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10篇
内科学   15篇
神经病学   4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28篇
预防医学   1篇
中国医学   3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浅低温心脏不停跳下心内直视手术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对 179例心脏病患者进行浅低温心脏不停跳下心内直视手术。结果 :本组病例手术经过均较顺利。体外循环转流时间与阻断腔静脉时间均较常规体外循环缩短 ,无空气栓塞及神经系统并发症出现 ,术后均未应用正性肌力药物。结论 :浅低温心脏不停跳下心内直视手术适合于大多数心脏手术病人 ,且手术效果良好 ,但对于复杂心脏畸形手术应慎重应用该技术。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西洋参二醇组皂甙对心肌缺血与再灌注损伤的临床保护效果。方法:将30例心脏直视手术病人随机分成两组(每组15例病人),对照组采用St.ThomasⅡ号液,观察组在St.ThomasⅡ号液基础上加入西洋参二醇组皂甙(80mg/L),分别于升主动脉阻断前、阻断15min,开放循环5min、20min及术后12h、24h采血,检血清内SOD、GSH-Px、LPO值。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SOD、GSH-Px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P<001),LPO值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西洋参二醇组皂甙对心肌缺血与再灌注损伤有明确的保护效果  相似文献   
3.
乌司他丁对老年二尖瓣人工机械瓣置换病人的肺保护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体外循环期间乌司他丁对老年二尖瓣人工机械瓣置换病人的肺保护作用.方法 将20例老年单纯二尖瓣人工机械瓣置换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实验组在麻醉诱导后开始恒速静脉输注乌司他丁6 000 U/kg体重(30 min内输完),然后以1 000 U/(kg·h)的速率持续静脉输注至手术结束;对照组则不使用乌司他丁.分别于术前、开放升主动脉后20 min、体外循环结束时采集外周动脉血,进行中性粒细胞计数;再分别于术前、体外循环结束后0、3、6、12 h测定动脉血氧分压(PaO2)、吸入氧浓度(FiO2),计算氧指数(PaO2/FiO2)、肺泡-动脉氧压力差(P[A-a]O2).结果 对照组在升主动脉开放20 min中性粒细胞计数较术前明显降低,实验组的中性粒细胞计数在体外循环结束时明显高于术前,实验组与对照组的氧指数(PaO2/FiO2)在体外循环结束后6 h达到最低点,实验组的PaO2/FiO2在体外循环结束后12 h回升接近术前正常水平,而对照组则未回升至术前正常水平.在体外循环结束后0、3、6、12 h,实验组的氧指数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实验组P[A-a]O2与对照组在体外循环前无统计学差异(P>0.05),实验组再灌注60 min后P[A-a]O2与体外循环前无统计学差异(P>0.05)、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对照组再灌注60 min后明显高于体外循环前(P<0.01).结论 体外循环后存在肺损伤,使用乌司他丁使老年二尖瓣人工机械瓣置换病人的肺损伤明显减轻.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先天性主动脉缩窄的外科治疗经验。方法:2000年5月~2005年12月共手术治疗7例先天性主动脉缩窄患者,年龄5~12岁,3例单纯CoA,4例同时合并其他畸形。单纯CoA从左后外侧第4肋间进胸完成矫治术。合并PDA者,左后外侧开胸,先双重结扎动脉导管,然后完成矫治术。对1例合并VSD的病例,采取分期手术方法,2例合并PDA和VSD患者采用一期手术法。纠治CoA方法有:缩窄段切除行端端吻合术和补片扩大成形术。结果:术后动脉血压下肢超过上肢5例,与上肢相同2例。所有患者均顺利康复出院,未发生肾功能衰竭和下肢截瘫等严重并发症。出院后3个月~5年随访:无1例死亡,所有患者心功能良好,生活质量有明显提高。随访中超声心动图检查未提示有主动脉再缩窄,补片修补患者无假性动脉瘤形成。1例成年患者术后随访期间仍然存在高血压,经口服降压药得以控制。结论:①在手术时机的选择上,对症状较轻处于心功能代偿期的儿童,手术可延迟到5~6岁时进行。②手术方式的选择应根据病变的具体情况和术者经验而定。狭窄段小于1·5cm,可选用端端吻合术;如狭窄段大于1·5cm,则选用补片成形术。③在合并畸形的处理上,尽可能选择一期矫治法在一期矫治的切口选择方面,应首选双切口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18例合并二尖瓣畸形的儿童先心病病历,探讨儿童二尖瓣畸形的外科手术方法.方法自1997年9月至2002年4月期间,共为18例合并二尖瓣畸形的先心病儿童施行手术,年龄2~15岁,体重10~38kg.二尖瓣狭窄兼关闭不全(MS+MI)+动脉导管未闭(PDA)2例,MI+PDA2例,MI+室间隔缺损(VSD)5例,MI+PDA+VSD1例,MI+房间隔缺损(ASD)8例;其中16例行二尖瓣成形术,2例行二尖瓣置换术.结果无手术及术后死亡,无残留术后并发症及再手术,均痊愈出院;术后随访2个月~4年,效果良好.结论儿童二尖瓣畸形多为先天性,常合并其他先天性心脏病,应在矫治其他先心病同时治疗二尖瓣病变;根据病变不同,可选择瓣环环缩,瓣叶裂缝合,"双孔"二尖瓣成形及二尖瓣置换等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6.
