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内科学   2篇
预防医学   1篇
肿瘤学   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检测分析抗肺癌单克隆抗体40E11识别的靶抗原在肺癌细胞系及肺癌组织中的表达,研究单克隆抗体40E11体内外抑瘤功能,并初步鉴定其识别的抗原蛋白,为肺癌的靶向治疗提供候选抗体药物及靶标.方法:应用细胞免疫荧光检测单克隆抗体40E11所识别的靶抗原在肺癌细胞系中的表达及定位,免疫组化检测其在人肺癌组织中的表达;CCK-8法检测分析40E11对肺癌细胞增殖的影响.裸鼠体内治疗实验研究40E11对移植瘤生长的抑制作用.Western bloting鉴定该单克隆抗体识别的抗原的分子量.结果:单克隆抗体40E11识别的抗原在人肺腺癌细胞(A549、GLC-82、ANIP-973)、人肺鳞癌细胞(GLC-P)的胞内及胞膜均有表达;该抗原在84.6%的人肺癌组织中的表达较癌旁组织显著上调;CCK-8法检测结果显示单克隆抗体40E11明显抑制肺癌细胞体外生长;抗体治疗实验结果表明单克隆抗体40E11明显抑制体内肺癌细胞生长,其抑制率达64.4%,P<0.05;蛋白质印迹法显示40E11识别的抗原相对分子质量约为100×103.结论:抗肺癌单克隆抗体40E11在体内外能显著抑制肺癌细胞的生长,为肺癌的靶向治疗提供具有重要应用价值的候选抗体药物.  相似文献   
2.
目的:筛选识别肝癌干细胞的单克隆抗体并研究其体外的抗肿瘤作用,为肝癌干细胞靶向治疗提供候选抗体药物。方法:无血清悬浮培养及PKH26染色分析人肝癌细胞株MHCC97H中是否存在肝癌干细胞。流式细胞术检测MH-CC97H细胞及其成球细胞中7种肿瘤干细胞标志物的表达,以及MHCC97H细胞中肝癌干细胞标志物CD90和不同杂交瘤单抗3G7、4F11、11C9、15B7、15D2识别抗原的共表达情况。无血清悬浮培养法和CCK8法检测单抗4F11对MHCC97H细胞及其成球细胞自我更新和增殖的影响,Transwell实验检测单抗4F11对MHCC97H细胞体外侵袭和迁移的影响。结果:PKH26染色实验显示,MHCC97H细胞球体由单个肝癌干细胞增殖分化形成。MHCC97H细胞球中CD90+MHCC97H细胞比例较亲本MHCC97H细胞显著增加[(18.0±7.5)%vs(2.3±1.0)%,P<0.05]。杂交瘤单抗4F11、3G7、11C9、15B7、15D2均能识别MHCC97H细胞中CD90+MHCC97H细胞,其中单抗4F11对CD90+MHCC97H细胞的识别比例为(47.2±4.4)%,其对MHCC97H成球细胞增殖的抑制率远大于对亲本MHCC97H细胞增殖的抑制率[(29.4±3.8)%vs(12.0±2.2)%,P<0.05]。单抗4F11抑制MHCC97H细胞成球,抑制率达(58.0±20.8)%。单抗4F11能显著抑制MHCC97H细胞体外侵袭和迁移,抑制率分别为(48.6±5.1)%和(47.6±3.6)%。结论:杂交瘤单抗4F11能特异性识别CD90+肝癌干细胞,抑制肝癌细胞的侵袭和迁移,可作为肝癌干细胞靶向治疗的候选抗体药物。  相似文献   
3.
肿瘤体积对于宫颈癌近距离治疗方式选择、危及器官剂量、局部控制率和生存预后有着重要的影响。随着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的快速发展,靶向治疗、免疫治疗和同期化疗联合外照射放疗,在实现近距离治疗前最大的肿瘤体积减少率以及个体化治疗上显示出巨大的临床应用前景。因此,本文针对近年肿瘤体积在宫颈癌近距离治疗中的研究进展进行了梳理和总结。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雌激素是否能激活MAPK信号转导通路,以及对子宫内膜癌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方法 培养子宫内膜癌Ishikawa细胞,按药物干预分为3组:雌二醇(E2)组、U0126(MAPK激酶抑制剂)+E2组、对照组。采用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各组MEK1/2、ERK1/2 mRNA表达的变化;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p-MEK1/2、p-ERK1/2蛋白的活化程度;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的细胞周期比例;细胞集落形成实验检测各组细胞的增殖能力;体外穿膜实验比较各组细胞的迁移能力。结果 E2组MEK1/2、ERK1/2 mRNA表达增加(P=0.025, P=0.002),U0126+E2组中,U0126能阻断E2诱导MEK1/2、ERK1/2 mRNA的表达上调(P=0.000, P=0.000)。E2组p-MEK1/2、p-ERK1/2蛋白活化水平升高(P=0.049, P=0.028);U0126+E2组中,U0126能阻断E2诱导的p-MEK1/2、p-ERK1/2蛋白活化(P=0.018, P=0.003)。E2组G1期细胞比例显著低于对照组及U0126+E2组(P=0.017),集落形成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及U0126+E2组(P=0.009),穿过微孔的细胞数显著多于对照组及U0126+E2组(P=0.000)。结论 雌二醇通过激活MAPK通路,促进子宫内膜癌的发展,MEK抑制剂能阻断并抑制这一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从人肝癌细胞系HepG2中分离的CD117+细胞生物学行为,探讨肝癌中CD117+细胞亚群的干细胞特性.方法:采用无血清悬浮培养法培养HepG2细胞,流式细胞术检测HepG2及球体细胞中CD117的表达比例.用流式细胞分选技术从HepG2成球细胞中分离CD117+的肿瘤细胞,进行无血清悬浮培养,观察其成球能力.CCK-8法观察CD117+细胞的增殖能力和顺铂对CD117+细胞的抑制率,计算IC50和耐药指数(RI).