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6篇
儿科学   2篇
内科学   9篇
综合类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高分辨率食管测压(high resolution esophageal manometry,HREM)评估贲门失弛缓症(achalasia of cardia, AC)儿童经口内镜下肌切开术(peroral endoscopic myotomy, POEM)效果的作用。方法:收集2013年1月—2019年9月...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太白楤木对肝纤维化模型大鼠Ⅰ型胶原纤维(Col-Ⅰ)、Ⅲ型胶原纤维(Col-Ⅲ)、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表达的干预作用.[方法]雄性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阴性对照组、模型组、太白楤木大、中、小剂量组和秋水仙碱组,采用40% CCl4橄榄油腹腔注射诱导肝纤维化模型,2次/周,连续8周.采用苏木精-伊红及Masson染色观察肝组织病理学改变;RT-PCR检测Col-Ⅰ、Col-ⅢmRNA表达水平;Western-blot检测α-SMA的表达水平.[结果]与模型组相比,太白楤木大、中、小剂量组及秋水仙碱组肝细胞变性坏死减轻,纤维条索减少,且秋水仙碱组、太白楤木小、中、大剂量组呈逐渐减轻趋势.与模型组相比,太白楤木大、中、小剂量组及秋水仙碱组Col-Ⅰ、Ⅲ mRNA表达水平均减低(均P<0.05);与秋水仙碱组比较,太白楤木大剂量组Col-Ⅰ、Ⅲ mRNA表达减低(均P<0.05).太白楤木大、中、小剂量组和秋水仙碱与模型组相比,a-SMA表达不同程度减低(均P<0.05),与秋水仙碱组相比,太白楤木大、中剂量组a-SMA表达均减低(均P<0.05).[结论]太白楤木可通过抑制肝组织中胶原纤维的增生和肝星状细胞的活化,从而减轻肝纤维化.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儿童急性中毒的临床特征,以期寻求有效预防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7年1月西安市儿童医院消化科收治的因急性中毒住院的521例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 521例患儿中男性291例(55.9%),女性230例(44.1%);幼儿期257例(49.3%),学龄前期147例(28.2%);中毒地点在家中为508例(97.5%),农村431例(82.7%);中毒时间在夏季187例(35.9%);中毒途径以消化道中毒为492例(94.4%);及时治疗后,儿童急性中毒多数预后良好。结论 儿童急性中毒主要发生在婴幼儿和学龄前儿童;多发生在农村,夏季高发,以消化道中毒为主。  相似文献   
4.
目的 评估胶囊内镜(capsule endoscopy,CE)在儿童患者小肠疾病诊断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0月—2020年9月在西安市儿童医院接受胶囊内镜的113例患儿临床资料,分析胶囊内镜检查的完成率、胃及小肠通过时间、病变检出率、不良反应和并发症。结果 113例患儿中男78例(69.03%)、女35例(30.97%),年龄(99.8±44.7)个月(9~195个月),7岁以下31例(占27.43%);体重最低9 kg,身高最低70 cm。患儿中经口吞入胶囊87例(76.99%),为经口吞入组,最小年龄4岁3个月;经胃镜置入胶囊26例(23.01%),为经胃镜置入组,最大年龄9岁2个月。患儿中以不明原因腹痛(47.79%)及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31.89%)多见。胶囊内镜检查完成率97.35%(110/113),小肠阳性病变检出率31.81%(35/110)。经胃镜置入组小肠通过时间显著长于经口吞入组[(461.04±129.27)min比(288.23±107.84)min,t=5.646,P<0.01]。不同性别、不同年龄组及不同镜检结果组胃及小肠通过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胶囊阳性结果与吞入方式(P=0.401,OR=2.562,95%CI:0.284~23.077)、性别(P=0.154,OR=2.352,95%CI:0.726~7.616)、年龄(P=0.949,OR=1.007,95%CI:0.816~1.242)、检查原因(P=0.246)、小肠通过时间(P=0.219,OR=1.003,95%CI:0.998~1.008)等均无相关性。所有患者在检查中无胶囊滞留等并发症发生。结论 胶囊内镜检查在儿童的开展具有无创、快速、简单等优点,能够提升儿童小肠疾病阳性诊断率,可在儿童患者中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5.
6.
目的 初步评估经口内镜下幽门肌切开术(gastric peroral endoscopic pyloromyotomy,G-POEM)治疗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congenital hypertrophic pyloric stenosis,CHPS)的疗效和安全性。 方法 回顾西安市儿童医院2019年1月—2019年9月期间接受G-POEM治疗的6例CHPS患儿的临床资料,总结手术情况、围手术期管理以及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等。 结果 6例CHPS患儿平均日龄54.5 d(27~130 d),均顺利完成G-POEM,平均手术时间49.5 min(34~150 min),术后均未出现发热、消化道出血及腹腔脓肿,平均住院时间12.5 d(10~22 d)。6例术后平均随访4.2个月(3.3~8.6个月)。术后1个月幽门直径平均1.1 cm(0.9~1.5 cm),较术前的0.3 cm(0.1~0.5 cm)明显扩张。术后1个月体重平均增加0.9 kg(0.4~1.6 kg),术后3个月体重平均增加3.2 kg(2.6~3.5 kg),术后3个月随访时患儿体重即可接近同龄儿的标准体重。 结论 初步证实G-POEM治疗婴幼儿CHPS安全、有效,可成为CHPS治疗方式的一种新选择。  相似文献   
7.
