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2篇
眼科学   7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刘桂香  左绪宏  林静  谭金山 《眼科研究》2007,25(11):878-880
目的 观察共同性外斜视患者内直肌胶原纤维的变化,探讨发生改变的意义.方法 选择共同性外斜视患者12例为斜视组,角膜移植供体7例为对照组.取1 mm3内直肌组织块,经固定脱水包埋,超薄切片染色后在JEM-1200EX型透射电镜下观察,对横断面进行图像分析,并做统计学处理.结果 两组胶原纤维呈簇状穿插于内直肌纤维之间,排列不规则,形成三维结构,横切面呈规则的圆形或椭圆形.斜视组胶原纤维直径及横切平均面积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斜视组横切面积标准差也较对照组显著增大(P<0.05).而胶原纤维分布密度斜视组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结论 共同性外斜视内直肌胶原纤维主要表现为直径增大,每个胶原纤维直径大小变异明显.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LASIK术后角膜瓣移位的临床特点及处理方法.方法 研究我院2002年7月至2008年5月行LASIK的患者共4 219例(8 316眼),对术后发生角膜瓣移位者23例(23眼)行移位修复术.术后第1天、第3天、1周、1个月、3个月进行复诊.结果 移位前和移位修复术后视力(1.16±0.14,1.12±0.20)、屈光度(0.75±0.37,0.74±0.34)、散光(0.82±0.39,0.83±0.43)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19例恢复到LASIK术前最佳矫正视力,3例外伤患者恢复至LASIK术后受伤前视力,仅1例木块击伤者视力低于受伤前.结论 LASIK术后角膜瓣移位只要及时发现,正确处理就可达到术前理想矫正视力.[眼科新进展2009;29(6):446-447,451]  相似文献   
3.
眼外肌及其筋膜组织共同维持眼球运动.既往斜视研究中更多地关注于眼外肌肌纤维的病理学变化特点,对眼外肌筋膜组织解剖及其功能认识相对较少.Pulleys是位于眼球赤道部附近与眼眶壁相连的一种弹性组织结构,直肌穿过该结构到达巩膜附着点,其限制眼外肌在眶内的滑动,是直肌运动的功能性起点,筋膜组织在眼球运动中发挥着更为主动的作用.Pulleys随着年龄增长可出现退行性变化,Pulleys异常与眼球运动障碍有关.在斜视诊断、手术设计以及结果评估中,斜视手术医生应充分考虑到Pulleys的存在.  相似文献   
4.
5.
背景 外侧膝状体(LGN)是视觉通路中重要的视觉信息处理器官,近年来发现LGN参与运动视觉信息处理,功能磁共振成像检查表明在LGN水平存在着双眼竞争,可能与弱视的发生有关.然而,LGN神经元时空频率特性的研究多限于猴或者猫,大鼠的相关研究较少. 目的 观察不同年龄段大鼠LGN神经元感受野时空频率调谐特性.方法 取睁眼后14~16d组、20 ~ 22 d组、27 ~30d组及睁眼后60 d组Wistar 大鼠各5只,用在体细胞外记录技术,通过正弦光栅视觉刺激分别对各组大鼠LGN神经元感受野时空调谐特性进行检测,观察大鼠LGN神经元时空频率调谐特性随着发育发生的动态变化. 结果 睁眼后14~16 d组、20~22 d组、27 ~30 d组及睁眼后60d组大鼠LGN神经元时间和空间频率调谐低通调制和带通调制间神经元数量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x2=0.68、0.47,P>0.05),4个组大鼠LGN神经元感受野最优时间频率调谐特性成年后达最高值,大鼠LGN神经元的最优时间频率均值分别为(2.5±1.3)、(2.6±1.2)、(2.6±1.1)、(3.6±1.1)Hz,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53,P<0.05),睁眼后60d组的最优时间频率明显高于睁眼后14~16 d组、20 ~22 d组、27 ~30 d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q=4.43、4.10、4.03,P<0.05),睁眼后14 ~ 16 d组、20~22 d组、27 ~30 d组间的相互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4个组大鼠LGN神经元的最优空间频率均值分别为(0.04±0.04)、(0.04±0.03)、(0.05±0.03)、(0.05士0.04)cpd,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0.58,P>0.05),而时间频率瞬时带宽及空间频率带宽各年龄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0.37、1.22,P>0.05).结论大鼠LGN神经元感受野时空频率调谐发育特性的不同可能与其在视觉通路中的功能有关.  相似文献   
6.
