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内科学   2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1篇
  2012年   4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探讨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脂联素水平的变化,及与血管内皮功能的关系。方法 50例无明显临床大血管并发症的2型糖尿病患者,按24 h尿白蛋白排出量分为正常白蛋白尿组、微量白蛋白尿组及大量白蛋白尿组。检测血清脂联素、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生物化学指标、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FMD)、含服硝酸甘油后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NID)、心脏结构参数及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结果大量白蛋白尿组脂联素水平是正常白蛋白尿组的4倍,是微量白蛋白尿组的2倍(P<0.01和P<0.05)。微量白蛋白尿组脂联素水平比正常白蛋白尿组升高(P<0.05)。脂联素/血肌酐在三组中有同样的变化(均P<0.05)。大量白蛋白尿组和微量白蛋白尿组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均高于正常白蛋白尿组(P<0.01和P<0.05)。大量白蛋白尿组FMD、NID随脂联素水平的增加而下降(P<0.05)。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在三组间无统计学差异。脂联素与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24 h尿白蛋白排出量、血肌酐、左心室后壁厚度、内膜-中膜厚度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338、0.704、0.470、0.331、0.324,P<0.05),与FMD、NID呈显著负相关(r值为-0.397、-0.413,P<0.01)。结论糖尿病肾病伴随高脂联素血症,且与血管内皮功能损害密切相关。脂联素可作为糖尿病肾病患者早期血管内皮功能障碍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2型糖尿病患者高密度脂蛋白亚型分子构成成分含量、代谢关键酶活性变化及与血糖等指标的相关关系.方法 26例新发2型糖尿病患者与25例健康对照者留取血浆检测血糖、胰岛素和血脂谱.以改良一步沉淀法分离高密度脂蛋白3并检测其组分含量,并计算高密度脂蛋白2的主要组分含量.以荧光酶法测定胆固醇酯转运蛋白和磷脂转运蛋白活性.结果 (1)2型糖尿病组血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579).(2)2型糖尿病组与对照组的胆固醇酯转运蛋白和磷脂转运蛋白活性均无明显差异.(3)2型糖尿病组高密度脂蛋白3以下组分含量较对照组明显减少(均P<0.01):胆固醇为0.60±0.17 mmol/L比0.75±0.22mmol/L,磷脂为1.14±0.19 mmol/L比1.29±0.22 mmol/L,游离胆固醇为0.021±0.012 mmol/L比0.033±0.012mmoL/L,胆固醇酯为0.97±0.28 mmol/L比1.19±0.36 mmol/L.其中游离胆固醇和胆固醇酯含量与餐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胰岛素抵抗指数呈显著负相关(P<0.05).(4)2型糖尿病组高密度脂蛋白2的载脂蛋白AI含量较对照组显著降低(604.8±233.3 mg/L比755.4±198.0 mg/L,P<0.05),并与胰岛素抵抗指数、餐后血糖、血甘油三酯呈显著负相关(P<0.05).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高密度脂蛋白3和高密度脂蛋白2颗粒主要组分含量明显减少,并与血糖水平及胰岛素抵抗程度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估门诊2型糖尿病患者代谢控制达标情况及降糖药物治疗的现状。方法随机选取343例门诊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2007年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横断面评估其HbA1c及血脂谱、血压达标情况;分析患者降糖药物使用及大血管并发症出现的概况。结果 343例患者中HbA1c≤6.5%达标比例为21.9%;空腹及餐后血糖达到良好控制比例分别为24.5%和30.3%。33.2%患者血压得到较好的控制,各血脂指标仅有1/3患者达标。口服降糖药物使用比例依次为二甲双胍(48.4%)、磺脲类(36.4%)、糖苷酶抑制剂(33.5%)、胰岛素增敏剂(26.5%)、格列奈类(16.3%)。治疗方案中单药治疗占25.4%、两种及三种以上药物分别占39.1%及11.0%、口服药联合胰岛素占24.5%;HbA1c达标情况随以上治疗顺序而显著降低,并与各治疗组糖尿病病程相关。大血管并发症中以高血压最明显,占61.2%。结论我院门诊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达标率稍高于全国调查,但仍有78.1%的患者未达到理想控制。早期采用药物联合及胰岛素治疗可能改善门诊糖尿病患者的治疗状况。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估门诊2型糖尿病(T2DM)患者口服降糖药物应用及主要代谢指标控制达标情况。方法:随机调查347例口服药物治疗的门诊T2DM患者,收集患者的人口学资料、口服降糖药物应用及血糖、血压、血脂等指标,并分析慢性并发症发生情况。根据《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0年版)分析代谢指标达标情况。结果:347例患者中口服降糖药物使用比例最高的为二甲双胍(52.2%),其次为磺脲类(51.6%)。治疗方案中单药治疗占35.2%,2种及3种以上药物分别占49.0%及15.8%。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血糖、餐后血糖的达标率分别为59.1%,73.2%,71.8%。33.4%的患者血压达标,各血脂指标仅有40%患者达标。患者用药种类随糖尿病病程延长而增加,而单药、两药及三药治疗的患者HbA1c水平无差异。结论:根据《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0年版),门诊T2DM患者血糖达标率明显提高,但血压、血脂达标率较低,仍有40.9%的患者血糖未能满意控制。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成人血清脂蛋白胆固醇与年龄、性别及空腹血糖水平的关系。方法选择1310名体检健康人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年龄分为6组,测定其血清脂蛋白胆固醇及空腹血糖,比较各年龄组及性别间脂蛋白胆固醇变化和差异,并行相关分析。结果极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VLDL-C)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有随年龄增长而升高的趋势(r=0.19及0.25,均P=0.000),但60岁后男性VLDL-C有所下降。60岁前各年龄段男性VLDL-C结果均显著高于女性(P=0.000),60岁后男女间无差别(P>0.05)。50岁前男性LDL-C水平均高于女性(P<0.05),50岁以后男女间无差别(P>0.05)。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随年龄增长变化不明显(P>0.05),但女性各年龄段HDL-C结果均显著高于男性(P=0.000)。相关分析显示随空腹血糖水平升高VLDL-C升高趋势不明显(r=0.08,P=0.004),但LDL-C有所升高(r=0.13,P=0.000)且HDL-C明显降低(r=-0.18,P=0.000)。结论随年龄增长健康人群有发生脂蛋白代谢紊乱的倾向,且男性趋势更明显;空腹血糖增高和脂代谢紊乱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