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1篇
内科学   2篇
皮肤病学   1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1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3篇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细胞活素(rhEGF)Ⅱ期临床研究总结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烧伤(烫伤)各类原因所致的皮肤、粘膜创伤及溃疡是临床上极为常见的病例,尽管其致创伤因素各不相同,但其愈合机制均主要涉及组织再生和创面修复。一系列的生物学和药理学研究结果表明,rhEGF可有效地促进各类创伤组织的表皮细胞和成纤维细胞等的生长及胶原的积累...  相似文献   
2.
我科自1994年8月至1996年8月两年间共收治2049例烧伤患者,其中有4例大面积烧伤患者发生下肢深部静脉血栓形成,现报告如下。1一般临床资料本组资料男3例,女1例,年龄分别为33岁、22岁、44岁、14岁;烧伤面积及深度分别为88/81、60/60、70/65、65/50;栓塞发生时间分别为伤后62、82、28、20d;相对应各例我们分别标数为例1、例2、例3、例4。4例栓塞发生部位均为左下肢;起病时均诉患下肢持续隐痛,有酸胀感,创面潮湿。体检:除例4因败血症稽留热外,另3例体温均正常;各例患肢均较对侧肢体略增粗,皮温下降,未愈创面渗液多,皮片间隙…  相似文献   
3.
目的介绍皮下组织蒂菱形皮瓣成形术治疗烧伤后疤痕挛缩的应用经验。方法以疤痕挛缩张力线为长轴线设计菱形皮瓣,长轴顶点为约60°皮瓣锐角,菱形皮瓣的短轴顶点为约120°的钝角,切开菱形四边形成垂直皮下组织蒂,适当剥离菱形皮瓣短轴外的皮下组织,沿短轴方向向皮瓣外作延长切口。将两锐角的V切口作Y形延长后缝合,两钝角的Y切口作V形推进缝合,必要时采用两个及两个以上串联菱形瓣。结果 67例93个菱形瓣均良好成活,手术后疤痕挛缩线获得60%~250%的延长,平均延长80%。术后随访6个月至2年,未见疤痕挛缩再发。结论皮下组织蒂菱形皮瓣设计简单,血供可靠,手术操作简单易行,效果确切,并发症少,适用于跨关节挛缩瘢痕畸形,在多数情况下可替代传统Z成形及W成形手术。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负压封闭引流治疗2型糖尿病慢性溃疡的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2月—2016年2月收治的100例2型糖尿病且合并小腿或足慢性溃疡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两组,给予对照组患者传统创面换药治疗,给予观察组患者负压封闭引流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所有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均没有明显的和修复创面治疗相关的并发症出现;观察组患者术后皮瓣与植皮成活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入院到创面达到可行二期手术时间为(25.68±10.02)天,短于对照组的(45.58±12.28)天,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8.878 3,P0.05)。结论负压封闭引流治疗2型糖尿病慢性溃疡的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5.
患者男,52岁,于2010年5月不慎被四氯化钛烧伤,立即自行冲洗约5 min,伤后3h入院.查体:患者意识清楚,生命体征稳定.创面分布于面部(包括双眼)及双下肢,基底红白相间或苍白,双肺呼吸音清晰.诊断:(1)四氯化钛烧伤,总面积1% TBSA,深Ⅱ~Ⅲ度.(2)合并吸入性损伤.遂行补液、吸氧、抗感染治疗,生理盐水冲洗口腔及双眼,创面以磺胺嘧啶银糊剂涂抹后暴露.伤后11h患者诉胸闷、憋气,加大氧流量后无改善,S02逐步降至0.87.  相似文献   
6.
