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7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妇产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14篇
内科学   301篇
皮肤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43篇
预防医学   50篇
药学   20篇
中国医学   3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30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36篇
  2007年   26篇
  2006年   31篇
  2005年   31篇
  2004年   32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47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AAI起搏心电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原 《临床心电学杂志》2006,15(4):306-307,312
AAI起搏系单腔心房起搏,属于重要的生理性起搏。近年来,我国AAI起搏器植入量有逐渐增多的趋势,目前约占起搏器植入总量的10%~15%。因此,AAI起搏心电图也随之增多.成为起搏心电图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2.
3.
目的:评价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在高危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辅助治疗中的作用。方法:23例高危ACS患者在不同的病情及治疗状况下,给予IABP治疗。结果:21例血流动力学不稳定患者接受IABP治疗后,血流动力学稳定,有接受血运重建治疗的患者辅以IABP,没有发生血管再闭塞事件,心源性休克患者经IABP辅助治疗,存活率为67%,2例经最大耐受量内科药物治疗后难治性不稳定心绞痛急者辅以IABP后,症状明显改善。结论:对于高危ACS合并血流动力学不稳定或心源性休克的患者的LABP可以完全地作用并有效地稳定血流动力学状态,对经最大耐受量内科药物治疗后难治性不稳定心绞痛患者,辅以IABP治疗,有一定的缓解及改甚作用。  相似文献   
4.
5.
持续性交界区反复性心动过速 (PJRT)是临床少见的室上性心动过速 ,其机制为特殊旁道参与的顺向型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 (AVRT) ,这种特殊旁道逆传类似房室结 ,具有缓慢传导及递减传导的特点 ,并可出现文氏现象 ,心电图及射频消融 (RFCA)均有别于普通旁道。本文总结 2 1例PJRT患者RFCA治疗成功的资料 ,对PJRT的心电图特点及RFCA治疗作进一步探讨。1 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  2 1例患者男性 8例 ,女性 13例 ,年龄6~ 5 6岁 ,平均年龄 ( 2 9 2± 15 8)岁 ,心动过速呈持续性或频繁反复发作 ,多种药物难以终止 ,…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心房颤动(房颤)时心房肌细胞2型理阿诺受体表达和分布的改变。方法杂种犬10只,分为正常对照组和单纯房颤组,每组5只。单纯房颤组用起搏器进行房颤式快速起搏,起搏频率(500±20)次/min,正常对照组不植入起搏器。24周后取出心脏,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免疫荧光染色技术检测犬心房肌细胞2型理阿诺受体在mRNA水平的表达和蛋白水平的表达和分布。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单纯房颤组犬2型理阿诺受体在mRNA和蛋白水平的表达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在细胞质、细胞膜2型理阿诺受体分布均显著减少。结论房颤时心房肌细胞2型理阿诺受体表达下调,2型理阿诺受体可能不是心房肌细胞主要的钙信号调控的受体。  相似文献   
7.
期前收缩的临床意义及其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期前收缩是指起源于异位起搏点而与基本心律中其他搏动相比在时间上过早发生的搏动,是窦性心律失常之外最常见的心律失常,几乎100%的心脏病患者和90%以上的正常人均可发生期前收缩。按照起源部位可将期前收缩分为窦性、房性、交界性和室性期前收缩四大类,其中以室性期前收缩最多见也最重要,本文将作重点介绍。房性和交界性期前收缩次之,而窦性期前收缩极为罕见。按发生频率又可分为偶发期前收缩(<10次/h)和频发期前收缩(≥30次/h)。按照期前收缩的形态可分为单形性期前收缩和多形性期前收缩;根据其起源点的数量分为单源性期前收缩和多源性期…  相似文献   
8.
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的诊治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慢性心力衰竭在欧洲的发病率为0.4%~2%,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常常合并室上性及室性心律失常,其死亡率占心力衰竭总死亡率的40%~50%,其合并常见的心律失常有室早、非持续性室速、持续性室速、室扑、室颤、房扑、房颤等。1.心律失常的发生机制 心力衰竭时发生的病理生理变化与许多可能增加心律失常的电生理异常有关,如动作电位时间延长,冲动传导减慢,以及去极化后复极的不均一性等都促发折返,斑片状间质心肌纤维化可减少电偶,减慢冲动在心肌细胞之间传播,形成微折返室性心律失常的基础;而继发于慢性心肌梗死的心力衰竭,由于部分心肌纤维化,可促进传导阻滞和大的折返性心律失常的发生,常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房颤时心房肌细胞膜上L型Ca2+通道与肌浆网之间的Ca2+信号转导。 方法: 杂种犬10条,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和单纯房颤组。房颤组用起搏器行右心房快速起搏(500±20)次/分,术后观测24周。正常对照组不植入起搏器。胶原酶Ⅱ型分离心房肌细胞,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检测L型Ca2+ 通道对细胞内Ca2+浓度变化的影响;L型Ca2+通道与肌浆网三磷酸肌醇受体(IP3R)和兰尼碱受体(RyR)之间的Ca2+信号转导。 结果: (1)L型Ca2+通道与肌浆网IP3R之间的Ca2+信号转导:正常对照组、单纯房颤组的心房肌细胞在用mibefradil和丁卡因分别阻滞T型Ca2+通道和RyR后给予细胞膜激动剂时,细胞内Ca2+浓度均升高(分别为1.4000±0.0776和1.5169±0.4414),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2)L型Ca2+通道与肌浆网RyR之间的Ca2+信号转导:正常对照组的心房肌细胞在用mibefradil和肝素分别阻滞T型Ca2+通道和IP3R后给予细胞膜激动剂时,细胞内Ca2+浓度升高(1.5576±0.1989),单纯房颤组的细胞内Ca2+浓度也升高(1.5372±0.2952),两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 结论: 房颤时L型Ca2+通道与RyR和IP3R之间可能存在信号转导,但其可能在房颤时的细胞内Ca2+超载及异常Ca2+信号转导方面不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加强临床教学 培养合格医师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临床教学是培养合格医师的重要环节,是高等医学专业教学中最重要的阶段。在此期间,实践性教学又是培养和衡量学生灵活运用理论知识去观察、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最关键阶段,同时也是培养学生具有高尚的医德医风的教育过程。只有不断总结经验,加强临床教学,对学生进行全面培养,才能使医学生在未来的岗位上担负起救死扶伤、治病救人的重任。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