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9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14篇
内科学   9篇
综合类   46篇
预防医学   8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4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观察48例正常人及59例冠心病人平板运动试验诱发Q-Tc的变化。结果显示平板运动后,正常人Q-Tc运动前缩短;冠心病患者则较运动前延长;有或无太心肌缺血者的Q-Tc两者无差异。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国产室间隔缺损封堵器治疗室间隔缺损的可行性及近期疗效。方法2003年6月~2005年9月采用国产封堵器对122例(男65例,女57例)室间隔缺损患者进行封堵治疗。患者年龄1~25岁,平均(9.6±6.4)岁,经胸超声提示室间隔缺损的直径为3.2~14mm,平均(5.6±2.4)mm,心室造影示室间隔缺损的直径为2~10mm,平均(4.0±1.9)mm。在透视及超声监测下通过建立股动静脉轨道、经右心系统释放封堵器,并分别于术后3个月、6个月进行随访。结果122例患者封堵器置入成功,成功率100%。术后超声及造影示少量残余分流12例,3个月内消失。术后出现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5例,4周内消失。1例膜周部室间隔缺损距主动脉瓣无残端,应用偏心封堵器成功,1个月后复查出现主动脉瓣穿孔。结论应用国产室间隔缺损封堵器治疗室间隔缺损是安全有效的,近期效果良好,但中、远期疗效尚需更大规模的临床观察。  相似文献   
3.
经导管室间隔缺损封堵术后左心室收缩功能近、中期变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通过经胸超声心动图(TTE)评价室间隔缺损(VSD)封堵术后左心室收缩功能近、中期变化。方法对该院30例成功施行VSD封堵术治疗患者进行研究。所有患者术前3d内、术后3d、术后3月和术后6月分别进行TTE检查,测量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左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左室每搏量(LVSV)、左室射血分数(LVEF)和左室短轴缩短率(LVFS)。结果VSD封堵术后LVEDD、LVEDV、LVESV和LVSV逐渐减少;LVEF和LVFS封堵术后3d、术后3个月和术后6个月较术前下降,而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与术后3d比较无明显差异。结论VSD封堵术后,伴随左室扩张得到纠正。代偿增强的左心室收缩功能逐渐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4.
慢性心力衰竭与内皮功能异常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通过对慢性心力衰竭(CHF)病人血浆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和血流介导性肱动脉内皮舒张功能(FMD)的测定,探讨心衰病人vWF和FMD的变化及其与心力衰竭的关系。【方法】随机选择冠心病心衰患者35例,冠心病无心衰患者15例,扩张型心肌病心衰患者16例,健康人18例。采用SONOS 5500型超声心动图仪检测肱动脉基础状态下、反应性充血时(内皮依赖性舒张)及含服硝酸甘油后(非内皮依赖性舒张)的内径。计算反应性充血时肱动脉内径舒张百分比及含服硝酸甘油后肱动脉内径舒张百分比。同日抽取静脉血,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双抗体夹心法定量测定血浆vWF含量。【结果】①与正常组比较,冠心病心衰组及无心衰组、扩心病心衰组FMD均显著降低(P〈0.05)。其中,冠心病心衰组FMD显著低于冠心病无心衰组及扩心病心衰组(P〈0.05)。与正常组比较,冠心病心衰组及无心衰组、扩心病心衰组vWF均显著增高(P〈0.05)。其中,冠心病心衰组vWF显著高于冠心病无心衰组及扩心病心衰组(P〈0.05)。②冠心病心功能越差.FMD降低及vWF增高越明显。直线相关分析表明,血浆vWF与左室射血分数(LVEF)呈负相关(r=0.426,P〈0.002)。肱动脉FMD与LVEF呈正相关(r=0.353,P〈0.05)。【结论】①慢性心衰患者存在内皮功能障碍。②冠心病心衰内皮功能损害程度与心衰严重程度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5.
主动脉夹层的超声诊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评价超声诊断主动脉夹层的价值,探讨主动脉夹层的影像学诊断及应用。【方法】43例主动脉夹层患者行超声、CT、MRI检查,与确诊病例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超声、CT、MRI对主动脉夹层的诊断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88.4%、93.0%、100%和93.0%、100%、100%。【结论】超声检查为主动脉夹层诊断的优良方法,应作为常规检查。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血管紧张素 转换酶 (ACE)基因多态性与血清 ACE水平及高血压的关系。方法 :采用多聚酶链反应对 2 16例观察对象 (正常人 10 3例 ,高血压患者 113例 )的 ACE基因进行分型 ,并测定血清 ACE活性。结果 :2 16例受检者中 ACE基因多态性与血清 ACE水平有关 ,ACE水平依次为 :DD型 >ID型 > 型 ,三者相互之间有显著性差异 ;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 ,ACE基因型决定不同个体血清 ACE活性的 2 7.5%的变化范围。结论 :当地人群 ACE基因多态性与血清ACE水平有关 ,与高血压无明显相关  相似文献   
7.
