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2篇
综合类   4篇
  2013年   4篇
  2009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老年人发生房室传导阻滞 (AVB)伴有晕厥等症状时 ,一般需安装起搏器治疗 ,VVI起搏器因价格低及安装简单等因素仍较多用于临床。现将我院完成的30例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资料和方法 :1998年 4月至 2 0 0 1年 1月 ,共 30例老年患者在我院接受安装了 VVI起搏器 ,其中男16例 ,女 14例 ,年龄 60~ 78(70 .4± 4 .5 )岁。病因 :心肌炎 1例 ,退行性病变 2例 ,心肌病 4例 ,高血压性心脏病 7例 ,冠心病 16例 ,其中 6例为急性心肌梗死合并 °AVB,分别经临时心脏起搏 10~ 14天后安装永久起搏器。病程 :2 5例患者反复发作晕厥 ,其中 2 0例…  相似文献   
2.
张军康  任晖  鲁海  屈兰燕 《广西医学》2004,26(7):965-966
目的 探讨在门诊和住院患者中经心电图证实 ,心率在 4 0~ 5 5次 分的窦性心动过缓 (窦缓 )病人中窦房结起搏功能低下和迷走神经张力变化所起的作用。方法 对 90例心率在 4 0~ 5 5次 分的窦缓病人行食道调搏和药物阻滞试验 ,测定窦房结恢复时间 (SNRT)及迷走神经张力 ,对其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90例窦缓病人中迷走神经张力增高者占 6 5 6 % ;窦房结功能低下者占 34 4 %。 4 5岁以下组迷走神经张力增高明显多于窦房结功能低下 ,分别为 83 3%和 16 7%。而 4 5岁 (包括 4 5岁 )以上组情况正相反 ,分别为 2 6 2 %和 73 8%。结论 在心率为 4 0~ 5 5次 分的窦缓病人中窦房结功能低下和迷走神经张力增高所起的作用随年龄组的不同而不同。年龄较大者 (≥ 4 5岁 )窦房结起搏功能低下起主要作用 ,相反 (<4 5岁 )迷走神经张力增高起主要作用。窦房结功能低下在两组中有显著差异 (P <0 0 1)。  相似文献   
3.
将78例患者分为2组,A组40例床边经左锁骨下静脉临时心脏起搏,应用“三点连线法”指导床边经左锁骨下静脉快速心脏起搏;B组38例在X线透视下穿刺左或右侧锁骨下静脉进行临时起搏。结果示2组患者手术成功率均为100%,电极操作时间及起搏阈值无差异(P〉0.05),总抢救时间A组明显短于B组(P〈0.01)。成功后电极平均深度为“三点间连线长度+9.0cm”。提示利用三点连线法指导床边经左锁骨下静脉快速心脏起搏时能有效缩短手术时间,适用于不同年龄、身高和体形的患者,对无自主心律和有自主心律的严重缓慢性心律失常同样有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两种路径,以说明经桡动脉路径的优越性。方法: 选择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423例冠心病患者,按采用的路径分为经桡动脉路径组(桡动脉组,213例)和经股动脉路径组(股动脉组,210例),分析两组间首次穿刺置管成功率、手术成功率、平均住院日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两组间首次穿刺置管成功率、手术成功率比较无显著差异。桡动脉组平均住院日、局部血肿、尿潴留、失眠、烦躁及并发症的总发生率均显著低于股动脉组,两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经桡动脉路径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安全可行,可以作为首选路径。  相似文献   
5.
冠心病是冠状动脉性心脏病,主要由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引起。冠心病的治疗包括药物、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PCI)及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目前,PCI是冠心病诊断和治疗的主要手段,它包括经皮冠状动脉造影术、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及经皮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等。传统的多采用经股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经桡动脉路径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优越性。方法回顾分析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423例冠心病患者资料,其中经桡动脉路径组213例(观察组),经股动脉路径组210例(对照组),比较两组间首次穿刺置管成功率、手术成功率、平均住院天数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首次穿刺置管成功率(96.8%vs98.7%)、手术成功率(98.2%vs99.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平均住院天数[(6.12±0.67)dvs(9.02±0.81)d]、局部血肿(2/12)、尿潴留(0/18)、失眠(2/20)、烦躁(3/14)及并发症的总发生率(5.6%vs37.1%)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桡动脉路径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安全可行,可以作为首选路径。  相似文献   
7.
起搏器置入术后起搏阈值急剧升高导致夺获失败一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患者女性,60岁。因Ⅲ度房室阻滞、心源性晕厥置入VVI起搏器。术中顺利、起搏参数理想,术后10天出院,起搏电压4.8V,频率70次/分。术后1个月术前症状复发,心电图示Ⅲ度房室阻滞,心室率40~50次/分,起搏信号不能夺获心室,遂将起搏电压程控至6.0V,起搏功能恢复,4天后又出现上述情况,将起搏电压升高至9.6V,仍未见起搏功能恢复。后经静脉点滴地塞米松治疗后,起搏功能恢复,起搏电压逐渐降至正常。  相似文献   
8.
回顾性分析5例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后并发急性前臂骨筋膜室综合征患者的护理经验.该并发症的特征性临床表现有:两点辨别觉减弱、被动牵拉痛及血氧饱和度降低.主要采取心理护理,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及肢体疼痛,观察肿胀程度、指端循环、治疗反应,积极指导康复锻炼等.结果5例患者均痊愈,无前臂肌挛缩、肢体坏疽、急性肾功能衰竭、心脏破裂等发生.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