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2篇
内科学   1篇
  2007年   2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是一种恶性血液系统疾患,其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在60~70岁老年人中发病率最高,据统计超过5 0 %的患者为60岁以上的老年人。尽管经过传统的化疗可使AML缓解率达到85 % ,但是大多数的患者最终复发。复发患者特别是老年患者的疗效不佳,据报道相对于其  相似文献   
2.
目的:确定抗人CD33单克隆抗体(HIM3-4、WM53、M195)抗原识别表位所在区域,进而阐明抗体识别表位不同于其介导的生物学作用之间的关系。方法:将四个CD33胞外区不同长度的基因片段定向克隆入真核表达载体pDisplay,构建成真核表达载体pDisplay/EP1、2,3、4,分别将空载体和构建的质粒通过磷酸钙沉淀法转染入293T细胞,瞬时转染48小时后利用流式细胞仪通过抗血凝素A(HA)抗体标记以检测各质粒在细胞表面的表达,同时检测HIM3-4、WM53、M195和不同区段的结合活性。结果:抗人CD33单克隆抗体HIM3-4能识别pDisplay/EP1、2、3表达的蛋白,WM53能识别pOisplay/EP1表达的蛋白,M195则均能识别四个片段所表达的蛋白。结论:HIM3-4、WM53、M195识别的CD33抗原表位分别位于115—170、17—60、170—262氨基酸。  相似文献   
3.
目的:构建及表达抗人CD33单链抗体(抗CD33-scFv)基因,并检测其生物活性。方法:采用RT—PCR方法从分泌抗人类白细胞表面分化抗原CD33单克隆抗体(mAb)的杂交瘤细胞中克隆出VL和VH可变区基因,再通过重叠延伸拼接(splice—overlap extension)PCR方法在VH和VL可变区基因之间引入柔性连接肽(Gly4Ser)3,体外构建抗人CD33-scFv基因。将其克隆至原核表达载体PET-28a(+)并在大肠杆菌Rosetta(DE3)中表达。结果:SDS-PAGE和Western blot分析结果表明,抗CD33-scFv在Rosetta(DE3)菌中获得高效表达,重组蛋白的相对分子质量(Mr)为30000,表达产物以不溶性包涵体形式存在,经过溶解包涵体,镍柱亲和层析纯化和体外复性过程,获得了高纯度的scFv片段。流式细胞术(FCM)分析结果证实抗CD33-scFv可与人类白细胞表面的分化抗原CD33结合,保留了鼠源性mAb的与CD33结合的活性。结论:重组抗人CD33-scFv基因构建与表达成功,并且通过复性得到有生物活性的scFv,为下一步针对髓系恶性肿瘤的靶向治疗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