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2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2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目的 评价CT血管造影(CTA)在诊断B型主动脉夹层(AD)再破口中的价值. 方法 分析110例典型B型AD患者的CTA增强扫描及其中70例主动脉数字剪影血管造影(DSA)检查的影像资料,分别统计夹层再破口的数量、位置、大小,对两种检查的结果 采取Kappa一致性检验. 结果 83.64% B型AD患者具有多个再破口,人均再破口(3.41±1.90)个,以腹主动脉中段再破口的数量最多,大破口最常位于夹层最远端.70例CTA与主动脉DSA结果 比较,CTA发现再破口的灵敏度为93.78%,特异度为88.89%,两种检查方法 一致性检验的Kappa值为0.827(P<0.01). 结论 CTA可清晰显示B型AD再破口的数量、位置及大小等特点,与DSA在显示B型AD再破口方面具有良好的一致性,可作为再破口观察和随访的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2.
主动脉夹层覆膜支架腔内修复术后并发症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目的总结覆膜支架腔内修复术治疗主动脉夹层的经验,分析、探讨各种并发症发生的原因及处理方法。方法2002年4月至2009年1月,346例连续性覆膜支架腔内修复术的降主动脉夹层患者,包括B型夹层303例,B型主动脉穿通性溃疡(不典型夹层)39例,A型夹层术后并发症4例;男性304例,女性42例;平均年龄50.6岁。术后1个月、6个月、12个月及每年行CTA影像随访。统计不同时间段的并发症,计算其发生率及死亡率,按各并发症的发生与否分组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其发生的影响因素。结果术中无死亡,技术成功率99.7%。围手术期主要并发症率及死亡率分别为2.6%和1.7%。随访31.3±23.7月,并发症率及死亡率分别为4.6%为2.1%。主要并发症包括逆行型A型夹层(n=5)、支架一端新破口形成(n=13)、缺血性脑卒中(n=2)等。内漏的总发生率21.4%,随访中59.5%消失。结论尽管主动脉夹层覆膜支架腔内修复术治疗B型主动脉夹层疗效显著,但严重并发症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学科建设对三级甲等医院发展的重要意义,通过制定适合医院自身发展特点的学科建设评价标准,利用评价标准对医院全部科室学科建设情况进行评价,同时对各科室实施分层管理、项目管理及动态管理,具体推动医院学科建设。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MDCT定期随访,评估血管内覆膜支架植入术(ESGT)治疗Stanford B型主动脉壁内血肿(IMH)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ESGT治疗的17例B型IMH患者的资料。术后随访中,对所有患者行2次以上主动脉MDCT检查。结果 17例经ESGT治疗的B型IMH患者中,6例血肿完全吸收,9例明显吸收,2例血肿部分吸收。随访过程中无死亡病例,无并发症出现。结论 ESGT治疗B型IMH安全有效;MDCT可以作为重要的影像学随访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提高对冠状静脉窦闭锁(CSOA)的认知,探讨多排螺旋CT(MDCT)对CSOA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11年10月于我院经MDCT检查诊断为CSOA的10名患者,年龄2月~74岁,平均年龄41.8±7.3岁,男女比例为6:4。结果经MDCT检查诊断为CSOA的10名患者中,6例冠状静脉异常回流至左心房,1例通过异常血管回流至右心房,3例异常回流至右心房及左心房。结论提高对CSOA的认知在心血管疾病的诊治中非常重要,而MDCT在CSOA的诊断中具有着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胸主动脉覆膜支架置入术在支架近端锚定区不足时左锁骨下动脉的处理方法及支架直接覆盖左锁骨下动脉开口的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支架近端锚定区不足的108例胸主动脉病变(B型夹层94例,假性动脉瘤14例)左锁骨下动脉的处理方法、结果及并发症。2例行人工血管旁路联合覆膜支架置入术(杂交手术),其余患者直接行覆膜支架置入术,其中,完全覆盖左锁骨下动脉开口72例(A组),部分覆盖左锁骨下动脉开口34例(B组)。对比两组术后内漏、LSA显影、双上肢收缩期压差等结果。结果支架均顺利置入,术后除1例出现脑供血不足,死于呼吸循环衰竭,余患者均未出现神经系统并发症及左上肢严重缺血症状。A组左上肢收缩期血压低于右侧(84.8±44.0)mmHg和(130.8±21.4)mmHg,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B组双上肢收缩期血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随访(31.3±23.7)个月,仅A组中33例出现轻微左上肢乏力、麻木及头晕症状,无需手术处理。结论胸主动脉覆膜支架置入术中近端锚定区不足时,直接覆盖左锁骨下动脉开口以延长锚定区是可行的,特别是部分覆盖LSA开口更为安全;但必需严格把握适应证、仔细评估双侧椎动脉及颈动脉血供情况,对合并脑梗塞、呼吸睡眠暂停综合征等影响脑供血疾病的患者即使右侧椎动脉及双侧颈动脉血供良好,也不宜直接完全覆盖LSA开口。  相似文献   
7.
主动脉缩窄( coarctation of the aorta,CoA)是一种较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畸形,1760年由Morgagni尸检时首次发现,并被定义为降主动脉近段管腔局限性狭窄[1].在各类先天性心脏病中占5% -8%,多见于男性,男女之比为(3 ~5):1.50%以上的患者伴有其他心血管先天畸形,主要为动脉导管未闭、室间隔缺损、双瓣叶型主动脉瓣.临床上,如收缩期上下肢之间动脉压力阶差>20 mm Hg(1 mmHg=0.133 kPa),结合相应的影像学改变即可诊断为先天性CoA[2-4].如不治疗,CoA患者的平均寿命为34岁[5],常死于心力衰竭(26%)、主动脉破裂(21%)、感染性心内膜炎(18%)、颅内出血(12%)等致命并发症[6].故目前认为,上、下肢压差超过20 mm Hg为进一步治疗的指征,对于压差小于20mm Hg的患者如合并难以控制的高血压,特别是出现左心功能不全或左心室进行性肥厚者,亦应积极治疗[7].CoA的治疗方法主要为传统开放性外科手术和介入治疗.  相似文献   
8.
随着人口老龄化发展和影像技术的飞速进步,腹主动脉瘤成为老年人常见的大血管病变.尤其对于高龄、高风险的患者,由于不能耐受传统的外科手术治疗,增大的瘤体成为一枚定时“炸弹”,破裂的风险大,影响患者的生命安全.20世纪90年代发展起来的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通过覆膜支架腔内修复术,可降低瘤体破裂风险,以其微创、安全、有效,逐步成为部分外科手术患者的替代疗法.  相似文献   
9.
借鉴项目管理基本理论和方法,提出学科建设项目管理的设计思路,在学科发展规划指导下,按照学科建设项目计划、项目实施、项目监控和项目收尾4个环节进行管理,旨在提高学科建设的工作效率,促进医院学科发展,增强医院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