<正>儿童贲门失弛缓症(achalasia of cardia,AC)是一种罕见的、原发性的食管运动障碍,主要由食管下括约肌(lower esophageal sphincter,LES)的变性或神经节细胞的缺乏引起[1-2]。儿童AC的发病率为每年0.10/10万~0.18/10万[3],我国儿童发病率的确切数据暂无。患儿常表现为不典型症状,如反复发生的呼吸道感染、夜间咳嗽、进食障碍等,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影响陕西省安塞县居民胃癌前疾病的相关因素,为胃癌的一级预防提供依据。方法 2010年5月至6月间通过胃镜联合胃黏膜活检的方法筛查出胃癌前疾病患者415例,在同一地区随机选择802名非消化系统疾病患者和健康人群作对照。取得知情同意后,对所有研究对象展开统一的问卷调查。采用成组比较的病例对照研究,建立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计算各影响因素的OR值和95%CI。结果年龄大于40岁(OR=4.617,95%CI:1.516~14.061)、进餐时间不规律(OR=7.133,95%CI:1.290~39.446)、进食腌制食物(OR=25.540,95%CI:1.439~453.217)、常有紧张感或易激动(OR=3.753,95%CI:1.464~9.621)、睡眠质量差(OR=18.402,95%CI:2.444~138.569)和Hp感染(OR=12.145,95%CI:1.904~77.464)等因素会增加胃癌前疾病的患病风险,而经常进食新鲜果蔬(OR=0.012,95%CI:0.000~0.435)、有便后洗手的卫生习惯(OR=0.049,95%CI:0.011~0.221)则能降低患病风险。结论饮食因素、生活习惯、精神心理状况及Hp感染可能是影响安塞县居民胃癌前疾病发病的重要因素。对上述因素进行适当干预,有助于降低胃癌前疾病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内镜下放射状切开术(endoscopic radial incision,ERI)治疗儿童先天性十二指肠隔膜狭窄(membranous duodenal stenosis,MDS)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5月至2021年12月西安市儿童医院消化内科收治的13例接受ERI治疗的MDS患儿的临床资料,分析手术过程、术后并发症及随访情况。结果 13例MDS患儿中男5例,女8例,中位病程时间8个月(2~20个月),中位诊断月龄13个月(5~30个月)。隔膜位于十二指肠降部10例(10/13),水平部3例(3/13)。十二指肠乳头开口于隔膜上1例(1/13),隔膜口侧5 cm内3例(3/13),隔膜肛侧5 cm内9例(9/13)。隔膜中位孔径为3 mm(2~6 mm)。13例患儿均顺利完成ERI,中位手术时间20 min(15~32 min)。手术平均切开3刀(2~4刀),术后外径9.9 mm内镜可自由通过,切开中位直径10 mm(10~12 mm),术后临床症状均达到缓解。术后出现并发症1例(1/13),为切口迟发性出血,内镜下金属夹夹闭止血,无肠穿孔及十二指肠乳头损伤等并发症。术后中位住院时间为6 d(5~10 d)。术后3个月复查上消化道造影及胃镜,狭窄口中位直径12 mm(10~15 mm),较术前狭窄口明显扩张。术后1个月患儿体重比术前平均增加1.20 kg(0.50~1.80 kg),术后3个月患儿体重平均增加3.50 kg(2.50~4.00 kg),接近正常同龄儿标准体重。结论 ERI作为微创方法治疗儿童MDS安全有效,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小儿食管异物嵌顿后易发并发症的相关因素。方法 2012年1月至2015年6月,在西安市儿童医院行内镜下食管异物取出术的150例患儿纳入回顾性分析。相关临床指标(患儿性别、年龄,异物嵌顿部位、嵌顿时间、大小、尖锐程度、性质,并发症严重程度等)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Spearman秩相关分析发现患儿年龄与食管异物并发症的发生呈明显负相关关系(r=-0.187,P=0.022),异物嵌顿时间(r=0.456,P<0.001)、尖锐程度(r=0.384,P<0.001)及性质(r=0.234,P=0.004)与并发症的发生呈明显正相关。多分类有序反应变量的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嵌顿时间≥8 h的并发症发生风险是<8 h的9.507倍(95%CI:2.982~30.309),有钝角/尖锐异物的并发症发生风险是光滑的142.751倍(95%CI:13.736~1 483.562)。结论 小儿食管异物并发症的发生及严重程度与患儿的年龄、异物嵌顿时间、异物尖锐程度密切相关。对于年龄小于1岁的儿童,异物嵌顿时间大于8 h或有钝角/尖锐的更应受到重视,尽早诊断及积极治疗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