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9篇
内科学   15篇
特种医学   4篇
综合类   5篇
预防医学   1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5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崔振双  周冬翠  李俊彦 《医学综述》2012,18(14):2283-2285
目的通过对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容积(EDV)、左心室收缩末容积(ESV)、瞬时加速度波强(W1)、6 min步行距离(6MWD)的比较,探索W1评价冠心病患者左心功能的价值。方法应用ProSoundα10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检测患者EDV、ESV、LVEF、W1,随即测量患者6MWD,之后2 h内行冠状动脉造影,选择冠状动脉造影证实至少1支血管一处狭窄>50%患者83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入选者按6MWD分为2组(6 min运动距离正常组,6MWD>350 m;6 min运动距离减退组,6MWD<350 m),比较两组间EDV、ESV、LVEF、W1。结果两组EDV、ESV、W1、LVEF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W1、LVEF与6MWD呈明显正相关(P<0.01);EDV、ESV与6MWD呈明显负相关(P<0.01)。结论 W1有望成为一项反映左心室收缩功能的超声指标。  相似文献   
2.
随着心血管疾病发病率的不断上升和医疗水平的提高,老年性心力衰竭(简称心衰)的发病率呈逐渐升高的趋势。长期以来,临床上对心衰的评价多基于患者的临床症状和影像学指标。近年来实验室生化指标B型脑钠肽(BNP)在心衰患者发病及治疗过程中的变化,引起临床工作者的关注。作者自2009年9月至2012年10月间对本院住院的90例充血性心衰患者,观察其治疗前后BNP的变化,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超声心动图指导下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经正规药物治疗不理想的扩张型心肌病心力衰竭62例,均经超声心动图检测证实存在明显的单纯室间或伴有室内机械性不同步。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1例;对照组继续接受强心、利尿、扩血管等正规药物治疗,观察组采用CRT。观察两组6个月后临床及超声指标差异。结果:观察组术后6个月心脏同步性6、min步行距离(6MW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内径(LVDd)等指标改善情况,均非常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超声心动图指导下的CRT对难治性扩张型心肌病心力衰竭具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4.
心肌梗死后心绞痛(PIA)是不稳定心绞痛的一种特殊类型,发生于急性心肌梗死(AMI)后24h~30d之内,当AMI所致的胸痛消退后,再次出现胸痛并伴有心电图缺血性ST段改变即可确认为PIA[1]。PIA多见于冠状动脉严重病变者,由于PIA患者易发生梗死和猝死,其近期病死率高达17%~50%[1],因此,积极预防PIA发生就显得非常重要。1993年3月~1998年6月我们对收治的121例AMI患者使用低剂量肝素治疗取得一定疗效,报告如下。1 材料与方法将242例AMI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低剂量肝素…  相似文献   
5.
1病例 患者女性,45岁,主因"发作性心悸3年"入院.患者3年来多次无明显诱因出现心悸,每次持续5~30 min不等,诊断为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行射频消融手术,电生理检查为左侧游离壁旁道,术中采取股动脉穿刺主动脉逆行进入左心,术中消融成功,旁道消失(图1),消融导管为美国强生公司蓝把冷盐水灌注六孔压力导管,消融条件为功...  相似文献   
6.
<正>随着人口老龄化及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带来生活方式的改变,我国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以下简称冠心病)的发病率呈持续上升趋势[1]。同时,冠心病合并焦虑抑郁等精神心理问题非常普遍,并对冠心病的发生、发展及预后产生极大影响,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因此,冠心病合并的焦虑抑郁越来越受到广大心血管科医生的关注。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索药物涂层球囊(DCB)治疗冠状动脉(冠脉)小血管狭窄伴轻度钙化病变的效果。方法 选取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七医学中心心内科自2019年1月至2022年1月期间收治的80例经冠脉造影(CAG)证实为冠脉小血管狭窄伴轻度钙化的病变,并接受了DCB或药物洗脱支架(DES)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入选病例按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DCB治疗37例)和对照组(DES治疗43例)。将两组患者术后即刻、12个月的治疗效果、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出血事件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对照组术后即刻、术后12个月的治疗效果,靶血管最小管腔直径(MLD)、晚期管腔丢失(LLL)、再血管化(TLR)以及不良心血管事件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出血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2.7%vs. 17.5%,P<0.05)。结论 DCB与DES治疗冠脉小血管狭窄伴钙化病变,具有相似的近期及远期效果,由于更低的出血性事件,DCB可能作为支架植入的替代方案,具有更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心肌壁内血肿是指心肌出血或冠状动脉破裂引起的血液在心肌内(心外膜下)积聚,从而引发一系列病理改变及临床表现的一种病症,该疾病本身在临床上并不常见,国内外文献偶有报道,但严重的心肌壁内血肿可导致心脏破裂或压塞而危及生命,需要临床医师对其发病原因、分类、诊断及治疗加强认识.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探讨高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PCI术后心肌再缺血情况与临床表现以及心律失常的关系。方法对238例〉70岁老年患者成功行PCI手术前后的临床表现及24h动态心电图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238例老年冠心病患者术后动态心电图显示24h心肌缺血发作次数、ST段压低幅度、ST段压低总时间、缺血发作平均时间和心脏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手术前[分别为(4.2±1.2)次与(9.3±1.7)次;(1.4±0.5)mm与(3.4±0.4)mm;(28.3±5.6)min与(207.5±13.2)min;(4.8±0.9)min与(19.2±2.2)min和25.1%与6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01)。动态心电图记录到的心肌缺血发作时,临床发生典型心绞痛症状的比例明显低于手术前(为7.6%vs43.8%,P〈0.001),传导阻滞发生率无显著变化(P〉0.05)。结论成功的PCI手术能明显改善冠心病患者心肌缺血发作次数、缺血程度及持续的时间、严重心律失常的发作次数,缓解心绞痛症状;但对已存在的传导阻滞改善不明显。动态心电图可作为一种对PCI术后疗效及患者预后有价值、无创性的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