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内科学   9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8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曼氏血吸虫的尾蚴穿过易感哺乳动物的皮肤,并在皮下移行的过程与诸多溶蛋白酶有关。现已从曼氏血吸虫尾蚴纯化出两种蛋白酶,上述尾蚴酶对合成底物或天然底物的不同特异性表明存在着数种尾蚴蛋白酶而非同一酶的不同形式。本文报告尾蚴分泌物中47kDa蛋白酶的特征及纯化。  相似文献   
2.
作者以BALB/cJ小鼠模型,测定细粒棘球绦虫生活史的哪个发育阶段最具有潜在的保护性抗原。上述小鼠分别用不同的非六钩蚴粗抗原免疫(每鼠免疫的抗原总量为50μg蛋白)或相当量的六钩蚴抗原粗提液免疫。抗原均按1:1与不完全佐剂(Span-Tween-Marcal,STM)混合,初次免疫时小  相似文献   
3.
旋毛虫不同株的变异已通过形态学、生化、遗传学等途径加以阐述。最近Pozio等以同工酶淀粉凝胶电泳法对不同地理株旋毛虫肌肉阶段幼虫进行研究,可区别8个不同的基因型(T-1~T-8)。用同工酶法测定西班牙旋毛虫不同地理株的结果发现仅有T-1  相似文献   
4.
有的抗血吸虫药物具有致癌和致突变作用,如吡喹酮和吡噻硫酮(oltipraz)能调节色氨酸代谢,使膀胱中致癌性色氨酸代谢物蓄积。由于肝脏是血吸虫感染严重影响的主要靶器官,以肝脏中的β-葡糖苷酸酶、核糖核酸酶、醋酸-α-萘酯酯酶三种溶酶体酶的活性,作为致癌性指数观察了曼氏血吸虫感染和抗血吸虫药吡喹酮和吡噻硫酮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免疫接种适量的照射致弱尾蚴能使小鼠得到保护而抵抗曼氏血吸虫病。较普遍的看法是细胞免疫机制而并非体液免疫机制在鼠抗感染中起主要作用。作者的试验结果如下:1.抵抗力产生的时间:免疫接种组(v)小鼠免疫接种500条200Gy γ-射线照射致弱的尾蚴经皮接种和对照组(c)小鼠在不同间隔时间均以200条尾蚴攻击感染,5周后,以成虫检获率按公式计算抵抗力程度。免疫接种10天后攻击感  相似文献   
6.
埃及血吸虫感染时,泌尿道的病理学早期检查,如膀胱壁的炎症反应,对阐明发病方式和治疗后的病理复发有用。但这种早期病理变化用目前常用的超声显像图技术不能检测到。已证明人嗜酸粒细胞含数种阳离子蛋白包括Ecp和Epx。为此,尿中嗜酸粒细胞的数目或嗜酸粒细胞来源的蛋白量可能是监测  相似文献   
7.
Dean等报道曼氏血吸虫尾蚴经紫外(uv.)或γ-射线照射后,可刺激宿主对攻击感染产生高水平的保护性免疫力。本文报告从对尾蚴的糖萼特异的抗血清及各种凝集素  相似文献   
8.
副肌球蛋白是多数无脊椎动物肌肉中的主要结构蛋白,脊椎动物则无副肌球蛋白,若用作疫苗候选抗原将不会发生自身免疫反应。已证明曼氏血吸虫的副肌球蛋白(Sm97)有希望成为曼氏血吸虫病疫苗候选抗原,其部分及全部cDNA已得到。本文报告编码日本血吸虫副肌球蛋白的cDNA的克隆及测序。作者从日本血吸虫菲律宾株成虫  相似文献   
9.
已证明用肝片形吸虫成虫分子量12kDa的抗原性多肽(Fh12)免疫小鼠,再以曼氏血吸虫攻击感染,其虫负荷减少50%以上。而感染曼氏血吸虫的小鼠5至6周后产生抗Fh12的抗体,表明这种片吸虫来源的抗原是一种交叉反应性和交叉保护性的抗原。本文报告从牛的肝片形吸虫成虫在液氮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