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8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1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岛津XED150L-20X线设备电源供给要求公频单相交流200V,允许波动±10%,如果电源控制或调整电路故障而导至电源供给超出范围,将会在控制台面板透视mA显示处出现F4故障。机器不能使用。如果掌握好电路原理和检查方法,将会很快排除故障。现将我们多次实践中总结经验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2.
岛津XHD150B-10型800mA X线机系统是临床诊断用X线发生装置,X射线的最高工作电压为150KV,额定电流为800mA。本次总结分析一例过载保护(OLP)电路故障的检修过程和判断故障的方法,详细地分析了该装置的过载保护电路工作原理,指明了故障的原因所在。  相似文献   
3.
耳硬化症的多层螺旋CT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诊断耳硬化症的价值。方法收集经临床、手术证实为耳硬化症、且进行了多层螺旋CT扫描病例共34例。扫描层厚为0.625mm,进床速度为1.2mm/rot。双侧分别小视野骨算法重建,重建视野为9.6cm,重建层厚为0.625mm,重建间隔为0.2mm。结果34例共64耳显示异常。耳硬化症的多层螺旋CT表现可分为窗型、耳蜗型及混合型。窗型54耳,仅前庭窗异常47耳,表现为前庭窗扩大或狭小;前庭窗及蜗窗同时受累共7耳。耳蜗型5耳,仅累及耳蜗周围迷路骨质,表现为耳蜗骨迷路边缘不整,呈条片状密度减低或双环状改变。混合型5耳,同时累及耳蜗、前庭窗、蜗窗及内耳迷路其它部分。结论多层螺旋CT是诊断耳硬化症有价值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估MDCT在术前耳硬化症诊断中的作用。方法收集经手术病理证实为耳硬化症、且CT扫描采用螺旋模式的病例共15例。扫描层厚为0.625mm,进床速度为1.2mm/rot,螺距为1:1。双侧分别小视野骨算法重建,重建视野为9.6cm,重建层厚为0.625mm,重建间隔为0.2mm。结果15例共30耳显示异常。仅前庭窗异常14耳,表现为前庭窗扩大或狭小。前庭窗及蜗窗同时受累共6耳。主要累及耳蜗周围迷路骨质10耳,表现为耳蜗骨迷路边缘不整,呈条片状密度减低或双环状改变。MPR交互重建充分显示了所有重要解剖结构的位置、形态:其中3耳为颈静脉球高位;所有病例均无面神经管水平段低位及面神经管裂,均无蜗导水管扩大及颈静脉球或颈动脉管裂。结论MDCT可以正确诊断耳硬化症,MPR重建可充分显示颞骨解剖及变异,有利于制定正确的手术计划。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改善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图像质量的条件。方法在不同的心率、不同重组算法、图像重组相位窗下,用心脏冠状动脉模具评价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图像质量。结果心率小于70次/分,心率波动范围小于10次/分时图像质量最佳;图像质量在R—R间期的75%相位(舒张中期)最好;实验数据共108组,采用单扇区、双扇区、四扇区重组成功率分别为93.5%,91.6%,93.4%,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4.163,P=0.125)。优良率分别为81.8%,79.2%和84.1%。结论心率、重组算法和图像重组相位窗是影响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的主要参数,运用合适参数能获得更优质图像。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绝对时相窄窗曝光降低心律不齐者自适应前瞻性心电门控冠状动脉CT成像辐射剂量的可行性。方法 纳入心律不齐冠状动脉CT成像检查者200例,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A、B两组,每组100例,两组均行自适应前瞻性心电门控序列冠状动脉CT扫描。A组采用绝对时相窄窗曝光(250~450 ms),B组采用相对时相宽窗曝光(30%~75%),其他扫描参数相同,两组对比剂注射方案相同,扫描完成后对图像质量进行评价并记录辐射剂量,比较两组间图像质量和辐射剂量。结果 两组的图像质量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容积CT剂量指数(CTDIvol)、剂量长度乘积(DLP)、有效剂量(E)分别为(16.71±8.35) mGy、 (231.04±114.86) mGy ·cm、(3.23±1.60) mSv,均明显低于B组的(29.35±17.90) mGy、(398.27±238.40) mGy ·cm、(5.57±3.33) mSv,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40、-6.32、-6.32, P<0.05)。A组中未出现重复扫描、出现1次、2次、3次重复扫描的例数分别为81、17、2和0,而B组分别为22、62、10和6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0.76,P<0.05)。结论 对于心律不齐者,自适应前瞻性心电门控扫描模式,同时采用绝对时相ms扫描及重建,并且缩窄曝光时间窗,能在保证图像质量的同时降低辐射剂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头颅CT扫描是诊断颅脑疾病最简单而有效的方法,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临床。因而可能使被检者接受大量的X线辐射。本文探讨低剂量在头颅扫描中的应用,比较低毫安秒扫描和常规剂量扫描的图像质量。方法:选择20名60岁以上拟行头颅CT平扫的志愿者,进行多排螺旋CT常规剂量扫描:120KV,250mA,扫描架旋转速度1秒/周(剂量相当250mAs),螺距0.531:1,床速10.62mm/rot。扫描野250mm,扫描层厚5mm。然后改用低剂量扫描序列(即毫安降为125mA),在其它参数不变的情况下,于相同范围内行低剂量扫描。由3名CT医师按自定的标准双盲法评价每幅图像,图像质量分三级。其次,在脑灰质和脑白质区内以1-4mm兴趣区分别测量CT值和标准偏差。通过统计学方法分析和计算脑灰质显示率和对比度噪声比(CNR)。结果:低剂量组图像质量符合临床诊断要求的头颅图像占97.6%,低剂量图像与相应的常规剂量图像作)(2检验,p〉0.05,图像质量无明显差异。250mAs扫描组和低剂量组125mAs扫描组平均脑灰质显示率无明显差异(0.38vs0.41,p〉0.05);250mAs扫描组平均CNR约高21%。所有125mAz扫描组的图像噪声比250mAs扫描组稍增加,但不影响诊断。结论:125mAs低剂量扫描可应用于脑血管意外及术后头颅凹扫描检查中。虽然图像噪声有所增加,但图像质量无明显下降。被检者放射辐射剂量却成倍减少。此法在颅脑疾病CT扫描检查中(如脑肿瘤、脑积水、脑血管意外及外伤等)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岛津XHD150B-10型800mA X线机系统是临床诊断用X线发生装置,X射线的最高工作电压为150KV,额定电流为800 mA.本次总结分析一例过载保护(OLP)电路故障的检修过程和判断故障的方法,详细地分析了该装置的过载保护电路工作原理,指明了故障的原因所在.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中,应用双筒注射技术消除上腔静脉伪影的作用。方法:182例疑冠心病的患者行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采用双筒高压注射器,高速注射对比剂后立刻以相同流率注射30~50ml生理盐水。评价上腔静脉伪影对图像质量的影响,图像质量分优、良和差3个等级。结果:本组中CT冠脉成像质量优者占85%,良占14%,差占1%。结论:通过采用双筒高压注射器,可消除上腔静脉和右心房内潴留对比剂而产生的伪影,提高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