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5篇
综合类   4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乙二胺四乙酸(EDTA)导致血小板聚集的特点,探讨与此现象有关的危险因素。方法用Sysmex XN-3000对2014年1月至2015年8月间的30 700例EDTA-K3抗凝标本测定,其中27例发生EDTA依赖性假性血小板减少(EDTA-PTCP)。再次采集27例患者的EDTA-K3和枸橼酸钠抗凝血标本进行测定并制作血涂片,显微镜检观察血小板分布,同时采集指血手工计数血小板。分析27例患者的生化指标,并与50例非EDTA-PTCP体检健康者结果对比。结果 EDTA抗凝血血小板数明显低于枸橼酸钠抗凝血,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枸橼酸钠抗凝血与手工法结果相近(P0.05)。EDTA-PTCP患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血糖(Glu)、三酰甘油(TG)比健康者高,而高密度脂蛋白(HDL)要比健康者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DTA引起假性血小板减少的程度取决于患者对EDTA的敏感度,该现象的存在可能与高血脂、高血糖有关。当发生EDTA-PTCP时,应更换抗凝剂或者手工计数血小板,从而避免漏诊。  相似文献   
2.
肺癌患者血液血小板计数增多与预后的相关性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对93例肺癌患者治疗前后血液血小板计结果进行了观察。患者继发血小板增多发生率为48.4%。患者按照病理学分类分别为;鳞癌40%,腺癌60.7%,小细胞癌47.4%,腺鳞癌45.5%,其间无显著性差别。按照TM分期分别为:I期12.5,Ⅱ期12.5%,Ⅲa期为46.7,Ⅲb期66.7%,Ⅵ期77.8%,TNM分期五血小板增多发生率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人类白细胞抗原(HLA)-DRB基因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基因多态性与肺结核的相关性。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序列特异性引物法(PCR—SSP)对肺结核组和健康对照组进行HLA—DRB和ACE基因分型。结果肺结核组HLA—DRB1*15等位基因的频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O.05);复治和耐药肺结核组ACE基因的I/D基因型频率显著高于初治和无耐药组(P〈O.05)。结论HLA—DRB1*15等位基因及ACE基因的I/D基因型与肺结核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我国北方地区汉族人群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插入、缺失基因多态性与肺癌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收治的肺癌确诊患者120例为病例组,按照病理结果 分为小细胞癌(SCLC)组31例和非小细胞癌(NSCLC)组(鳞癌、腺癌、鳞腺癌)89例。对照组为健康体检者62例。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序列特异性引物法(PCR—SSP)进行ACE插入(I)、缺失(D)基因分型分析及多态性分布情况。结果 病例组D/D基因型频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47,P=0.037,OR=2.85)。小细胞肺癌组(SCLC)的D/D基因型频率明显高于非小细胞肺癌组(NSCLC),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02,P=0.032,OR=2.900);SCLC组D等位基因频率明显高于NSCLC组(χ^2=5.185,P=0.023,OR=1.967);SCLC组I等位基因频率明显低于NSCLC组(χ^2=5.185,P=0.023,OR=0.508)。ACE插入、缺失基因多态性在肺癌各期和NSCLC患者中的频率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国北方地区汉族人群ACE基因多态性与肺癌具有相关性,D/D基因型和D等位基因可能是小细胞肺癌的易感因素。  相似文献   
5.
6.
