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3篇
综合类   3篇
预防医学   2篇
  2011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乙型肝炎病毒(HBV)在人体内受自然压力、人体免疫力和药物治疗的影响,常出现病毒变异.变异后的病毒株对常规的HBV标志物的检测、抗病毒药物治疗以及乙肝疫苗的预防注射效果均有一定影响.HBV有四个开放阅读框架(ORE),既S、C、P和X区.其中S区包括S基因和前S基因,C区包括前C基因和C基因.根据目前国内外报道,每个基因均发现了变异株.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门冬氨酸鸟氨酸颗粒剂(瑞甘)对慢性肝病患者血清谷氨酰转肽酶(GGT)水平的影响。方法应用瑞甘治疗慢性肝病血清GGT持续升高的患者,以双环醇(百赛诺)为对照组,疗程30天。结果 50例治疗组患者治疗前GGT水平为196.98±190.80U/L,治疗后为96.10±89.84 U/L(P〈0.01),30例对照组治疗前为168.06±87.10U/L,治疗后为117.30±52.63U/L(P〈0.05);两组GGT水平,治疗前比较无明显差异,治疗后比较也无明显差异;GGT水平与ALT呈正相关(r=0.40,P〈0.001)。结论瑞甘与双环醇均能明显降低慢性肝病患者血清GGT水平,有减轻肝脏炎症损害,保护肝脏的作用,两药对GGT水平的作用相当。  相似文献   
3.
血清HBV-DNA与急性乙肝预后的联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对急性乙肝病毒感染后能否完全恢复或转为慢性携带者,尚无判断的方法。作者通过回顾性的研究,将110例急性乙肝在六个月内HB5Ag转阴者和8例急性乙肝转为慢性携带者列为两组,分别对其血清GHV-DNA作一比较.并对血清HBV-DNA水平在临床后果不佳者列为两组。  相似文献   
4.
应用双抗体夹心法检测了20例EHF患者外周血清sIL-2R的浓度的动态变化,并与20例正常人比较,结果表明EHF患者sIL-2R浓度在发热期、低血压期、少尿期及多尿期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并且随着病情加重而明显升高。研究提示sIL-2R升高与EHF免疾病理损伤相关,动态检测sIL-2R对判断患者病情变化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5.
病毒性肝炎与细胞因子同济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430022)张建傲罗瑞德学者们发现,细胞因子在病毒性肝炎的病因、病理、诊断、治疗及预后等方面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现将有关研究进展简述如下。1细胞因子在病毒性肝炎中的致病变作用在病毒性肝炎中,危害较大的是...  相似文献   
6.
血浆置换中不同血管通路对重型肝炎治疗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应用两种不同血管通路进行血浆置换治疗重型肝炎的疗效,及两种方法对治疗的影响。方法:将86例重型肝炎患者在常规内科治疗基础上随机分成2组,分别采取股静脉插管(插管组)和前臂动、静脉穿刺(穿刺组)建立血管通路。观察两组患者进行血浆置换后治疗的有效率、感染发生率,以及对血液总胆红素、丙氨酸转氨酶、血氨、凝血酶原时间、补体等指标的影响。结果:插管组和穿刺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75.56%和78.05%,感染发生率分别为15.56%和4.88%;血浆置换后血液总胆红素、丙氨酸转氨酶、血氨、凝血酶原时间、补体C3均得到显著改善,除总胆红素降低幅度在穿刺组更加明显外,其余各值在两组间差异均无显著性。结论:血浆置换治疗能有效改善重型肝炎患者体内各主要异常血液指标;与插管法相比,穿刺法在降低血液总胆红素方面具有更多的优势。  相似文献   
7.
Membranelipidfluidity(MLF)hascorrelationtothemultiplicationandma1ignantdegreeofce11s,whichplaysanimPOrtantroleinthepathOgenesisoftheneoplasiacellsescapingfromthegrowthcontrol.Atpresent,noreportonthebio1ogicchangesinMLFofnormalbonemarrowcellswithinfectionofEHFV.ThepurposeofthisstudywastostudythechangesinMLFofnormalbonemarrowce11sanditsrelationtotheinfectionofEHFV.1MATERIALSANDMETHODS1'lCeIlcultureThepuncturewasmadeontheanteriorsuperioriliacspineorposteriorsuperioriliacspineof27c…  相似文献   
8.
应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了20例流行性出血热(EHF)患者外周血清可深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浓度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EHF患者SIL-2R浓度在发热期、低血压期、少尿期及多尿期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并且随病情加重而明显升高。研究提示SIL-2R升高与EHF免疫病理损伤相关,动态检测SIL-2R对判定患者病情变化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建立和评价IEDA检测HFRS患者尿中病毒抗原的方法及敏感性和特异性。方法采用自行制备的免抗HFRSV多克隆抗体(Anti-HFRSVIgG),运用免疫酶斑点法(IEDA)检测40例HFRS患者尿中的病毒抗原,同时采用传统的间接免疫荧光法(I-IFA)检测患者血清中抗流行性出血热病毒抗原的IgM型抗体(Anti-HFRSVIgM)作相关分析。结果应用IEDA检测尿中HFRS抗原的总阳性率为65%,早期(5日内)抗原检出率为83.33%,而应用I-IFA检测血清中Anti-HFRSVIgM阳性率为77.8%。结论IEDA与I-IFA检测的结果高度相关,且5病日内的早期诊断率为前者高于后者。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建立一种新的诊断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的实验手段。方法 采用R22株、陈株和湖北株3种汉坦病毒接种家兔,制备兔抗汉坦病毒多克隆抗体(抗HTV-IgG)。然后采用混合的3种抗体进行免疫酶斑点法实验(IEDA),检测患者血清和尿液中的汉坦病毒抗原。同时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IFA)检测患者血清中抗汉坦病毒-IgM作对照。结果 经用相关分析,IEDA与IFA检测的结果高度相关。血中汉坦病毒抗原检出率为73.68%,尿中为65.00%。发病5d内,血中检出率为94.34%,尿中检出率为83.33%。5病日内的早期诊断率前者明显高于后者。结论 IEDA与IFA相比,阳性率比后者有较大提高,特别是5病日内的早期阳性率的提高明显,值得用于临床HFRS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