体外循环(CPB)期间主动脉大量气栓较为少见,但常导致严重后果。紧急采用暂时的上腔静脉逆行灌注(SVCRP),能排出滞留于脑血管内的气体,是一种有效的急救措施。1988年5月25日,我们用这种方法成功地救治了一例患儿,现报道如下: 患儿女性,5岁,体重15kg。自幼发现心脏杂音,活动后心慌气短。胸骨左缘第2、3肋间可触及收缩期  相似文献   
7.
体外循环技术在气管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6年3月及1998年12月,我们将体外循环技术应用于气管手术中2例,均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1 病例资料  例1:女,34岁,因进行性呼吸困难1年,于1996年3月18日入院。曾2次咯出组织块,但末行病理检查。入院后查体:强迫半卧位,口唇无发绀,气管居中,可见吸气性三凹征,双侧呼吸运动及语颤、呼吸音等无异常。计算机断层摄影术(CT)示:气管腔内可见一肿物,大小约1.30cm×1.56cm×1.50cm,分叶状、基底位于气管左后壁,气管左后壁明显受侵,管壁增厚,管腔变形,CT值为49.6…  相似文献   
8.
目的在体外循环(CBP)过程中产生的全身炎症反应与术后呼吸功能不全有关,本实验研究p38丝裂原激活蛋白激酶(p38MAPK)与体外循环中肺损伤的内在关系。方法复制大鼠体外循环模型,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9只。实验组体外循环30分钟后,开放肺动脉,接呼吸机,30分钟后取左肺肺组织;对照组只是行胸部正中切口,全身肝素化。检测大鼠肺组织p38MAPK活性,测定p38MAPK的表达。肺组织的炎症反应通过检测TNF-α、IL-1β和组织学改变来测定。肺水肿通过估计组织中水的百分比来测定。结果大鼠在体外循环后,肺组织充血、水肿,大量炎症细胞浸润,TNF-α、IL-1β明显增高,p38MAPK灰度值分析结果显示体外循环后p38MAPK较对照组明显增高。结论大鼠肺组织p38MAPK在体外循环缺血再灌注时被激活,表达增多。推测是可能参与术中肺炎症反应的发生发展,导致肺损伤有关。同时为体外循环肺保护提供一个新途径。  相似文献   
9.
瓣膜替换术后早期低血钾较为多见,并常常带来严重的后果,需要快速予以纠正。而传统的补钾方法,难以做到此点。自1990年以来,我们对112例换瓣术后的病人行高浓度补钾以快速纠正术后低钾血症,收到了较好的疗效。实践证明,将2g氯化钾溶于100ml液体中静脉滴入,时间超过1h,是非常安全的。高浓度补钾以快速纠正低钾血症这一方法,有益于换瓣术后早期低钾的病人。  相似文献   
10.
698例动脉导管未闭的外科治疗白求恩医科大学第三临床学院心外科陈立波,张秀和,张柏民,赵洪序,宋翔翎我院自1960年6月至1993年9月,对698例动脉导管未闭进行了手术治疗。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全组患者698例,男283例,女415例。年龄2~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