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内科学   2篇
预防医学   1篇
  2014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研究冷冻粘附现象的特点。方法总结38例经导管冷冻消融慢径的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的病例,在-30℃下冷冻标测,确认有效靶点后降温至-75℃冷冻消融,手术过程中观察冷冻导管与靶点粘附时的特点,记录粘附时导管末端的温度,从开始降温到发生粘附所需时间,冷冻仪液态N2O的流量、压力参数。结果冷冻导管与靶点发生粘附的最高温度为-16.2±1.8℃,最低温度为-21.4±1.8℃,平均温度为-18.5±1.6℃,从降温到粘附所需时间平均为22.2±4.8s,粘附时冷冻导管内液体N2O流量为14.9±1.1ml/min,压力为678.6±23.8帕/平方英寸;在冷冻标测和消融过程中,消融导管与靶点粘附稳定,未发生移位;全部38例冷冻消融均获成功,未发生永久性房室传导阻滞,随访1~30个月无复发。结论冷冻粘附可使导管与靶点接触稳定,增加消融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冷冻消融是治疗AVNRT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6例老年患者起搏器囊袋感染的相关因素。方法分析6例起搏器术后囊袋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6例起搏器囊袋感染患者平均年龄(71.6±12.6)岁。初次安置起搏器4例,原部位更换起搏器2例。其中近期感染2例,远期感染4例;浅表感染2例,深部感染4例。创面分泌物培养表皮葡萄球菌2例,耳葡萄球菌1例,金黄色葡萄球菌1例,无细菌生长2例。血培养结果均为阴性。6例患者经局部清创及静脉应用抗生素治疗后,伤口均I期愈合;5例从对侧植入新起搏器的患者在出院后1个月、3个月和6个月复查时未见囊袋感染。结论老年患者是起搏器囊袋感染的易发人群,术前预防是关键。  相似文献   
3.
房室双旁道的食管心脏电生理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房室双旁道食管心脏电生理检查的特征性改变。方法:对14例经射频导管消融术证实的房室双旁道的食管心脏电生理检查作回顾性分析。结果:10例房室双旁道的电生理特征为:(1)心房起搏时显示两种不同的预激图形和/或特殊类型室性融合波群,经食管心房起搏有利于显现左侧旁道。(2)诱发出两种逆向型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由两条旁道形成折返环路。(3)顺向型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时,出现两种不同的R-P^-间期和P^-波或房性融合波。(4)排除房室结双径路后,逆向型房室折返性心过速的频率快于顺向型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5)预激旁道的部位与顺向型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时P^-波提示的部位不同。(6)双旁道隐匿性传导是造成其中一条旁道丧失传导功能的重要因素之一。另4例未能表现出上述电生理特征,其中右侧隐性旁道合并左侧隐匿性旁道1例,右侧隐匿性双旁道1例,左侧隐匿性双旁道2例。结论:食管心脏电生理检查能够确诊大部分的房室双旁道,采用多导联同步记录及在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时仔细分析电生理表现有助于揭示房室双旁道。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