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11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4篇
  2002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吡喹酮是目前治疗华支睾吸虫病的最有效药物。关于该药对华支睾吸虫的杀虫作用,迄今仅见虫体组织学方面的研究,为了进一步探讨该药对华支睾吸虫的作用机理。本文进行了组织化学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2.
鼠疫耶尔森氏菌荧光标记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分型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建立荧光标记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FAFLP)技术平台,探讨鼠疫菌基因分型。方法 用5种核酸限制性内切酶消化鼠疫菌基因组DNA,选择最佳内切酶组合,酶切片段经接头连接后,用荧光素标记的5条EcoRⅠ引物和9条MseⅠ引物组成的引物配对扩增,选择最佳引物组合,进行系列PCR条件的优化。扩增产物经ABI PRISM 3100 Genetic Analyzer(遗传分析仪)检测,GeneScan等软件进行分析。结果 成功建立FAFLP技术平台。结论 FAFLP具有快速、简便、廉价、分辨率高、重复性好和污染少的优点,可用于鼠疫菌的基因分型分析。  相似文献   
3.
鼠疫耶尔森菌pgm位点及其侧翼序列遗传变异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鼠疫耶尔森菌中国自然分离株pgm位点及其侧翼序列的变异,了解不同疫源地菌株间的毒力差异,为鼠疫防治提供帮助。方法比较分析现有4株菌的pgm位点及其侧翼序列的变异,采用PCR、等位基因特异性PCR扩增260株中国自然分离株和7株假结核耶尔森菌。结果除锡林郭勒高原型和青海田鼠型菌株外,其他菌株均缺失了YPl666的70~87bp之间的18bp碱基。1406bp处T的缺失仅存在于东方型菌株中。北天山东段型及西段A、B型,锡林郭勒高原型,青海田鼠型菌株的pgm位点下游都没有IS100插入;锡林郭勒高原型和青海田鼠型菌株的色素沉着区有1个IS285插入,在其下游3kb区域还有1个IS100插入。冈底斯山型和昆仑山A、B型菌株的pgm位点上游侧翼区与其他菌株不同。36株菌的pgm位点缺失,缺失的菌株主要集中在鄂尔多斯高原型,松辽平原B型,昆仑山A、B型4种生态型菌株中。结论北天山东段型及西段A、B型,锡林郭勒高原型,青海田鼠型菌株是中国鼠疫耶尔森菌中比较古老的菌株。锡林郭勒高原型和青海田鼠型菌株是一个独特的分支,建议归为第4个生物型——田鼠型。北天山东段型及西段A、B型,锡林郭勒高原型,青海田鼠型菌株的pgm位点,由于在其下游没有IS100插入,所以稳定、不易缺失。pgm位点及其侧翼序列的变异与菌株的生物型、自然疫源地和生态型都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究鼠疫耶尔森菌生物型变异的遗传基础。方法 通过全基因组序列的比较分析,鉴定可能与生物型变异相关的基因突变,采用DNA测序和位点特异性PCR的方法,分析基因突变在鼠疫耶尔森菌自然分离株中的分布。结果 田鼠鼠疫自然疫源地菌株在毒力、生化表型和分子特征上与其他型别鼠疫耶尔森菌相差很大。所有脱氮阴性菌株的napA基因发生了突变,所有甘油利用阴性菌株的glpD基因发生了突变,所有阿拉伯糖利用阴性菌株的araC基因发生了突变。结论 提出了一个新的生物型——田鼠型;相应糖醇代谢相关基因发生突变是4个生物型变异的遗传基础。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超声视神经鞘直径与眼球横径(ONSD/ETD)比值对颅脑外伤(TBI)患者颅内压(ICP)的预测价值及其相关性分析。方法 90例TBI患者纳入研究,根据侧脑室置管测量ICP结果将患者分为ICP升高组(ICP>200 mmH2O,n=32)和ICP正常组(ICP≤200 mmH2O,n=58),根据格拉斯哥预后分级量表(GOS)随访后将4~5分患者纳入预后良好组(n=38),1~3分患者纳入预后不良组(n=52),比较两组患者ICP、ONSD、ETD和ONSD/ETD比值等指标的水平差异。超声ONSD、ONSD/ETD比值和ICP间的相关性分析行Spearman相关性分析;超声ONSD和ONSD/ETD比值对ICP升高预测的准确性比较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结果 术后第1天、第3天和第7天,两组患者GCS评分逐渐升高,ICP升高组GCS评分低于ICP正常组,组间和组内比较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患者ICP、ONSD和ONSD/ETD比值水平逐渐降低,ICP升高组高于ICP正常组,组间和组内比较均具...  相似文献   
6.
我国4地区旋毛虫杂交实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各地人体或动物旋毛虫,其形态相似,但生物学性状不尽相同[1,2],因此有人认为用株或隔离群区别各地旋毛虫[3]。斋藤奖等[4]曾将中国长春(犬)旋毛虫与世界各地旋毛虫进行了同工酶及杂交对比研究,认为长春旋毛虫属于波兰—美国—泰国群,与日本旋毛虫关系较...  相似文献   
7.
吡喹酮治疗后华支睾吸虫的组织化学变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华支睾吸虫实验感染的大鼠经吡喹酮治疗后,虫体的组织化学变化为:糖原在治疗后1h开始减少,24h明显减少,48h大部消失。治疗后1h虫体实质组织内蛋白质开始增加,24h实质组织、生殖器官内的蛋白质均明显增加。RNA在治疗后1h开始减少,24h逐渐减少,48h部分消失。琥珀酸脱氢酶、苹果酸脱氨酶和钙-三磷酸腺苷酶在治疗后1h开始弥散增加,24h明显增加。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在治疗后48h出现弥散性增加。但DNA、脂肪、碱性磷酸酶、酸性磷酸酶、单胺氧化酶和酚酶均未见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8.
华支睾吸虫在大鼠体内发育的乙酰胆碱酯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9.
为进一步探讨吡喹酮对华支睾吸虫的杀虫机理,以华支睾吸虫实验感染大鼠,经吡喹酮治疗后,虫体的组织化学变化为:治疗后1h,虫体内糖原均有减少,24h后糖原更加减少,部分虫体内糖原几乎消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