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篇
  免费   1篇
儿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10篇
内科学   2篇
外科学   7篇
综合类   5篇
药学   5篇
肿瘤学   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3篇
  1996年   3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晚期门脉高压症肝功能按Child分级属B、C级 ,合并上消化道大出血则手术并发症发生率高 ,手术死亡率B级为A级的 7倍 ,C级为A级的 2 0倍[1] ,急性期做大的手术危险性更大。TH胶胃冠状静脉栓塞加脾切除术创伤较小 ,操作简便 ,适用范围广。我们自 1992年 5月至 2 0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全胃切除术后不同消化道重建方式的效果。方法将154例胃癌行全胃切除术患者,根据不同消化道重建方式分为2组。A组73例,采用Lahey吻合术;B组81例行P形空肠袢Roux-en-Y吻合术。观察手术时间、围术期并发症及随访结果。记录术后消化功能和营养状况。结果 (1)2组手术时间、吻合口瘘、狭窄、出血的发生率以及术后6个月累计生存状况比较无统计学差异。(2)A组术后6个月反流性食管炎、消化不良、腹泻和呕吐发生率高于B组,P0.05或P0.01。(3)术后6个月2组体质量、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和总蛋白均低于术前,P0.01,但A组明显低于B组,P0.05或P0.01。结论 P形空肠袢Roux-en-Y吻合术可减少术后远期并发症发生率,且有利于维持消化吸收功能,是一种较理想的消化道重建术式。  相似文献   
3.
我们两院自1981年1月~2001年3月共对216例小儿肠套叠施行手术治疗,其中坏死性肠套叠73例,现总结如下。 临床资料 一、一般资料 男46例,女27例。年龄2~12个月54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经皮浅静脉连续环形缝扎术(PCCS)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2月至2007年2月采用PCCS治疗下肢静脉曲张52例74条肢体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45例(86.5%)58条肢体得到随访。49条肢体(84.5%)静脉性跛行、酸胀、疼痛等症状消失,9条肢体(15.5%)症状明显改善。所有肢体静脉曲张消失。5条合并溃疡肢体,术后2~6周全部愈合。结论PCCS术创伤小,操作简单、安全、美观、有效,可作为下肢静脉曲张的常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小儿肠套叠的诊断价值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驻马店市中心医院2009年6月至2012年6月158例经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为小儿肠套叠,并经空气灌肠或手术复位证实的小儿肠套叠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58例小儿肠套叠,150例为右侧腹部肠套,8例为非右侧腹部肠套,均先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经x线透视空气灌肠成功复位144例,手术10例。肠套叠的超声特征性改变为“同心圆征”和“套筒征”。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小儿肠套叠的诊断有特异性,是目前诊断小儿肠套叠的首选方法,对临床治疗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急性阑尾炎的潜在生物标志物酒精脱氢酶1C(ADH1C)、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激酶1(PCK1)、胶原结构巨噬细胞受体(MARCO)在急性阑尾炎的诊断中的作用。方法采用GSE9579阵列用于差异化鉴定急性阑尾炎相关标志物,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6月在泌阳白云山中西医结合医院急诊科住院的80例腹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最终确诊为急性阑尾炎的患者46例为阑尾组,其他原因腹痛的患者34例为对照组。通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分别检测不同组患者的血清ADH1C、PCK1、MARCO水平,比较两组患者血清ADH1C、PCK1、MARCO水平异常率及血清学水平。利用曲线下面积(AUC)值检验ADH1C、PCK1、MARCO的诊断性能。结果从GSE25765数据集中,进行阑尾组与对照组的差异性基因表达,发现ADH1C、PCK1显著下调,而MARCO显著上调。KEGG富集分析发现这些差异基因参与P450-药物代谢、酪氨酸代谢、丙酮酸代谢、类固醇激素生物合成及PPAR信号通路等生物学功能。与对照组相比,阑尾组患者血清中ADH1C、PCK1含量显著均较低,MARCO含量显著升高(P<0.05)。血清ADH1C、PCK1、MARCO水平对急性阑尾炎分别具有良好的诊断效能(AUC值>0.07)。结论ADH1C、PCK1、MARCO在急性阑尾炎患者中变化显著,对阑尾炎的临床诊断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下肢原发性静脉返流性疾病的综合性外科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 :对患下肢原发性静脉返流性疾病的 4 5例 57条肢体进行手术治疗。所有肢体均行浅静脉手术 ,2 9例 35条肢体在浅静脉手术的同时行股浅静脉壁环形缩窄术。结果 :有 38例 4 9条肢体随访至今 ( 84 .4 % )。 81 .6 % ( 4 1 / 4 9)的患肢静脉性跛行 ,酸胀 ,疼痛等症状消失 ,1 8.4 % ( 9/ 4 9)的患肢症状明显改善。所有肢体静脉曲张消失。 6条合并溃疡肢体 ,术后 3个月 ,5条肢体溃疡愈合 ,1条明显缩小。全组经彩超复查 ,深静脉瓣膜功能恢复正常。结论 :对重度下肢原发性静脉返流性疾病患者的浅静脉、深静脉系统同时给予外科治疗 ,可大大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8.
我院自 1998年以来 ,应用CT引导经皮穿刺置管引流(Percataneousabcessdrainage ;PAD)治疗 6例重症急性胰腺炎 (SAP)合并腹膜后脓肿及积液 ,取得了满意的疗效 ,有关SAP合并腹膜后脓肿及术中继发腹膜后脓肿应用CT引导PAD治疗的文献少见。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病例中 ,男 4例 ,女 2例。年龄 30~5 1岁。其中 3例为术后并发腹膜后脓肿 ,2例为未行手术伴发的腹膜后脓肿 ,1例为腹膜后间隙积液。临床症状为 :①体温持续升高 ,加强抗感染不能控制 ;②左上腹压痛 ,腰背部剧痛 ;③肠麻痹持续存在…  相似文献   
9.
<正> 小儿腹股沟斜疝是普外科常见疾病之一。一般认为其发病机制是由于存在着先天性睾丸鞘突末闭的解剖缺陷。婴儿出生后不久因为哭闹、咳嗽等原因致腹压升高,使小肠或其它脏器经腹环、腹沟管及浅环突出而发病。手术是治疗小儿斜疝的唯一正确方法。本院普外科1986年~2001年4月共收治小儿斜疝420例,效果良好。现将临床治疗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自1882年Langenbuch行首例胆囊切除术以来,胆囊切除术已成为当前腹部外科最常做的手术之一[1]。其基本术式有三:①传统胆囊切除术(CC);②小切口胆囊切除术(MC);③腹腔锐胆囊切除术(LC)。如果适应证选择恰当,手术操作仔细,一般认为胆囊切除术是一项较安全的手术,但同时它又可能是一个极富危险和挑战的手术,由其所致的医源性肝外胆管损伤的报道屡见不鲜。据文献报道,开腹胆囊切除术(OC)致胆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