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内科学   2篇
综合类   2篇
  1993年   3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作者定量分析了三种不同高通滤波频率对体表心室晚电位(VLPs)参数的影响,并对其临床意义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VLPs参数有高通滤波频率依赖性,随高通滤波频率增高,VLPs时限延长,振幅降低,异常检出率增高。  相似文献   
2.
实验以猫腰髓背角深层WDR神经元C反应为指标,观察电针效应。结果高强度电针拟承山穴使C反应抑制,5-10分钟恢复,同侧抑制效应比对侧强。用不同频率条件刺激穴位区皮神经,C反应抑制持续5-10分钟,其中20HZ参数作用较强。而刺激穴位区肌神经,C反应抑制时间可持续15-20分钟,其中20HZ参数作用强,恢复慢。比较电针穴位、皮神经、肌神经的效应,其抑制作用依次加强。本结果提示电针致WDR神经元C反应呈抑制效应可能是电针镇痛的作用之一;同侧近节段取穴镇痛效果好;针刺以兴奋深部感受器为主。  相似文献   
3.
实验是在用戊巴比妥麻醉后,基本清醒的大白鼠脊髓背角记录的,观察了由A反应和C反应所组成的会聚神经元的放电活动。统计了33个这类神经元C反应的基本参数。分析了A类初级传入纤维对C反应的抑制效应,此效应可用直线方程Y=ax+b(a≤0,b≥0)表示,并按Y值的大小将所受抑制的神经元分为强、弱两型。发现此抑制量同突触前抑制量呈高度正相关(P<0.01)。从而以脊髓背表面电位P波作为突触前抑制指标,证明了A类初级传入纤维对会聚神经元C反应的抑制中有突触前抑制的参与,并可能起主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我们对86例心肌梗塞(MI)患者行体表心室晚电位(VLP_s)检测,以探讨MI后VLP_s检测的临床意义.结果显示:急性MI组VLPS异常率(45.2%)明显高于陈旧性MI组(25.0%),P<0.05;下(后)壁MI组VLP_s异常率(48.5%)明显高于前壁MI组(25.5%),P<0.05;Killp~3s心功能≥Ⅲ级组VLPS异常率(57.1%)明显高于心功能Ⅰ级组(24.1%),P<0.01;MI后有室壁瘤组VLPS异常率(75.0%)明显高于无室壁瘤组(30.7%),P<0.05).随访8~20个月中,VLP_s异常者有8例发生室性心动过速(VT)/室颤(VF),VLP_s正常者无心脏意外事件发生。表明MI后心功能差,有室壁瘤者VLP_s异常则预后不佳。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