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1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2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29篇
神经病学   49篇
特种医学   6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26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2篇
肿瘤学   2篇
  2023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3年   1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目的观察急性颅脑损伤患者黄体生成素的动态变化及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随机选取1999年12月~2001年6月间急性颅脑损伤住院患者50例,按照GCS分数,不同的预后,不同有损伤类型,CT上不同的中线移位程度等因素分别进行了分析。同时设对照组12例。结果颅脑损伤组黄体生成素值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颅脑损伤的程度越重,伤后即刻的黄体生成素值越高,而动态观察则快速下降,搏动幅度大,其入院即刻检测值与入院第3d的检测值之比也就越大。如GCS3~5分组,死亡组,重度中线移位组,脑挫伤组的情况均如此。伤情较轻者,黄体生成素升高的程度较小,且伤后48h逐渐恢复正常,搏动幅度小,其入院即刻检测值与入院第3d的检测值之比也就越小。结论颅脑损伤患者伤后黄体生成素的动态变化可以做为伤情和预后判断的重要指标。凡伤后黄体生成素明显升高而48h后明显降低者,人院后即刻检测的垂体激素值与入院后第3d所检测的垂体激素比值大于3者,为伤情严重且预后不良的指标。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瞬目反射(BR)的检查方法,反射途径,BR改变的定位原则及在神经外科的应用进行了介绍.BR是种简单易行、经济的无损伤性检查,对了解三叉神经、面神经及脑干(尤其是桥脑机能改变具有重要意义.对CPA肿瘤诊断、脑损害机能改变及其预后判定具有重要实用价值,值得在临床工作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3.
脑膜瘤的CT和MRI表现与其生物学特性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脑膜瘤的CT和MRI方面探讨与肿瘤的生物学特性有关的几种表现,瘤周明显水肿、结节形改变、肿瘤边界不清、肿瘤内囊性改变,非均一中度强化及无钙化是提示肿瘤生长较活跃或是恶性脑膜瘤可能性的表现,而良性脑膜瘤的表现与上述相反。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泌乳素腺瘤中雌激素受体(ER)、垂体瘤转化基因(PTTG)及碱性成纤维因子(bFGF)与肿瘤侵袭生长的关系。方法选择手术切除的泌乳素腺瘤标本46例,分为侵袭组和非侵袭组,采用免疫组化方法分别测定ER、PTTG和bFGF蛋白表达;从组织中提取RNA,经RT-PCR方法测定ER-mRNA和PTTG-mRNA。结果侵袭组ER、PTTG和bFGF蛋白表达的积分吸光度(IA)值分别为5385.1±1348.6、9874.2±2143.7和7938.5±1436.5,ER-mRNA和PTTG-mRNA吸光度比值分别为0.71和0.83,与非侵袭相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ER、PTTG和bFGF与肿瘤的侵袭性密切相关,对肿瘤的发生,发展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前认为,恶性胶质瘤对化疗不敏感的原因可能是在不引起并发症的前提下肿瘤处的药物剂量不足。热敏脂质体组成的纳米储药微囊在生理温度下能保持相对稳定,在高温处则释放所包含的药物,使该处的药物浓度大大提高,与局部间质内热疗起到协同作用,以达到最大程度杀伤肿瘤并减少对正常组织伤害的目的。本研究拟探讨热敏脂质体洛莫司汀(Lomus-tine)热靶向化疗的合适化疗药物浓度,旨在为热靶向化疗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脊髓空洞-胸腔分流术的手术操作、分流效果及其临床疗效.方法 本组14例,男4例,女10例,全部患者均具有典型的临床症状,经MRI证实为颈段或颈胸段脊髓空洞症,11例患者行枕下减压+脊髓空洞-胸腔分流术,3例患者4次行单纯脊髓空洞-胸腔分流术,全部患者随访6~50个月,定期复查MRI,观察患者症状、体征变化、空洞变化.结果 优(临床症状明显改善)9例;良(临床症状稳定)4例;差(症状加重或出现新的症状)1例,临床有效率(优+良)92.8%.术后MRI复查空洞缩小80%至完全消失11例,空洞缩小50%~80%2例,空洞缩小50%以下1例.全部患者均未发生分流并发症.结论 脊髓空洞-胸腔分流术可以在一个体位下完成,术后并发症少,临床有效率和空洞缩小率高,是一种理想的空洞分流方法.  相似文献   
7.
颅内蛛网膜囊肿的外科治疗(附32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 ,外科治疗颅内蛛网膜囊肿 (IAC)主要采用囊壁切除加囊腔脑池交通术和囊肿 -腹腔分流术。1 997年 1月~ 2 0 0 0年 1 0月 ,我院神经外科共收治蛛网膜囊肿 3 2例 ,分别采用两种术式治疗 ,并进行手术效果比较。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3 2例 IAC患者中 ,男 2 0例 ,女 1 2例 ;年龄 2岁~ 2 3岁 ,平均 1 3岁。有外伤史者 1 3例 ,脑膜炎者 2例 ,其余无明显诱因。病变位于外侧裂池囊肿 2 1例 ,大脑凸面囊肿 5例 ,幕下枕大池及桥小脑角池 6例 ;囊肿均为单发。IAC患者均起病缓慢 ,主要表现为间歇性、不规则头痛、头晕 ,…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老年泌乳素型垂体腺瘤中雌激素受体(ER)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与肿瘤侵袭性生长的关系。方法 手术切除的泌乳素型垂体腺瘤标本46例,分为老年组和非老年组,采用免疫组化方法分别测定ER和PCNA蛋白表达;从组织中提取RNA,经RT-PCR方法扩增ER-mRNA;从细胞中提取蛋白,行Western免疫印迹检测。结果 ER、PCNA蛋白及ER-mRNA表达在老年组和非老年组存在明显差异,且免疫组化和Western免疫印迹两种方法检测的ER蛋白表达水平相一致。结论 ER和PCNA与肿瘤的侵袭性密切相关,可以作为临床判定肿瘤侵袭生长的分子标志,为老年泌乳素型垂体腺瘤的综合治疗提供体依据。  相似文献   
9.
杨晓清  滕良珠 《山东医药》2006,46(30):76-77
脑膜瘤是颅内常见肿瘤之一,原发于蛛网膜内皮细胞,发病率约2‰,仅次于脑胶质瘤。大多数脑膜瘤是良性的,仅少数为不典型性和恶性。即使行肿瘤全切术,仍有4%~16%的复发率。肿瘤细胞的高增殖性是肿瘤复发的重要原因。近年来有关脑膜瘤增殖、复发的分子生物学机制的研究较多。现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0.
滕良珠  王国栋 《山东医药》1996,36(11):36-37
脑膜瘤的诊断与治疗山东省立医院(250021)滕良珠,王国栋脑膜瘤的发病串仅次于颅内胶质瘤,占颅内肿瘤的15%~19%。30~50岁为其发病高峰,约占4/5。肿瘤好发于大脑凸面、大脑镰、矢状窦及颅底部位,以颅内压增高及肿瘤压迫所造成的神经系定位症状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