既往研究已经表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糖尿病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它是工作年龄段的成年人致盲的主要原因之一.糖尿病患者致盲危险性比正常人高25倍,根据ADA(2003年)的数据,在首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中,21%有视网膜病变.然而,忙碌的工作、控糖任务的复杂性,又让我们许多人,不论是医生还是患者,都缺少思考的机会。本人在十余年的眼科行医生涯中,接触过不少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患者,家里亲属中也有数位糖尿病患者。现就个人在从医经历中的一些体会,与糖友们分享。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内窥镜协助下经鼻修复眶内侧壁骨折并斜视的效果,探讨合理的治疗方法。方法选择单纯爆裂性眶内侧壁骨折7例,患者复视、眼球内陷及运动障碍保守治疗10~15天症状无改善,CT呈现明显内直肌嵌钝。在鼻内窥镜协助下充分还纳陷入的眶组织并对骨缺损用自体鼻中隔软骨游离移植片重建眼眶内侧壁。其中,6例于伤后3周内进行,1例在伤后近2月进行。随访4~17月(平均7.4月),观察复视、眼位、眼球内陷和眼球运动改善情况。结果术后所有患者复视及眼球运动受限均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5例复视完全消失,眼球运动恢复正常。2例好转(其中1例伤后近2月手术)。眼球内陷均在2mm以内。结论鼻内窥镜下重建眶内侧壁治疗斜视效果良好,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8.
目的 对玻璃体切割术后术眼无光感病人原因进行分析。方法 选择2004年1月~2006年1月我院玻璃体切割手术后无光感病人10例10眼,其中7例发生在手术结束后5min内,立即给予放出部分气体或液体降低眼压治疗;2例病人手术结束后30min发生,另1例病人在手术后第3天发生。对发生无光感的可能原因进行分析。结果 5min内发生无光感的7只眼经过治疗均恢复了一定的视力,发生在30min~3d的3只眼经治疗后未能恢复光感。10例病人中增殖型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5例,裂孔源视网膜脱离PVRC2级以上2例,严重眼外伤伴玻璃体积血2例,另1例因车祸致TERSON综合征伴视网膜脱离PVRD1级。手术结束时7眼填充气体(C3F8)、2眼填充硅油,术中应用重水3眼。结论 眼压短时间内急剧升高、波动较大可能是造成该严重并发症的主要原因,病情复杂、严重的玻璃体视网膜病变以及存在微循环不良疾病是其次要原因。因此,手术中不宜过快、过高地提升眼压。手术结束时应常规检查术跟视力,一旦发现视力丧失,立即采取有效措施降低眼压以挽回视力。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烟台地区城乡结合部3~5岁学龄前儿童的视力发育情况。方法随机选取烟台市芝罘区幸福社区及栖霞(县)市城乡结合部3~5岁学龄前儿童进行视力调查。结果共有1 376名儿童完成检查,其中,3岁组男145名,女130名;4岁组男268名,女262名;5岁组男286名,女285名。3岁组、4岁组及5岁组的Log MAR视力分别为(0.25±0.09)、(0.20±0.10)、(0.13±0.10),3组视力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3岁组男女平均视力分别为(0.25±0.09)、(0.25±0.09);4岁组男女平均视力分别为(0.20±0.10)、(0.20±0.10);5岁组男女平均视力分别为(0.12±0.10)、(0.13±0.10)。3组内不同性别间视力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城乡结合部3~5岁学龄前儿童视力随年龄增长逐渐提高,儿童视力发育与性别无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共同性外斜视内直肌肌纤维超微结构的特点,探讨这些改变的意义。方法选择共同性外斜视内直肌12例为斜视组,角膜移植供体内直肌7例为对照组。取1mm3内直肌组织块,行甲苯胺蓝经醋酸铀及枸棒酸铝双重染色,在JEM-1200EX型透射电镜下观察,并对主要细胞器改变例数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外斜视组内直肌肌纤维超微结构主要表现为肌原纤维排列紊乱、稀疏甚至溶解消失以及肌小节Z带不清或者消失;线粒体增多、增大、空泡化。外斜视组中有10例肌原纤维损害而对照组中仅2例,有统计学差异(P=0.0449);外斜视组中有11例线粒体不同程度的空泡化或浓缩,而对照组中线粒体异常2例,具有显著性统计学差异(P=0.0095)。结论肌纤维的损害及线粒体的异常表明共同性外斜视患者内直肌肌纤维有组织病理学改变,导致内直肌收缩功能的下降,可能与产生外斜视的生物力学相关。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