微量白蛋白尿与冠脉狭窄程度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微量白蛋白尿与冠心病的关系。【方法】按冠状动脉造影诊断标准将 4 2例患者分为冠心病组 (15人 )与非冠心病组 (2 7人 ) ,测定晨尿白蛋白 /肌酐浓度值 (ACR) ,比较两组患者尿ACR并分析ACR与冠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结果】冠心病组ACR为 (138.4 9± 99.4 0 ) μg/mg显著高于非冠心病组的(5 3.83± 4 9.83) μg/mg ;ACR与冠脉计分呈显著的直线正相关 ;ACR正常组和ACR升高组危险因素个数及冠心病发病率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结论】检测ACR ,可能可以识别冠心病高危患者 ,并可能反映冠脉病变的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甲基莲心碱对溶血性磷脂酰胆碱(lysophosphatidylcholine, LPC)诱导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与非对称性二甲基精氨酸(asymmetric dimethylarginine, ADMA)的关系。方法:10 mg·L-1的LPC孵育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株(HUVEC-12)24 h或0.1,1.0,10.0 μmol·L-1甲基莲心碱预处理HUVEC-12细胞1 h,再予LPC孵育细胞24 h,收集细胞上清液测定一氧化氮(NO)、丙二醛(MDA),ADMA含量和收集细胞测定细胞内活性氧(ROS)水平。结果:LPC孵育HUVEC-12细胞24 h后细胞上清液中MDA,ADMA含量及细胞内ROS水平显著性增加(P<0.05),细胞上清液中NO含量显著性降低(P<0.05);0.1,1.0,10.0 μmol·L-1的甲基莲心碱预处理组ROS水平,MDA,ADMA含量显著降低,NO含量显著性升高(P<0.05)。结论:甲基莲心碱对LPC诱导的血管内皮细胞损伤有保护作用,该作用可能与其降低ADMA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9.
辛化他汀对原发性高血压心肌纤维化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观察辛化他汀对原发性高血压(EH)心肌纤维化的影响。方法:将60例EH患者随机分为2组:A组28例,单用贝那普利(10mg/d),B组32例,等量贝那普利加辛化他汀(20mg/d)。应用放射免疫分析技术检测Ⅲ型前胶原末端肽(PⅢP),Ⅳ型前胶原末端肽(PⅣP)及转化生长因子( TGFβ1)含量。采用多普勒超声心动图仪测定左室结构及舒缩功能变化。结果:2组患者治疗6个月后,平均动脉压,PⅢP,PⅣP,TGFβ1及室间隔舒张末期厚度,左室后壁厚度指数均较治疗前下降;2组治疗后二尖瓣血流舒张早期流速(VE)和心房收缩期流速(VA)之比均有上升(P<0.01),而B组上升更明显(P<0.05),左室收缩功能指标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2组比较PⅢP,PⅣP,TGFβ1下降和左室舒张功能改善以B组更明显(P<0.05或P<0.01)。结论:EH患者在接受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药同时,再联合使用辛化他汀,能明显减轻心肌纤维化程度,改善左室肥厚和舒张功能。  相似文献   
10.
罗辉  张赛丹  胡耀东 《医学临床研究》2008,25(11):1964-1967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痛血压变异性与大动脉弹性[脉搏波传导速度(pulse wave velocity,PWV)]的关系.[方法]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11例及健康对照组30例,采用PP-1000动脉弹性检测仪检测主动脉PWV,并行24h非侵入性动态血压测定.[结果]①PWV在原发性高血压组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②原发性高血压病人PWV升高组24h及日间收缩压标准差(DSBP-SD)、血压晨峰(MBPS)显著高于PWV正常组(P<0.01或0.05).③单因素直线相关分析显示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24h收缩压在标准差(24hSBP-SD)及DSBP-SD、MBPS、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与PWV显著正相关.④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以PWV为应变量,以年龄、高血压病程、体重指数(BMI)、LDL-C、血肌酐(SCr)、24h平均收缩压(24h SBP)及舒张压(24h DBP)、各时段(24h、日间及夜间)收缩压及舒张压标准差、MBPS为自变量进行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年龄、24hSBP、MBPS为PWV独立影响因素.[结论]①原发性高血压病人主动脉PWV显著高于健康人.②反映原发性高血压病人血压变异性的指标--24h SBP-SD及DSBP-SD、MB-PS与PWV亦呈显著正相关,其中MBPS为PWV的独立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