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9篇
特种医学   4篇
综合类   22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端粒和端粒酶与冠心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端粒长度和端粒酶活性的变化与细胞增殖、衰老密切相关,同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及相关危险因素也伴随相应的端粒和端粒酶变化。提示端粒和端粒酶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发生、发展中可能发挥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雌二醇调控小鼠内皮祖细胞凋亡及体外血管新生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观察雌二醇(estradiol,E2)对体外培养骨髓来源内皮祖细胞(endothlial progenitor cells,EPCs)分化及凋亡的影响.方法 密度梯度离心法获取骨髓单个核细胞,流式细胞分析、FITC-荆豆凝集素Ⅰ、DiI-乙酰化低密度脂蛋白荧光双染鉴定.单个核细胞培养7 d后进行实验分为对照组、0.01 μmol/L E2组、0.1 μmol/L E2组、1 μmol/L E2组.分别采用流式细胞仪、体外管型生成实验观察EPCs的凋亡及体外血管新生的变化.结果 雌二醇治疗组体外血管新生实验评分分别为0.01 μmol/L组(2.91±0.70);0.1 μmol/L组(4.04±0.66); 1 μmol/L组(4.73±0.48),较对照组(2.13±0.59)均明显增加(P<0.01);流式细胞仪检测过氧化氢诱导的雌二醇治疗组EPCs凋亡率分别0.1 μmol/L组[(0.24±0.01),(P<0.05)]; 1 μmol/L组[(0.21±0.02),(P<0.01)],较对照组(0.29±0.02)明显降低;0.01 μmol/L雌二醇治疗后EPCs凋亡率无明显变化[(0.27±0.03),(P>0.05)].结论 E2可抑制EPCs凋亡、促进EPCs体外血管新生.  相似文献   
3.
苏晴  史忠  尹扬光  邓小飞 《西部医学》2011,23(2):359-360
目的观察血栓通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所致眩晕的疗效。方法对照组21例予丁咯地尔静脉滴注,异丙嗪肌肉注射;治疗组42例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血栓通静脉滴注。观察12小时后两组眩晕症状改善情况及3小时后两组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眩晕改善总有效率为90.5%,显著高于对照组61.9%,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椎动脉与基底动脉血液流速差值分别为6.49±0.51与10.89±0.91,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73±1.01与5.07±0.21(P〈0.05)。结论血栓通能扩张脑血管,增加脑血流量,改善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背景 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SDF-1)在干/祖细胞动员和归巢过程中起关键作用,最近的研究显示SDF-1在损伤动脉局部强表达,且在稳定性冠心病中其血浆浓度明显高于不稳定性患者.目的 探讨SDF-1是否参与血管损伤后的内皮祖细胞(EPC)动员.方法 采用0.35 mm直径的弹性导丝损伤小鼠左颈总动脉,逆转录一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术后各时间点损伤动脉SDF-1α的表达变化;采用SDF-1α酶联免疫吸附测定试剂盒测定术后各时间点外周血及骨髓SDF-1α浓度的变化;流式细胞仪检测术后各时间点外周血EPC(Sca-1 VEGFR2 细胞)数量.给颈动脉损伤小鼠注射SDF-1α单克隆抗体,检测术后各时间点外周血EPC数量,及采用Evans blue染色和病理形态学分析检测14 d后损伤动脉的再内皮化面积和新生内膜增生情况.结果 动脉损伤后1 d即可见损伤血管局部SDF-1α表达明显上调,3 d时达到高峰.外周血SDF-1α浓度在术后1 d明显升高,3 d时达到顶峰.而骨髓SDF-1α浓度在动脉损伤后明显下降,同时外周血EPC数量明显升高(与假手术组比较,P<0.01).在SDF-1α单克隆抗体注射组,仅术后1 d时外周血EPC数量轻度升高,高于假手术组(P<0.05),但明显低于IgG1同型对照组(P<0.05),其余各时间点未检测到外周血EPC数量明显变化(与假手术组比较,P>0.05).术后14 d SDF-1α单克隆抗体注射组损伤动脉再内皮化面积明显明显低于IgG1同型对照组(P<0.01),而新生内膜面积两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SDF-1参与介导血管损伤后的EPC动员,其介导动员的EPC参与调节动脉内膜损伤后的再内皮化过程.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内皮祖细胞(EPC)能否分泌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SDF-1),及SDF-1能否抑制紫杉醇、AMD3100(特异性阻断SDF-1与其受体CXCR4结合)等诱导的EPC凋亡。方法取不同时间段的EPC培养液上清,采用ELISA检测上清中SDF-1a浓度。用不同浓度的紫杉醇、AMD3100及无血清培养诱导EPC凋亡;或在上述基础上加不同浓度的SDF-1a处理;48 h后采用TUNEL法和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EPC凋亡率。结果EPC培养液上清中SDF-1a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紫杉醇、AMD3100和无血清培养一样,均可显著增高EPC凋亡率(P<0.01);加入外源性SDF-1a可显著降低紫杉醇组、无血清培养组EPC凋亡率(P<0.01),却不能降低AMD3100组EPC凋亡率。结论体外培养的EPC可分泌SDF-1a,采用AMD3100阻断其作用可诱导EPC凋亡;SDF-1a可对抗紫杉醇和无血清培养诱导的EPC凋亡,但对AMD3100诱导的凋亡无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内皮脂肪酶(endothelial lipase,EL)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lls,HUVEC)黏附分子ICAM-1表达的影响及量效关系.