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内科学   5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目的评估左心室舒张功能障碍与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患者左心室血栓形成(left ventricular thrombus,LVT)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郑州市人民医院AMI患者的病历资料以及超声心动图图像结果,并对于左心室舒张功能与LVT发生的相关性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结果共纳入145例患者,其中9(6.21%)例患者出现LVT。出现LVT组和未出现LVT组患者间的一般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systolic internal dimension,LVEIDs)(P=0.004)、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left ventricular end-systolic volume,LVESV)(P=0.034)、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eft ventricular end-diastolic volume,LVEDV)(P=0.009)、左心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P=0.004)、舒张功能指标(E/A)(P=0.024)、室壁瘤(P=0.024)以及舒张功能障碍≥Ⅱ级患者比例(P=0.033)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LVEF40%(P=0.045)、室壁瘤(P=0.003)以及舒张功能障碍分级是AMI患者发生LVT的危险因素。舒张功能障碍对于预测AMI后LVT的发生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下面积为0.747(95%CI:0. 568~0.925,P=0. 013),当舒张功能障碍分级为Ⅱ级时,其诊断LVT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为51.2%和72.8%。结论在AMI患者中,舒张期功能障碍≥Ⅱ级、LVEF降低及室壁瘤的形成均与AMI患者LVT的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氯吡格雷与替格瑞洛联合阿司匹林的双联抗血小板治疗对高龄老年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8年5月沈丘县中医院和郑州人民医院CCU行急诊PCI的高龄老年ACS患者146例,随机分为氯吡格雷组79例和替格瑞洛组67例,分别给予联合阿司匹林的双联抗血小板治疗,观察PCI术后TIMI血流、心肌灌注分级(TMPG)、主要并发症及1年随访出血事件和主要终点的变化。结果替格瑞洛组PCI术后TIMI3级、TMPG 3级比例明显高于氯吡格雷组,梗死后心绞痛、严重心律失常和心功能>Ⅲ级发生率明显低于氯吡格雷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替格瑞洛组轻度出血和总出血发生率明显高于氯吡格雷组(37.3%vs 19.1%,P=0.022;54.2%vs 30.9%,P=0.007)。结论替格瑞洛可以改善高龄老年ACS患者PCI术后心肌血流灌注,减少缺血并发症发生,不增加中度和重度出血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氯吡格雷与替格瑞洛联合阿司匹林的双联抗血小板治疗(DAPT)对老年及高龄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老年ACS患者479例,随机分为老年氯吡格雷组(A组)172例、老年替格瑞洛组(B组)161例、高龄老年氯吡格雷组(C组)79例和高龄老年替格瑞...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D-二聚体(D-D)、降钙素原(PCT)、维生素D(Vit D)与冠心病的相关性。方法将入选冠心病患者180例根据ACC/AHA诊断指南分为稳定型心绞痛组、不稳定型心绞痛组、急性心肌梗死组,又根据冠状动脉造影(CAG)结果分为1支病变组、2支病变组、3支病变组。以62例CAG正常者作为对照组。比较冠心病组和对照组一般临床资料以及血清D-D、PCT、Vit D水平的差异,并比较这3个指标在各组之间的差异。结果冠心病组血清D-D、PCT水平皆高于对照组,血清Vit D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在稳定型心绞痛组、不稳定型心绞痛组、急性心肌梗死组中,D-D、PCT水平依次增高,Vit D水平依次降低(P0.05)。随着冠状动脉病变支数的增多,D-D、PCT水平增高,Vit D水平降低。随着Gensini评分的增高,D-D、PCT水平增高,而Vit D水平降低。结论冠心病患者血清D-D、PCT水平随着病变程度加重而升高,而血清Vit D水平则相反。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血清糖类抗原125(CA125)及脑钠肽(BNP)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住院期间发生心力衰竭(HF)的临床意义及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12月郑州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AMI患者。完善血清CA125、BNP及心脏彩色超声等检查。冠状动脉灌注治疗后1周内评估患者心功能。分析血清CA125、BNP水平及心脏彩色超声各指标间的相关性。对比HF患者不同NYHA心功能分级分组间CA125、BNP、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水平。结果共有124例AMI患者入组,其中41例(33.1%)患者出现符合诊断标准的HF。血清CA125、BNP水平与LVEF呈负相关(r=-0.227,P=0.011; r=-0.569,P0.001),CA125与BNP呈正相关(r=0.270,P=0.002)。ROC曲线显示,CA125预测AMI后HF发生的AUC为0.772(95%CI 0.679~0.864,P0.01),BNP的AUC为0.938(95%CI 0.888~0.988,P0.01)。41例AMI后HF患者不同NYHA分级组之间,随着NYHA分级的升高,血清CA125、BNP水平随之升高,LVEF随之下降,且组间CA125、BNP、LVEF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血清CA125、BNP水平对AMI后HF的发生有预测价值,并与HF的临床严重程度相关。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