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0篇
  免费   28篇
  国内免费   43篇
儿科学   4篇
基础医学   23篇
临床医学   133篇
内科学   94篇
神经病学   217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143篇
预防医学   24篇
药学   14篇
中国医学   4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28篇
  2009年   35篇
  2008年   50篇
  2007年   51篇
  2006年   47篇
  2005年   60篇
  2004年   80篇
  2003年   55篇
  2002年   44篇
  2001年   37篇
  2000年   36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利用MR显微成像技术研究阿尔茨海默病转基因小鼠老年斑的沉积情况。方法2只17个月龄阿尔茨海默病转基因[V717I]小鼠和2只野生型小鼠,行活体T2WI,然后对照影像定位结果进行组织学切片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T2WI中老年斑的沉积情况以及其与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的对应关系。结果转基因小鼠T2WI上显示大脑皮层和海马区可见点状低信号,且部分低信号可以和组织学切片所显示的老年斑相对应;野生型小鼠T2WI未见明显的低信号,免疫组织化学染色也未见到染色阳性的斑块。结论MR显微成像技术检测老年斑的沉积是可行的,且可用来特异性地诊断阿尔茨海默病。  相似文献   
2.
间质干细胞与脑缺血损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化彪  张苏明 《卒中与神经疾病》2003,10(2):127-128,F003
间质干细胞 (MSCs)是指存在于骨髓间质中具有自我复制能力 ,并在特定条件下分化为中胚层起源组织的非造血组织干细胞。MSCs具有多向分化潜能和强大的增殖能力 ,由于易从骨髓中分离及体外扩增纯化 ,在组织工程领域倍受关注。由于近二年来发现了MSCs可以横向分化 (Transdifferentiation)为外胚层起源的神经细胞 ,使其在神经系统疾病的应用更加广泛 ,尤其在脑血管病方面 ,本文就MSCs对脑缺血损伤治疗的研究与进展综述如下。1 MSCs的生物学特性Friedenstein等在 1970年左右首次报道了骨髓标本中小部分贴附细胞在培养过程中能够分化形成…  相似文献   
3.
长期以来,脑出血被公认为是病死率和致残率最高的脑血管急症,相对于缺血性脑卒中与蛛网膜下腔出血等的众多急性期治疗手段,脑出血却一直缺乏有效的治疗措施,传统的治疗主要是支持和对症处理,且效果始终不尽人意,脑出血的早期手术治疗仍然存在较大争议。近年来,重组人活性凝血因子VⅡ(rFVⅡa)超早期治疗脑出血成为1个新研究热点。各国学者围绕rFVⅡa开展了一系列临床试验,以期望在传统的脑出血治疗上取得突破,且试验结果令人鼓舞,现将rFVⅡa在脑出血超早期治疗中的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突触蛋白-I(synapsin-I)在胚胎干细胞(ESCs)体外神经分化过程中的表达变化及作用。方法采用“五步法”和维甲酸(RA)法两种途径体外诱导ESCs向神经细胞分化,并以另一种可向神经细胞分化的肿瘤细胞-PC12细胞的诱导过程作参照,从不同的途径、不同的细胞进行比较.通过免疫组织化学、RT-PCR、Western blot方法观察这一过程中synapsin-I的表达变化.找出synapsin-I在ESCs向神经细胞分化过程中表达变化的共同规律。结果结合形态学和其它神经特异性指标的变化,synapsin-I在ESCs和PC12细胞向神经细胞分化的过程中具有早期即有表达,后逐渐升高,至分化成熟阶段达最高,后期又逐渐下降的变化规律。结论在ESCs的分化过程中,synapsin-I的表达存在特定的时空规律,并与ESCs的形态学改变相关,提示synapsin-I可能对ESCs在神经分化过程中的形态分化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缺氧和血清剥夺诱导的PC12细胞DNA损伤与修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 PC12细胞在缺氧 ( 3 7℃ ,5 % O2 ,95 % N2 )、血清剥夺条件下 DNA损伤与修复、凋亡、坏死或生存的变化规律。应用单细胞凝胶电泳技术、流式细胞学技术检测在不同时间点 ,缺氧、无血清培养等诱导下对 PC12细胞单链 DNA损伤与修复、凋亡的影响。结果发现在 PC12细胞 DNA损伤值均在 0 .5 h时达第一个峰值 ,随后下降。 3 h后DNA损伤数值再次逐渐增加并达到最高值。细胞凋亡峰值略滞后于 DNA损伤峰值 ,并于 DNA损伤程度基本相平行。提示 PC12细胞在缺氧和血清剥夺条件下存在 DNA损伤与修复的动态变化过程 ,DNA损伤后可能直接诱导细胞凋亡 ,DNA损伤程度在早期与细胞凋亡程度相一致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比不同的转染方法及绿色荧光蛋白(GFP)表达载体对小鼠胚胎干细胞(ESC)的转染效率,为进一步研究ESC及衍生细胞移植示踪提供工具。方法用阳离子脂质体转染小鼠胚胎干细胞系ES-D3,对比贴壁细胞转染法、悬浮细胞转染法及不同载体pCX-EGFP、p-EGFP-C1和pIRES-hrGFP的转染效率。结果悬浮法和贴壁法转染效率分别为(90.0±4.1)%,(70.0±2.3)%,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3种载体转染效率分别为pCX-EG-FP(90.0±4.1)%,pIRES-hrGFP(32.0±6.0)%,p-EGFP-C1(4.0±0.4)%。3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悬浮转染法转染pCX-EGFP可获得较高的转染效率。  相似文献   
7.
医院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随着抗菌药物广泛应用及种类的不断增加,医院感染的病原菌分布与耐药谱亦发生变化。2005年~2007年本院住院病例共出院139 144人,发生医院感染6 915例次,医院感染发生率为4.45%,病原学监测显示多重耐药菌株不断增加,对临床应用抗菌药物带来困惑。为了解本院医院感染病原菌的分布  相似文献   
8.
目前,脊髓损伤和神经遗传变性性疾病的治疗手段十分有限.单纯依赖康复训练,靠机体自身再生神经细胞的手段显然不能满足治疗的需要.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并发消化道出血(GIH)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急性脑梗死患者654例,对发生GIH患者可能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654例患者中,发生消化道出血44例(6.73%)。并发GIH患者的平均年龄、大面积梗死比例、既往卒中史比例、抗凝药物使用比例高于无GIH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联合使用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GIH在脑梗死中是常见且影响预后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对其预防及治疗需合理选择药物。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短暂性的叶酸缺乏对鼠胚成纤维细胞(MEF)MAPK通路及其诱导多潜能干(iPS)细胞诱导效率的影响。方法:将鼠胚成纤维细胞分为正常叶酸组、叶酸缺乏3 d组和叶酸缺乏6 d组,分别于叶酸缺乏3、6 d western blot法检测提取的上述3组鼠胚成纤维细胞中的磷酸化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p-ERK)蛋白和总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蛋白的变化,用经典四因子的逆转录病毒载体进行感染,并对获得iPS细胞进行鉴定。结果:叶酸缺乏3 d组p-ERK明显降低,感染后第12天出现具有胚胎干细胞形态的克隆,叶酸缺乏3 d组、6 d组产生的iPS细胞和正常叶酸组的诱导效率分别为(0.0477±0.0005)%、(0.0155±0.0019)%和(0.01±0.0005)%,所获的iPS细胞多能性基因和免疫荧光多能性标志鉴定为阳性。结论:叶酸缺乏3 d能明显压低p-ERK的表达,提高小鼠iPS细胞的诱导效率,且诱导的细胞多能性基因和免疫荧光多能性标志鉴定为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