结果:HepG2细胞能在无血清培养基中存活、增殖并形成细胞球,成球率为6.21%±2.03%;流式细胞检测发现球体细胞中CD117+细胞的比例比HepG2细胞提升了9倍;CD117+细胞在无血清培养基中成球率和增殖能力均显著高于未分选细胞和CD117细胞;CD117+细胞在各浓度的顺铂作用下抑制率均较未分选细胞和CD117细胞明显降低,三者IC50分别为12.229μmol/L、7.970μmol/L和7.345μmol/L,CD117+细胞和未分选细胞耐药系数RI为1.165和1.076.结论:人肝癌细胞系HepG2中的CD117+细胞是具有肿瘤干细胞特性的细胞亚群,CD117可能是肝...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肿瘤体积对行根治性放化疗的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的放疗剂量和疗效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1月至2022年11月于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诊断为ⅡB-ⅣA期宫颈癌并行根治性放化疗的126例患者资料。通过Jamovi软件计算得到外照射放疗前、后肿瘤体积(pre-TV、post-TV)和肿瘤体积缩减率(TVRR)的截断值, 并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探讨pre-TV、post-TV和TVRR对近期疗效、无进展生存(PFS)、近距离放疗(BT)方式、高危临床靶区(HR-CTV)和危及器官(OAR)剂量的影响。结果 pre-TV≥67.03 cm3、post-TV≥14.88 cm3为6个月PFS和客观缓解率(ORR)的不良预后因素(P<0.05), 其中post-TV为独立预后因素。TVRR≥73.0%组与<73.0%组的6个月PFS和ORR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re-TV≥67.03 cm3组中, 单纯腔内近距离放疗(ICBT)、腔内联合组织间插植近距离放疗(IC/IS-BT)者均为36例(50%), 而pre-TV<67.03 cm3组中, ICBT和IC/...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颅脑外伤患者血清CK-MB的变化与病情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把80例住院患者分为两组,按GCS3~8分32例为重型组,GCS9~15分48例为轻中型组;于伤后监测血清CK-MB。以健康体检者30例为对照组。按GOS评分为预后良好组、预后差组和死亡组,观察CK-MB与预后的关系。结果 (1)轻中型组、重型组24hCK-MB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轻中型组与重型组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2)死亡组CK-MB与预后良好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CK-MB值越高,病情越重,预后越差。提示颅脑外伤患者血清CK-MB活性变化可作为判断病情及预后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抗肺癌单克隆抗体15A1的靶抗原在肺癌细胞的表达、亚细胞定位和转位的特征,研究15A1的体内外抑瘤功能,为肺癌靶向治疗提供候选抗体药物及靶标。方法:采用免疫荧光及细胞流式术检测单克隆抗体15A1靶抗原在肺癌细胞中的表达及定位,免疫组化分析其在人肺癌组织中的表达;CCK-8法和裸鼠移植瘤体内抗体抑瘤实验评估该单克隆抗体对肺癌细胞的抑制作用。结果:单克隆抗体15A1识别的抗原在人肺腺癌细胞(A549、ANIP-973、GLC-82、Calu-3、H157、H1299)、人肺鳞癌细胞(GLC-P、H520)、人小细胞肺癌细胞(H446、H209)、人大细胞肺癌细胞(PG、H460)共12种细胞的胞内及胞膜上均有表达,肺腺癌细胞的表达强度明显高于其他病理类型肺癌细胞;该抗原在75%的人肺癌组织中非常特异地上调表达。该抗原在肺腺癌细胞中相当一部分从胞核转位至胞质,在肺鳞癌细胞中仅有小部分从细胞核转位至细胞质;转位抗原的一部分表达于膜表面,并同样是肺腺癌细胞的表达强度强于肺鳞癌细胞。该单克隆抗体体内外显著抑制肺癌细胞的生长,抑瘤率在25%~80%。结论:单克隆抗体15A1在体内外能显著抑制肺癌的生长,其靶抗原在人肺癌组织和细胞中特异上调表达,并能以特定转位模式表达于肺癌细胞膜上,可能是一个肺癌靶向治疗的潜在靶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三维腔内后装同步体外施源器引导调强放疗技术(ICBT+IMRT与三维腔内联合组织间插植技术(IC/IS-BT)在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治疗中的剂量学差异。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3月至2018年8月医院收治的105例接受三维腔内后装放疗的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不同腔内后装补量方式分为ICBT+IMRT组52例和IC/IS-BT组53例,比较两组肿瘤靶区(HR-CTV)和危及器官(OARs)的剂量学差异。结果 ICBT+IMRT组和IC/IS-BT组的靶区体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ICBT+IMRT组的HR-CTV靶区覆盖度D100优于IC/IS-B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的HR-CTV靶区覆盖度D9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ICBT+IMRT组的膀胱D1cc剂量略低于IC/IS-B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但两组膀胱D2cc剂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CBT...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