烧伤并发嗜水气单胞菌败血症二例吴荣宗,周仙娥,张祥明,蒋荆华例1男,20岁。1987年7月27日不慎跌入90℃左右水泥浆中,致面、颈、躯干、四肢和臀部烫伤,总面积55%,深Ⅱ度45%,Ⅲ度10%。当即用附近池水冲洗创面,伤后曾在当地医院28h内补液7...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三维”管理工具降低住院药房药品调剂差错率。方法:运用多种工具,降低住院药房药品调配差错率。结果:降低了药品调剂差错率,提高了工作人员积极性。结论:综合运用“三维”管理工具,可降低药品调剂差错率,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手足口病暴发高峰时段临床患者的咽拭子标本中分离出的人肠道病毒71型(EV71)和柯萨奇病毒A16型(CA16)的基因型,为手足口病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将手足口病高峰时期收集的咽拭子标本109份进行病毒分离鉴定,对分离到的4株EV71型病毒株的227bp VP3-VP1基因序列和3株CA16株的736bp VP1-2A基因序列进行基因测序,并进行系统进化分析。结果:检测到的4株EV71分离毒株均属C4a亚群,3株CA16分离毒株均属于B1b亚群。结论:2013年黄梅县手足口病暴发高峰时段的EV71流行株为C4a亚群,CA16流行株为B1b亚群。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植皮术后应用美国KCI公司新型负压封闭技术治疗下肢静脉溃疡的效果。方法收集2015年10月~2017年6月医院收治的19例下肢静脉溃疡患者的病例资料,所有患者定期换药控制感染后,清创行游离自体皮片移植,根据术后不同处理情况分为两组,实验组(10例)采用新型KCI负压海绵材料覆盖在植皮术后创面上,对照组(9例)采用传统换药处理,实验组外接(8~11)kPa的中心负压,应用间歇性循环低压吸引的方式(负压治疗8min,间歇2min),治疗后观察皮片的成活情况和成活所需时间,创面愈合时长,创面感染控制情况。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相比,实验组皮片成活率较高,但比较无差异[90.0%VS 77.8%,P0.05];实验组创面感染发生率明显较低,比较差异显著(10.0%VS 55.6%,P0.05);实验组住院时间明显缩短,比较差异显著[(19.6±5.7)d VS(33.4±6.8)d,P0.05]。结论植皮术后应用KCI负压吸引装置治疗下肢溃疡能提高移植皮片存活率,明显缩短创面愈合时间,疗效更好,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在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者血浆和肝组织中IL-17的表达情况,并探讨Th17细胞在疾病进展中作用及临床意义。方法:研究对象为195例慢性HBV感染者(其中轻中度慢性肝炎64例,重度慢性肝炎42例,肝硬化41例,肝肿瘤48例)和40例健康对照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检测各组血浆IL-17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Th17细胞(CD3+CD4+IL-17A+)百分数,免疫组织化学染色(IHC)检测肝脏组织IL-17表达情况。结果:慢性肝炎重度组(12.52±4.28)、肝硬化组(8.84±3.71)血浆IL-17水平(pg/mL)明显高于慢性肝炎轻中度组(5.81±1.71)、肝肿瘤组(5.58±2.17)和对照组(5.27±1.73)(P<0.05),其中慢性肝炎重度组明显高于肝硬化组(P<0.01);慢性肝炎轻中度组(4.13±1.65)、慢性肝炎重度组(5.73±1.56)、肝硬化组(4.42±1.73)和肝肿瘤组(4.07±1.53)Th17细胞百分比明显高于对照组(2.80±0.98),其中慢性肝炎重度组明显高于其他3病例组(P<0.01)。免疫组化染色显示,慢性肝炎轻中度组和肝硬化组IL-17呈弱阳性表达,慢性肝炎重度组IL-17呈强阳性表达,而对照组和肝肿瘤患者肝组织未见IL-17表达。195例慢性HBV感染者血浆IL-17水平和与Th17细胞百分比与ALT呈正相关(tau b=0.254和tau b=0.280,P<0.01),二者与HBV DNA间无明显相关性。结论:慢性HBV感染者与Th17细胞百分比与肝脏炎症程度密切相关,Th17细胞检测可能作为一个有效的辅助指标来评价肝脏炎症程度,与疾病进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