚至和药物治疗的重要性不相上下,然而食物品种繁多,组合丰富,且不同于药丸有固定剂量和标准口服方法,因此,“怎么吃”成了慢性肾脏病患者急需得到指导的问题。饮食治疗方案需根据慢性肾脏病不同分期及同时存在的不同合并症而制定,因此患者首先需要明确自己的肾功能状态及相关合并症或并发症,同时结合两者制定具体的饮食方案。  相似文献   
6.
早餐 麦淀粉点心(麦淀粉100克,糖10克,油脂10克),鲜奶(125毫升),拌小菜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长期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血管瘤样扩张的原因及预防措施。方法选择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肾内科长期透析1~32年患者350例,339例前臂内瘘、9例上臂内瘘、2例移植内瘘。常规血液透析或血液滤过透析治疗,内瘘穿刺方法为阶梯式或局域穿刺,透析后内瘘止血方法为透明胶带结合指压法或弹力绷带压迫法。有瘤样扩张的患者作为A组,无瘤样扩张的患者作为B组。结果动静脉内瘘血管瘤样扩张患者(A组)42例(12%),29例(69%)血管瘤样扩张的患者伴高血压,但和B组61%高血压患病率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24例(57.1%)患者为透析10年以上的长期透析患者,仅9.6%为透析5年以下患者。42例患者前臂内瘘35例,上臂内瘘6例,移植内瘘1例。主要发生于穿刺点部位的瘤样扩张29例,近吻合口的瘤样扩张8例,静脉全段扩张3例,假性动脉瘤2例。A组采用局域穿刺的比例为69%,远高于B组21%(P〈0.01)。2/3的上臂内瘘患者伴血管的瘤样扩张。内瘘吻合方式、透析后止血方式、血钙、血磷及甲状旁腺激素(PTH)水平对瘤样扩张的形成无明显影响。结论长期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血管瘤样扩张的原因与局部反复穿刺、内瘘部位、高血压及血管本身的病变有关。预防内瘘的瘤样扩张对内瘘的长期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多囊肾 (ADPKD)是最常见的遗传病之一 ,由 16号常染色体上PKD1和PKD2发生基因突变引起 ,发生率为 1/ 5 0 0~ 1/ 10 0 0 ,多见于成人。多囊肝为ADPKD最常见肾外伴随表现 ,其发生率随年龄变化 ,2 0~ 30岁为2 0 % ,6 0~ 70岁为 75 %。肝内胆管癌 (ICC)发生在ADPKD多囊肝内 ,但多数ICC发病没有确定的共同病因 ,且ADPKD中ICC发病机制尚不清楚 ,作者在一例病人身上研究了两者之间的联系。病例 :6 9岁男性ADPKD确诊患者 ,伴有多囊肝 ,患慢性肾功能衰竭 8年 ,有ADPKD家族史。入…  相似文献   
9.
糖尿病肾脏病(diabetic kidney disease,DKD)已经成为我国终末期肾衰竭的重要病因。当肾功能逐渐丧失后,代谢废物的积聚将进一步加重心脑血管病变,使DKD死亡风险进一步提高。目前认为,  相似文献   
10.
随着肾脏病的进展,肾组织不可避免地出现细胞丢失、细胞外基质生成和纤维化。目前多种治疗旨在延缓组织的纤维化,却不能逆转已发生的肾损伤。然而,新近研究却发现,采用干细胞治疗有益于肾脏病理改变的修复,甚至有望阻断或逆转肾脏纤维化的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