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内科学   2篇
特种医学   3篇
药学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白癜风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IL-2 IL-10和IFN-γ的表达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白癜风患者中Th1/Th2型细胞因子表达的情况。方法采用细胞培养技术对白癜风患者和正常对照者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在刀豆素A(ConA)作用下进行体外培养;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培养上清中白细胞介素(IL)2、IL10,干扰素(IFN)γ含量。结果①白癜风患者PBMC产生IL2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IL10水平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IFNγ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②患者和对照组PBMC加ConA刺激孔中IL2高于相应自然增殖孔(P<0.05,P<0.01)。结论白癜风患者Th1型细胞因子的表达增高,Th2型细胞因子的表达降低,可能在发病机制中起一定作用。ConA可刺激PBMC分泌细胞因子。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贝氏柯克斯体(Coxiella burnetii,Cb)膜蛋白抗原对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s)的激活作用,筛选能有效激活DCs的蛋白抗原,探讨该蛋白抗原间接激活T细胞的作用。方法从健康成年人外周血中分离单核细胞,加入GM-CSF和IL-4体外培养单核细胞成未成熟DCs;分别用Cb的5种重组膜蛋白IcmO、EnhA、SecB、Lo1A、HspB刺激DCs;用流式细胞仪(fluorescence activated cell sorter,FACS)检测刺激后DCs表面分子表达。结果 SecB刺激的DCs表达CD83,CD86,CD80,CD54,CD58,和CD40水平显著高于其它4种蛋白;将SecB激活DCs或SecB激活DCs培养上清刺激T淋巴细胞,FACS检测显示刺激后CD4+和CD8+细胞高水平表达的T淋巴细胞活化标志CD69以及细胞因子IFN-γ和TNF-α。结论 SecB膜蛋白抗原能有效激活DCs和它所激活DCs能够诱导特异性细胞免疫应答,为贝氏柯克斯体潜在保护性抗原。  相似文献   
3.
贝氏柯克斯体新桥株刺激人树突状细胞的表型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具有成熟与未成熟两种形态,前者是早期免疫应答强有力的抗原呈递细胞,后者能诱导免疫耐受。分析贝氏柯克斯体(Coxiella burnetii,Cb)、Cb脂多糖(LPS)、去除LPS的Cb对DC的激活作用,探讨Cb逃逸宿主免疫清除的机理。方法从健康成年人的外周血中分离单核细胞,加入GM-CSF和IL-4体外培养单核细胞成未成熟DC;分别用灭活Cb、Cb LPS、去LPS Cb刺激体外培养未成熟DC,大肠杆菌LPS作为阳性对照刺激因子;刺激后24h,用流式细胞仪(fluorescence activated cell sorter,FACS)检测DC表面分子:成熟标记分子CD83与共刺激分子CD40、CD58、CD80、CD86。结果去LPS Cb刺激DC表面分子表达水平与大肠杆菌LPS刺激最相近,显著强于未刺激DC,而灭活Cb、Cb LPS刺激DC表面分子CD83、CD40、CD80、CD86的表达在一低水平。结论LPS遮盖了Cb激活DC所需的表面分子,除去LPS后暴露的分子与DC相互作用,对DC的成熟刺激作用显著高于灭活Cb、Cb LPS的刺激作用。LPS的存在有利于贝氏柯克斯体逃逸宿主的免疫清除。  相似文献   
4.
斑秃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凋亡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斑秃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凋亡调控基因表达蛋白CD95和bcl2的表达,以探讨其在斑秃发病中所起的作用。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技术检测CD95和bcl2在外周血淋巴细胞上的表达。结果:斑秃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CD95表达率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增高(P<0.01),而bcl2的表达率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CD95在斑秃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上的表达增高,可诱导毛囊细胞快速凋亡,使斑秃在短时间内发生并促其发展。  相似文献   
5.
黄病毒基因组非编码区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尉雁  秦鄂德 《解放军医学杂志》2007,32(12):1319-1321
黄病毒属(Flavivirus)是黄病毒科(Flaviviridae)的最大家族,分为8个血清学亚群,包括登革病毒(DENV)、乙型脑炎病毒(JEV)、蜱传脑炎病毒(TBEV)、西尼罗病毒(WNV)、Kunjin病毒(KUN)和黄热病毒(YEV)等70多种病毒,其中大多数是经蚊、蜱等媒介传播的虫媒病毒.  相似文献   
6.
尉雁 《临床医药实践》2005,14(3):200-201
目的 :探讨盐酸布替萘芬乳膏治疗浅部真菌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的临床研究方法 ,对 6 0例浅部真菌病患者进行分组 ,试验组以盐酸布替萘芬乳膏外用 ,对照组采用特比萘芬乳膏外用 ,观察用药 3周的临床疗效。结果 :用药后 3周试验组和对照组的有效率分别为 83.33%和 80 .0 0 %。试验组略高于对照组 ,但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盐酸布替萘芬乳膏治疗浅部真菌病快速、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针对登革2型病毒(DEN2)PrM基因设计新型脱氧核酶并观察其抗病毒作用.方法:根据脱氧核酶(DRz)裂解RNA靶位的特异性,选择DEN2 PrM基因中符合5'…R↓Y…3'(R=A/G,Y=U/C)特征且其二级结构中以未配对与配对碱基的磷酸二酯键为靶位,设计合成DEN2特异性脱氧核酶,筛选具有裂解PrM RNA活性的DRz.观察DRz与靶序列浓度比、Mg2 浓度及反应时间对DRz裂解效率的影响.结果与结论:体外裂解实验显示,在所设计合成的8个脱氧核酶中,DRz614对登革病毒的PrM RNA靶序列具有裂解活性,降解效率高达82%.本研究为进一步探讨新型抗登革病毒策略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C基因及其编码蛋白突变对登革病毒RNA复制的影响。方法:利用融合PCR方法在登革病毒复制子中引入C基因相应部位的缺失突变,将复制子RNA转染细胞后,利用报告基因活性分析、间接免疫荧光及实时定量PCR等方法分析其复制水平。结果:获得了含有不同α螺旋缺失突变的C基因的复制子质粒,并发现△α1复制子复制水平明显下降。结论:登革病毒C蛋白α1螺旋或其编码序列对病毒RNA复制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