方法 以TNF-a(10ng/m1)刺激HUVEC,用RT-PCR检测黏附分子ICAM-1 mRNA表达的变化;以50 ng/ml EL抗体进行预处理,再检测黏附分子mRNA表达的变化;再用0~50 ng/ml不同浓度EL抗体对HUVEC进行预处理,检测不同浓度EL抗体作用后ICAM-1 mRNA表达的变化.结果 HUVEC受TNF-a作用后,ICAM.1表达显著增加(P<0.01),该作用可为EL抗体所拮抗,这种拮抗作用呈现剂量依赖性增强(P<0.01,P<0.05).结论 EL可呈剂量依赖性的促进内皮细胞表达ICAM-1,提示TNF-a作用于HUVEC产生的EL可促进黏附分子ICAM-1的表达.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类固醇受体辅活化子-3(SRC-3)在急性胰腺炎(AP)患者外周血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采用RT-PCR和Western blot技术分别测定在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组、轻症急性胰腺炎(MAP)组和正常对照(NC)组患者外周血中的SRC-3 mRNA转录情况和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SRC-3 mRNA及蛋白在SAP组、MAP组和NC组患者外周血中的表达存在差异,其表达水平依次降低(P<0.01).结论 SRC-3的表达与AP的严重程度有关,炎症越重,其表达越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 体外研究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对血小板黏附内皮细胞基质活性的影响及其机制,从理论上寻找两种药物联合效果优于单药的原因。方法 于2013年在第三军医大学动物中心购买健康雌性SD大鼠42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SD大鼠分为阿司匹林组(8只)、氯吡格雷组(8只)、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组(联合组,8只)、对照组(8只)以及用于原代细胞分离培养10只。分离培养原代大鼠血管内皮细胞,利用50 μg/ml氧化修饰低密度脂蛋白(ox-LDL)建立受损血管内皮细胞模型并采用100 mg/kg阿司匹林、10 mg/kg氯吡格雷、100 mg/kg阿司匹林联合10 mg/kg氯吡格雷以及200 μl蓖麻油制作内皮细胞基质板|血浆血小板分离制备前3 d,阿司匹林组喂养阿司匹林100 mg·kg-1·d-1,氯吡格雷组喂养氯吡格雷10 mg·kg-1·d-1,联合组喂养阿司匹林100 mg·kg-1·d-1,氯吡格雷10 mg·kg-1·d-1,对照组喂养蓖麻油200 μl/d。采用ELISA法检测黏附内皮细胞基质上的血小板数量|采用蛋白质免疫印迹法检测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对血管内皮细胞蛋白血栓调节蛋白(TM)、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受体1(LOX-1)、CD40表达的影响。结果 经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处理的血小板对内皮细胞黏附活性的影响:4组50、100、150、200 μl血小板黏附内皮细胞基质活性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氯吡格雷组和联合组50、100、150、200 μl血小板黏附内皮细胞基质活性均低于对照组和阿司匹林组,阿司匹林组150 μl血小板黏附内皮细胞基质活性低于对照组(P<0.05)。血小板黏附经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处理的内皮细胞基质活性的影响:4组50、100、150、200 μl血小板黏附内皮细胞基质活性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联合组50、100、150、200 μl血小板黏附内皮细胞基质活性分别低于对照组、阿司匹林组和氯吡格雷组(P<0.05)。蛋白质免疫印迹法显示,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均能抑制由ox-LDL引起的TM表达的减少。ox-LDL能明显诱导血管内皮细胞LOX-1表达,阿司匹林能明显抑制由ox-LDL引起的LOX-1和IL-6的表达|而氯吡格雷则能明显抑制内皮细胞CD40的表达。结论 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均能从上调TM和抑制炎性因子两方面降低血小板对内皮细胞基质的黏附作用。但两者联合更能抑制由ox-LDL引起的炎性因子的表达,降低血小板对内皮细胞基质的黏附。  相似文献   
9.
细颗粒物(particulate matter 2.5,PM2.5)对心血管系统有显著不利影响,可增加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HF)患病率、住院率和病死率。PM2.5对HF的影响机制包括:诱导心肌细胞肥大、坏死、凋亡使心肌细胞数量减少,导致心肌纤维化异常激活使心室重构,影响心肌细胞内钙稳态及能量代谢使心脏收缩和舒张功能受损。减少PM2.5污染对HF防治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雌二醇对体外培养骨髓来源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EPCs)数量及增殖、迁移、黏附功能的影响。方法密度梯度离心法获取骨髓单个核细胞,FITC-荆豆凝集素I、DiI-乙酰化低密度脂蛋白荧光双染鉴定。单个核细胞培养4天后进行实验分组,分为对照组和雌二醇治疗组。雌二醇治疗组加入不同浓度雌二醇(分别为0.001、0.01、0.1μmol/L)培养48 h,然后分别采用四氮唑溴盐比色法、改良的Boyden小室和黏附能力测定来观察EPCs的增殖、迁移和黏附能力。结果雌二醇剂量依赖性增加EPCs数量并显著改善了EPCs的黏附、迁移和增殖能力,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结论雌二醇可增加培养EPCs的数量并改善EPCs部分生物学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