目的探讨人类白细胞抗原(HL气)-DRB基因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基因多态性与肺结核的相关性。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序列特异性引物法(PCR—SSP)对肺结核组和健康对照组进行HLA-DRB和ACE基因分型。结果肺结核组HLA—DRB1*15等位基因的频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复治和耐药肺结核组ACE基因的I/D基因型频率显著高于初治和无耐药组(P〈0.05)。结论HLA—DRB1*15等位基因及ACE基因的I/D基因型与肺结核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血清肿瘤标志物NSE和Cyfra21-1在肺癌化疗疗效评估中的价值,探讨其作为肺癌化疗效果评价参考指标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1年8月~2013年6月北京胸科医院收治确诊的肺癌患者124例,其中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70例,小细胞肺癌(SCLC)患者54例。应用酶联免疫法检测所有肺癌患者化疗前、化疗后1个周期和化疗后2个周期血清中NSE和Cyfra21-1的水平含量。结果 SCLC患者化疗1个周期后与化疗前比较,NSE的水平显著下降[30.9 ng/mL比50.6 ng/mL],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NSCLC患者化疗1个周期后与化疗前比较,血清中Cyfra21-1的水平显著下降[2.67 ng/mL比8.75 ng/mL],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疾病进展患者化疗1个周期后与化疗前比较,血清中NSE和Cyfra21-1的水平显著升高,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化疗1个周期后与化疗前比较,疾病稳定和部分缓解患者血清中NSE和CYFRA21-1的水平显著下降,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化疗2个周期后与化疗1个周期后比较,肺癌患者血清中NSE和CYFRA21-1的水平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肿瘤标志物NSE和CYFRA21-1可作为早期的、费用低廉的肺癌化疗疗效评价参考指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人类白细胞抗原(HLA)-DRB基因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基因多态性与肺结核的相关性。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序列特异性引物法(PCR-SSP)对肺结核组和健康对照组进行HLA-DRB和ACE基因分型。结果肺结核组HLA-DRB1*15等位基因的频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复治和耐药肺结核组ACE基因的I/D基因型频率显著高于初治和无耐药组(P<0.05)。结论HLA-DRB1*15等位基因及ACE基因的I/D基因型与肺结核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N末端-前B型钠尿肽(NT-pro BNP)水平动态变化对重症监护病房(ICU)患者死亡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ICU的58例死亡患者的临床资料,连续监测这些患者各个时间段NT-pro BNP的数值,分析NT-pro BNP及其变化值对患者预后的判断价值。用COX回归方法研究NT-pro BNP及NT-pro BNP变化值与死亡的相关性。结果 NT-pro BNP 24、NT-pro BNP 48 d、NT-pro BNPmin与生存时间明显相关(P<0.05),OR值结果分别为1.205(95%CI:1.201~1.208)、1.303(95%CI:1.298~1.307)、0.896(95%CI:0.893~0.898)。结论 NT-pro BNP 24、NT-pro BNP 48 d、NT-pro BNPmin可能是ICU患者死亡的预测因素,NT-pro BNP24、NT-pro BNP 48 d与病死率呈正相关,NT-pro BNPmin与病死率呈负相关。但是NT-pro BNP结果必须结合临床环境来应用和解释,如何在更多混杂因素的环境下研究NT-pro BNP对ICU患者预后的影响仍然需要更多的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血清肿瘤标志物癌胚抗原(CEA)、胃泌素释放肽前体(pro-GRP)、神经特异性烯醇化酶(NSE)、鳞状上皮细胞癌抗原(SCC-Ag)、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FRA21-1)对肺癌辅助诊断的临床价值,并选择较理想的肿瘤标志物组合.方法 应用ELISA法检测50例健康者、90例肺部良性疾病患者和122例肺癌患者血清中5种肿瘤标志物水平.结果 肺癌患者血清中5种肿瘤标志物水平明显高于健康组和良性肺部疾病组(P<0.01);CEA在腺癌中的检测水平明显高于其他类型肺癌(P<0.01);NSE、pro-GRP在小细胞肺癌(SCLC)中的检测水平明显高于其他类型肺癌(P<0.01);SCC-Ag在鳞癌中的检测水平明显高于其他类型肺癌(P<0.05);CYFRA21-1在鳞癌中的检测水平明显高于其他类型肺癌(P<0.01);5种肿瘤标志物组合后,敏感性明显高于单项肿瘤标志物的敏感性(P<0.01).结论 5种肿瘤标志物在肺癌的辅助诊断和鉴别诊断中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NSE、pro-GRP可作为联合检测小细胞肺癌的标志物组合,CEA、SCC-Ag和CYFRA21-1可作为联合检测非小细胞肺癌的标志物组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