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篇
  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2篇
口腔科学   16篇
内科学   3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5篇
药学   5篇
  2023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1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6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3篇
  1975年   3篇
  197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3 毫秒
1.
作者于1979~1980探索出一种新的麻醉方法——激光穴位麻醉。采用氦氖激光器(功率2毫瓦)发射的激光,聚焦成一红色光斑,照射患者皮肤穴位代替针刺或按压穴位麻醉,经500例拔牙手术的临床试用,全部成功。  相似文献   
2.
颌面部组织损伤与缺损的修复治疗,尤其是神经的修复,对重建组织与器官的功能具有决定性的作用。长期以来,在肉眼下进行神经的修复手术,效果很不满意,以致颌面外伤与肿瘤手术后神经损伤的修复未能给予应有的重视。近年来继显微外科技术的不断革新,神经的缝合与移植己取得令人鼓舞的进展。现将有关显微外科技术及其在神经修复中的实验性研究与颌面部临床应用的部分资料予以综述介绍以资借鉴。  相似文献   
3.
神经纤维瘤的结构: 神经纤维瘤是神经鞘膜组织的增生,常常有粘液瘤样病变。偶尔也可恶变成为粘液肉瘤或纤维肉瘤。神经纤维瘤的周界与被膜常不完整,病变组织与周围的皮肤以及其他组织,甚至神经混合在一起。肿瘤中常可见有神经纤维散布,也有时看不见神经而只见到不规则的纤维脂肪组织团块。这种纤维粘液瘤样浸润也可以波及真皮。丛状神经纤维瘤(Plexiformneurofibromata)表面的皮肤常增厚,脆弱而无张力。面部丛状神经纤维瘤中含有丰富的扩张  相似文献   
4.
耳颞神经综合征(Frey Syndrome)是继腮腺感染、手术或外伤之后所发生的一种不常见的临床问题,表现为面部发红或出汗。关于此综合征发生的机制,其说不一。但从表面上看来,似乎最合理的解释是由于发自耳颞神经的副交感分泌运动纤维(在正常情况分布于腮腺),错位分布于腮腺表面的汗腺或小血管(Blumenfeld and Friedman,1967;  相似文献   
5.
癌症的细胞学与组织病理学诊断的准确性,取决于送检组织的代表性。设计甲苯胺兰测验(Toluidine bluetest)的目的是要在一个可能隐藏着重要病理学特征的可疑病损中分辨恶性的区域。此法所依据的是癌细胞含有更多量的核糖核酸和脱氧核糖核酸。甲苯胺兰对此类核酸有亲合力,因而恶性组织将比正常上皮组  相似文献   
6.
本文总结我院1957—1978年收入住院经病理证实的腮裂囊肿病例25例,男14例,女11例;均为单侧罹患,左15例,右10例。发病年龄6至61岁(平均34.1岁),多在20~50岁出现症状,从出现症状至就诊20天~8年不等,平均20.3月。绝大部份在2年内就诊。病员就诊时主要症状为颈侧方无痛性色块。1例入院前曾经二次手术后均复发,1例入院前曾经切开引流。术前穿刺18例,均可抽出囊液。术前能正确诊断者15例,其余10例则误诊为其他疾  相似文献   
7.
1985年6月26~28日在意大利波伦亚(Bologna)召开了第一届大型国际激光医学与外科会议,主持大会科学委员会的成员是由国际上享有声誉的激光医学科学家如意大利G.Gallctt i,美国L.Goldman,苏联V.S.Letokhov,日本大城俊夫,西德H.Prehn,与中华人民共和国秦家楠教授等组成。参加大会的科学家都是在医学不同领域中知名的学者,有意、美、法、德、日、苏联、中华人民共和国、加拿大、西班牙等21个国家近1000人,其中论文作者共601人。  相似文献   
8.
目的 从猪带绦虫六钩蚴总RNA中扩增45WB2基因,并在甲醇酵母分泌表达载体pPIC9K中获得高效表达。 方法 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 从孵化激活的六钩蚴克隆获得459 bp的基因, 亚克隆至酵母分泌表达载体pPIC9K中, 经测序验证读码框正确后, 重组质粒电转化毕赤酵母SMD1168菌株。用PCR方法检测结果表明, 目的基因整合进毕赤酵母染色体DNA中。 重组菌株用1%甲醇诱导, 分别取诱导 72和96 h的上清和沉淀进行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和蛋白质印迹(Western blotting)分析。 结果 重组菌株在毕赤酵母中的表达蛋白分子量为Mr 16 000, 表达产物占上清总蛋白量的32.8%, 且能被猪囊尾蚴病患者血清识别。 结论 基因在毕赤酵母中成功表达, 表达产物有望作为免疫原用于猪囊尾蚴病的免疫预防。  相似文献   
9.
实验条件下森林革蜱生活史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室内(T:12-28℃,RH:6%-86%)条件下较系统地观察了森林革蜱(Dermacentor siluarum)的生活史包括越冬,获得了有关生物学方面的参数,再次证明森林革蜱在幼蜱、若蜱和成蜱各个蜕化期均离开宿 主,表现为三宿主型,成蜱出现一年春秋二次,但秋季出现的成蜱不吸血,故成蜱侵袭家畜的高峰期在3-5月;经过幼蜱和若蜱后,7、8月发育的成蜱以饥饿状态越冬,然后在次年的2、3月开始寻找动物正常吸血,饥饿成蜱可活9-10个月,试验条件下,在兔体上完成一代共需64-130d,平均97d,即雌蜱吸血期为10-15d,产卵前期为3-8d,产卵期为11-25d,产卵量约4329粒,卵化期为10-20d,平均97d,即雌蜱吸血期为10-15d,产卵前期为3-8d,产卵期为11-25d,产卵量约4329粒,卵化期为10-20d,孵化率为82.5%,幼虫吸血期为3-7d,幼虫吸血期为3-7d,幼虫蜕化期为8-21d,其蜕化率为77%,。若虫吸血期为6-12d,若虫蜕化期为13-22d,其蜕化率为98%,其各变态期均吸血,其中雌蜱吸血量可达吸血前的152倍。  相似文献   
10.
本文报道(1977~1979)应用20%三氯醋酸灌注疗法,治疗面颈部囊肿与瘘共92例的近期疗效与随访结果。本组92例中,男性51例、女性41例,年龄由2(1/2)岁~59岁。计有耳前瘘32例、甲状舌管囊肿与瘘34例,粘液腺囊肿10例,腮腺体瘘5例,腮裂囊肿及瘘6例,面部皮脂腺囊肿2例,鼻唇囊肿、先天性下唇正中瘘与颞下凹感染性瘘各1例。在92例中,治疗结束时痊愈者81例,好转者11例。经过1月~1~ 年的随访,有随访结果的76例中,痊愈者7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